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材理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5107799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城计》教材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空城计》教材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空城计》教材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城计》教材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城计》教材理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城计?教材理解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课文描述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 ,设下计谋 ,终于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 ,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课文按事情开展顺序进行表达 ,可概括为四个情节开展阶段:1.兵临西城;2.临危施计;3.司马中计;4.孔明释计。课文先写“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 ,望西城蜂拥而来!而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 ,“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敌众我寡 ,情势十万火急!再写诸葛亮处变不惊 ,巧施空城计:“将旌旗尽皆隐匿 ,“大开四门 ,“于城上楼前 ,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然后写司马懿中计:“亮平生谨慎 ,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

2、,必有埋伏。“宜速退。最后写诸葛亮向众官分析施空城计缘由:“此人料吾生平谨慎 ,必不弄险 ,“吾非行险 ,盖因不得已而用之。全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引人入胜;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语言表达具有“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的独特风格 ,充分表达出我国传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选编本文的目的 ,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领悟?三国演义?小说“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的独特语言风格 ,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重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难点: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及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建

3、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解读与提示第1段:课前了解“空城计发生的背景很有必要 ,便于对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加深认识。可由学生交流搜集的背景资料 ,亦可教师传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按事情开展顺序进行表达 ,可概括为四个情节开展阶段:1.兵临西城;2.临危施计;3.司马中计;4.孔明释计。课文第1段写1、2故事情节 ,第2段写3、4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这样把握主要内容 ,有利于到达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求。?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 ,结尾处用一首七言古诗概括全文 ,这是章回小说语言表达特色之一。本段教学策略:用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两个问题牵动全段学习过程 ,在过程中引领学生抓住外貌

4、、神态、动作的描写 ,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为什么要施空城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梳理文中有关词句帮助理解 ,加深印象。怎样施空城计?可以用这些词语加以概括:藏旗帜禁止出入禁止喧哗大开城门装百姓洒扫街道焚香弹琴旁假设无人第2段:一个“却字表达了过渡和转折。从前一段讲述司马懿“兵临西城 ,诸葛亮“临危施计过渡和转折到讲述“司马中计和“孔明释计。本段教学策略:用“司马懿怎样中计、“诸葛亮怎样解释空城计两个问题牵动全段学习过程。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分角色反复朗读 ,勾画出句交流学习体会。文中不少的文言句子 ,应指导学生恰当停顿 ,读出语气 ,读出节奏 ,感受古文的艺术魅力 ,培养阅读

5、古文的兴趣。段中有较多的文言字词 ,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已有的文言文积累 ,联系上下文推想意思 ,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课后第1题:利用字、词典 ,坚持让学生自主扫除字词障碍 ,特别是一些文言色彩很浓的字词句。为课外阅读古典名著作方法引领。复述故事应在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之后 ,进行创造性复述。课后第2题:该题应在阅读过程中练习 ,分5步完成:1.正确流利地读句子;2.说带点词语的意思;3.联系上下文说句子的意思;4.领会词句的表达效果;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要把“体会课文中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落到实处。“尽皆失色是对众官的神态描写 ,表达效果是反衬诸葛亮镇定自假设、处变不惊。诸葛亮两次“笑的不同内涵 ,可结合语境进行比照理解 ,从而领悟神态、动作描写 ,是为了揭示人物品格 ,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选做题:该题可与积累与运用中的综合性学习整合。条件欠缺的可由教师提供故事资料 ,引导学生制作读书卡片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