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5102068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辅导资料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为方面的。人类活动大大地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所以治理水土流失,应以_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一般认为有_措施和工程措施等。3生物措施:主要是_,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4工程措施:包括兴修小型水库、_、修建水平梯田等。5以_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应贯彻生物措施与_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小流

2、域指相当于_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_内完成。对小流域的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_,不仅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还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_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基础达标练考查点水土流失的治理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12题。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A露天采矿 B黄土质地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2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

3、覆盖率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3黄土高原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其原因有()小流域数量大小流域分布广小流域是泥沙淤积地和水土流失地的集中分布区A B C D2010年6月19日至7月9日,黄河第十次调水调沙顺利实施,战果辉煌。据此回答45题。4黄河调水调沙多选在汛期来临之前,是因为()A此时黄河水量最丰富B可为汛期防洪留出足够的库容C此时黄河河水含沙量最大D此时黄河下游河段需水量最大5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水利枢纽,合理调节水量A B C D方法技

4、巧练方法框图法记忆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着“全国梯田第一”称号的甘肃省庄浪县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鸟鸣山更幽,旱涝也保收”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格局。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1)A处地形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常作_,黄土高原传统的粮食作物是_。(2)B处若作为农业用地应修建_,为减少水土流失,C处应_,D处应修建_工程。(3)根据材料一分析,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方法技巧一、选择题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12题。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

5、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2梯田的修筑,显著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 B土壤类型C坡向 D物质组成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图回答34题。3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 B C D4鱼鳞坑主要发挥的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56题。5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A B C D6对黄土塬的

6、治理措施是()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读下图,回答79题。7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 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8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甲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B乙封坡育林育草,含蓄径流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9为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该地区计划发展林果业。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果品是()A柑橘、梨 B芒果、荔枝 C苹果、大枣 D椰枣、香蕉题 号123456789答 案二、综合题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统计,

7、改革开放30多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共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万平方千米,建设基本农田398.7万公顷,造林1 001.4万公顷,种草385.9万公顷,建设淤地坝2万余座,平均每年可增产粮食40多亿千克,为1 000多万人、1 500多万头牲畜解决了饮水问题,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 000亿元,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3.5亿至4.5亿吨,对防治水土流失、群众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二我国某区域地形图(1)结合材料一,回答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治理水土流失的效益有哪些?(2)材料二显示地区水土流失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造成两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说明水土流失

8、造成的危害哪个地区更大?(3)在治理水土流失时,材料二地区能否完全照搬黄土高原地区的经验?为什么?知识清单人类活动生物植树种草打坝淤地小流域工程坳沟小流域综合开发利用大中流域基础达标练1D2.B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千沟万壑是由流水侵蚀冲刷作用强烈形成的,流水作用强是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覆盖率低。第2题,对陡坡治理,应采取护坡治理方针,也就是加强封坡育林育草,提高植被覆盖率。3D黄土高原上的坳沟和沟谷分布广、数量大,是水土流失的集中分布地区。4B5.D第4题,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性工程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最主要的功能为防洪,汛期来临之前进行调水调沙,可为防洪留出足够的库容,同时还起到了排沙

9、减淤的作用。第5题,黄河中游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下游除为地上河外,还受夏季洪水、冬春断流、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因而上述措施都为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方法技巧练(1)耕地谷子(2)梯田植树种草打坝淤地(3)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解析从图中可看出,A处为黄土塬,应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即“保塬工程”,可发展种植业;B处为缓坡,应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即“护坡工程”;D处为沟口,可建淤地坝;C处为沟谷,可营造防护林,即“固沟工程”。从而形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综合提升1B2.A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基本平行,这样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

10、变了山坡的形态。3C4.D本组题考查学生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理解。植树应在鱼鳞坑的存水处,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故选处。鱼鳞坑能够拦截地面径流,泥沙在低洼处发生沉积。5C6.A第5题,结合材料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的特征,图最符合。第6题,黄土塬平坦宽阔,可平整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种植业。7A8.D9.C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为黄土高原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图中甲处为黄土塬,可平整土地,建设农田,乙和丙都是坡地,但乙处较陡,应种植林草,丙处坡缓,可修水平梯田,丁位于沟底,应以打坝淤地为主,拦沙蓄水。联系黄土高原区的气候条件可知C项中的果品适合在本地生长

11、。10(1)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紧密结合。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人口多,耕地少,粮食短缺,人地矛盾突出。江南低山丘陵区危害更大。因为与黄土高原区相比,该地区及河流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3)不能,因为两地区存在很大不同,如气候、地形等,只可有选择地借鉴黄土高原区的成功经验,江南丘陵区又必须依据当地实际寻找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得出黄土高原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2)题,仔细观察图示资料可知该区位于江西省,是江南低山丘陵的一部分,该区人口密集,耕地较少,能源不足,

12、导致破坏植被现象,引起水土流失,根本原因与黄土高原区应是一样的,即人地矛盾突出,人地关系尖锐。造成的危害应在江南地区大一些,因为与黄土高原区相比,江南丘陵区及其河流的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第(3)题,治理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因此南方丘陵区只能借鉴黄土高原区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例如,江南丘陵区可通过建小水坝发电、建沼气池等解决当地能源短缺的问题。教材P41思考两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主要方法有: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生物措施主要是利用退耕大于25的陡坡耕地用以造林、种草。造林乔灌结合,讲求实效。在沿沟和沿坡上均采用工程措施与林草生物措施有机结合的方法。

13、陕北韭园沟是以坝系建设为中心的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陕北高西沟的治理模式是坡沟兼治,以治坡为主。在坡度25以下的地段修水平梯田,作为粮食生产和发展经济林果基地;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通过修水平沟、水平阶、梯田、鱼鳞坑等整地工程,营造乔灌林木,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教材P41复习题1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由于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主要是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原逐渐消失,成为今日的荒山秃岭。在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诸多大规模破坏森林的方式中,以毁林开荒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此外,历史上这里还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厮杀争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