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与防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5121609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与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与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与防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与防治作物营养失调症发生的原因很多,既受到作物本身营养特点的左右,同时也受到土壤、天气等环境的影响。营养失调诊断是通过外形、土壤分析、植株分析或其它生理生长指标的测定,对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客观判断,用以指导施肥或改进其它管理措施。本文重点就通过外形诊断来判定农作物营养失调证,并提出相应的施肥对策(重点介绍氮、磷、钾、锌、硼五种营养元素)。一、农作物氮素失调症(一)症状1 、缺乏症。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分枝、分蘖少;叶绿素含量降低,叶色褪淡,老叶黄化早衰且易脱落;茎叶常有红色或紫红色;根系细长,总根量减少;花和果实均少,果实籽粒不饱满,成熟提早,产量和品质下降。各种作物所

2、表现的缺氮症状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水稻和小麦缺氮,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分蘖减少;叶绿素合成受阻,叶色褪淡,老叶黄化,早衰枯落;茎叶常带有红色或紫红色;根系细长,总根量减少;幼穗分化不完全,穗形较小。缺氮不十分严重时,结实虽然良好, 籽粒与秸秆的比值也有所提高, 但成熟提早, 产量和品质下降, 抗病、抗倒伏能力有所增强。玉米缺氮,植株生长缓慢,株型矮小;叶色褪淡,下部老叶从叶尖开始呈现“V字形黄化;中下部茎杆常带有红色或紫红色;果穗变小,缺粒严重,成熟提早,产量和品质下降。油菜缺氮,植株生长缓慢,茎杆细弱,分枝少;叶片小,叶色褪淡;茎叶呈现红色或紫红色;角果少而形短,产量和品质下降。马铃薯

3、缺氮,茎叶变小,叶色褪淡、黄化。茶树缺氮,叶自下而上均匀黄化。烟叶缺氮,叶色褪淡,下位叶黄化。2、过剩症。作物氮素过多,抗病、抗倒伏能力减弱;植株贪青迟熟,籽粒不充实,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水稻氮素过多,植株体内含氮有机化合物含成猛增,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细胞大而壁薄,含水量增加,长势过旺,引起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加深,造成郁蔽;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易感病虫害;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谷草比减小,产量降低。玉米氮素过多,植株生长过旺,引起穗长;叶色深浓,叶面积过大,田间郁蔽严重;茎杆肥大脆嫩,易倒伏和易感病虫害;结实不良,减产明显。油菜氮素过多,植株生长过旺,分枝过多,叶色加深,茎杆嫩弱,易倒

4、伏;成熟期延迟,籽粒成熟度不整齐,含油量降低。(二)防治1 、作物缺氮症的防治:( 1 )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对于新开垦的,熟化程度低的,有机质贫乏的土壤及质地较轻的土壤,要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培肥地力,以提高土壤的保氮和供氮能力,防止缺氮症的发生。( 2 )在大量施用碳氮比高的有机肥料如秸秆时,应注意配施速效氮肥。(3)在翻耕整地时,配施一定量速效氮肥作基肥。(4)对于地力不匀引起的缺氮症,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2 、 作物氮素过剩的防止: ( 1 ) 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氮特性和土壤的供氮特点,适时、适量地追施,应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追施氮肥过晚。( 2 )在合理轮作的前提下,以轮作

5、制为基础,确定适宜的施氮量。(3 )合理配施磷钾肥,以保持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平衡。对于水稻,氮过量不十分严重时,可通过排水搁田及追施钾肥等措施进行矫治。二、农作物磷素失调症磷过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直接的不良影响在生产上较为少见,这里主要介绍作物营养缺乏的症状及防治措施。(一)症状作物缺磷时一般表现为:植株生长延缓,株型矮小,分枝、分蘖减少,叶色暗绿且无光泽,籽粒和果实发育不良。水稻缺磷,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茎叶狭细,叶片直挺,丛顶齐平,呈簇状,即所谓 “一柱香 ”株型,分蘖少甚至无;叶色变深,呈暗绿色、灰绿色或灰蓝色;叶尖及叶缘常带紫红色,抽穗、成熟延迟,减产严重。玉米缺磷,缺磷症状在苗期最

6、为明显,植株生长缓慢、瘦弱、茎基部、叶鞘甚至全株呈现紫红色,严重时叶尖枯死呈裼色;抽雄吐丝延迟,结实不良,果穗弯曲、秃尖。油菜缺磷,缺磷症状在子叶期即可发现,缺磷幼苗子叶色深,叶片变小增厚;真叶出生推迟, 形小直立, 暗绿且无光泽, 呈现紫红色, 叶柄和叶脉背面尤为明显;植株苍老、僵小;分枝节位抬高,分枝数量减少;主茎和分枝细弱,花荚锐减;出叶速度明显减缓,全株叶片数量减少;单株结荚数和每荚籽粒数均显著减少,减产严重;籽粒含油量降低。茶树缺磷,叶色暗绿,新叶抽生慢而小。向日葵缺磷,茎细,花弱,盘小。(二)防治1 、合理施用磷肥。( 1)早施,集中施用磷肥。大多数作物在生育前期对缺磷比较敏感,吸

7、收的磷占总需磷量比例也较大,因此磷肥必须早施。同时,由于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小,而生育前期作物根素的分布空间有限,不利于磷的吸收,所以磷肥要适当集中施用。如蘸根、穴施、条施等。( 2 )配施有机肥料和碳。在酸性土壤上应配施有机肥料和碳,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和磷的转化与释放,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2、田间管理措施。( 1)壮苗移栽。对于育苗移栽的作物,在苗床、秧田、营养土上施足磷肥及其它肥料,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壮苗抗逆能力强,根系发达,有利于生育前期对磷的吸收。( 2 )水分管理。对于有地下水渗出的地方,要因地制宜开挖拦水沟和引水沟, 排除冷水侵入, 提高土壤温度和磷的有效性

8、, 防治缺磷发僵。三、农作物钾素失调症 钾过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直接的不良影响生产上颇为罕见,因此,这是主要叙述常见 作物钾营养缺乏的症状及防治措施。(一)症状 作物缺钾时,中下部叶片,尤其是老叶、叶尖、叶缘失绿黄桦,进而褐变或出现褐 斑。严重时叶缘焦枯、卷曲。植株矮小,结实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水稻缺钾, 老叶叶尖及前端叶缘褐变或焦枯,同时出现褐色斑点;植株伸长受抑而矮缩;叶色 加深,呈暗绿色且无光泽;根系细弱,多褐根,老化早衰;抽穗不整齐,秕谷率增 加,正常受精的谷粒也不饱满,产量和品质下降。典型症状有三种:即赤枯型、胡 麻斑型、褐斑型。玉米缺钾,玉米缺钾症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表现为中下部老叶

9、 叶尖及叶缘黄化、焦枯;节间缩短,叶片密集堆叠矮缩。茎秆细弱、易折,机械强 度减弱,易倒伏,成熟期推迟,果穗发育不良,形小粒少,籽粒不饱满,产量锐减; 籽粒淀粉含量低,以多质劣。烟叶缺钾时叶尖缘黄化,严重时焦枯,烟叶常黄化反 卷。茶树缺钾叶缘或脉间褐枯。(二)防治1 、合理施用钾肥。( 1 )确定钾肥的施用量。对于大多数作物,每亩钾肥(以 K2O计)用量以 7 10kg 为宜。( 2)选择适当的钾肥施用期。由于钾在土壤中较易淋失,钾肥的施用应做到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在严重缺钾的土壤上,化学钾肥作基肥的比例应适当大一些。由于植物体内氮钾平衡与钾营养缺乏症的发生关系密切,所以,在作物吸氮的高峰要及时

10、追施钾肥,以防氮钾比例失调而促发缺钾症。在有其它钾源(如桔秆还田、有机肥料、草木灰等)作基肥时,化学钾肥以在生育中后期作追肥为宜。( 3 )广辟钾源。充分利用秸秆,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等钾肥资源,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等,促进农业生态系统中钾循环和利用,缓解钾肥供需矛盾,能有效地防止钾营养缺乏症的发生。2、田间管理措施。( 1)提倡冬季翻耕。冬季翻耕一方面可减轻或消除还原性物质对作物根系的危害;另一方面能促进土壤中钾的释放,提高土壤的供钾水平。( 2 )控制氮肥用量。生产上缺钾症的发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氮肥施用过量引起的。在供钾能力较低或缺钾的土壤上确定氮肥用量时,尤需考虑土壤的供钾

11、水平,在钾肥施用得不到充分保证时,更要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3)水分管理。对于水稻要做到露、搁、晒田相结合,以消除还原性物质对根系的危害及对钾素吸收的抑制作用。对于旱地作物,以开沟排水与施用钾肥相结合防治缺钾症的效果更为显著。四、农作物锌素失调症 (一)症状1 、缺锌主要症状。锌的不足作物会出现生理病害。玉米对锌较敏感,缺锌出现“白苗病 ” , 先是老叶片基部叶脉间退绿呈黄白色, 逐渐向前段发展, 叶肉组织逐渐变薄,似半透明,有些品种的退绿叶片出现红紫色,病株的抽雄吐丝期推迟,果穗缺粒秃尖。水稻栽后2 4 周会出现缺锌,先从基部叶片中段出现锈斑,向两端发展,并逐渐扩大连成条段, 由基部叶向上逐

12、渐扩展, 现叶速度慢, 分蘖少而迟甚至不分蘖,植株萎缩,根系不发达,小花不孕率增加,延迟成熟。果树缺锌幼叶硬而小,有缺绿斑点,聚生一起,形成簇叶,称 “小叶病 ” 。2、作物锌中毒的症状。作物锌中毒的症状为叶片黄化,进而出现赤褐斑点。锌过 量还会阻碍铁和锰的吸收,有可能诱发缺铁或缺锰。(二)防治1 、作物缺锌症的防治。( 1 )合理平整耕地。先将表层土壤集中堆置,把心底土平整后再覆以表土,保持表层土壤的有效锌水平,防止旱地作物缺锌。( 2)合理施肥。在低锌土壤上要严格控制磷肥和氮肥用量,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化学磷肥,尤其是过磷酸钙;在缺磷土壤上则要做到磷肥与锌肥配合施用;同时,还应避免磷肥的过分

13、集中,防止局部磷锌比例的失调而诱发缺锌。( 3)增施锌肥。鉴于主要作物在生育前期就会出现缺锌症状,锌肥的施用以作基肥为宜。用硫酸锌作基肥时,通常用量为12kg/亩;叶面喷施时,一般用 0.15%-0.30%的硫酸锌,锌肥用量为0.15-0.2kg 亩,生育期间连续喷施23 次,间隔时间 5 7天。2、作物锌中毒症的防治。( 1)控制工业 “三废 ”的污染。(2)合理施用锌肥,防止锌肥施用过量而引起作物锌中毒。( 3)慎用含锌有机废弃物。五、农作物硼素失调症(一)症状本文只介绍作物缺硼症状。作物缺硼的典型症状是根系生长受抑,粗短而不平;茎尖死亡 , 枝条簇生;叶片皱缩,叶柄及茎开裂,粗糙脆硬易折

14、。不同作物缺硼症状各异,现分述如下:马铃薯缺硼时,生长点受抑制,节间变短,植株矮化。严重的生长点停滞、枯萎,甚至死亡,形成枯顶现象。顶芽死亡后,促进腋芽萌发而长出新的分枝,这些新分枝的顶芽也因缺硼而萎缩、死亡,分枝上的腋芽又可萌发而长成新分枝,如此生长点死亡和新分枝形成,使植株呈矮从状。叶片不平整,变厚、变脆、易折断;叶色变深,新叶萎缩、卷曲、扭皱。油菜 “花而不实 ”是油菜硼营养缺乏的突出症状。发生 “花而不实 ” 的油菜,生育前期未见异常表现,甚至生长相当不错,植株叶大薹粗,秆高逾人,但每公顷产量不足750kg ,甚至绝收。由于不实,次生分枝旺发,花期延长;氮营养充足时,更是枝多花旺,盛花

15、不息,因此,又称之为 “疯花不实” 。大量细弱的次生分枝的发生使植株呈扫帚状,成熟期表现为分枝繁密纷乱的田间景观,与正常田块整齐有序的景观截然不同。根据次生分枝的抽生类型及主茎的矮缩情况,可将油菜缺硼症状分为三种类型即徒长型、矮缩型、中间型。(二)防治1 、作物缺硼症的防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施用硼肥。不同作物对硼的需要量和对高硼的忍耐力均较大的差异,因而施用硼肥时最需注意的是用量问题,少了不起作用,多了极易招致毒害。(2 )增施有机肥料。一方面有机肥料本身含有硼,全硼含量通常在2030mg/kg , 施入土壤后,随着有机肥料的分解可释放出来,提高土壤供硼水平;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有效硼的贮量,减少硼的固定和淋失,协调土壤供硼强度和容量。( 3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控制氮肥用量, 防止过量施用氮能引起硼的缺乏; 适当增施磷钾肥, 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增强根系对硼的吸收。(4)其它措施。根据缺硼症发生的原因,还可采用通过种 植适宜作物、合理平整耕地、水分管理等措施综合防治。氮素营养失调症缺氮症:在雨水过多或灌溉后的沙 质土壤上,容易出现缺氨症状。早期缺氮,下部 叶片黄化,后期烟株出现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