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男孩女孩向前冲》.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5098932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男孩女孩向前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男孩女孩向前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男孩女孩向前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男孩女孩向前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男孩女孩向前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男孩女孩向前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男孩女孩向前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戏情境 一物多玩男孩女孩向前冲分析单位:重庆市渝中区红岩幼儿园 姓名:杜鑫 电话:13677673131摘要: 本次活动是老师在学习和领悟3-6岁儿童发展指南后的一次尝试。老师在思考时精心设计了“点名”“打枪”“骑马”等一系列的游戏来贯穿整个体育活动,提升了活动的游戏情境性,用一物多玩的方式来创造性的使用一些废旧材料。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处于一种主动投入、积极探索、快乐互动的学习状态中,老师的“导”“引”也是在活动中实时的出现,指导语少而精,幼儿活动新而特,最终取得比较好的活动效果。关键词:一物多玩 互动学习问题背景:随着教育部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颁布,幼儿园组织老师开展了学习和解读指南

2、工作。在学习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指南所遵循的几项原则,以“幼儿不同个体的发展为主”“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来发展,对幼儿不“一刀切”,允许速度上的快慢、成长中的快慢以及幼儿自己所决定的速度。设计依据:体育活动是幼儿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指南也建议“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那么如何来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活动更有趣、更激发幼儿的自主锻炼呢?在中班体育活动男

3、孩女孩向前冲中,老师尝试着自己的对于指南的领悟,活动中游戏情境加强,多个游戏贯穿始末,并借助“空气棒”“布包”“大横幅”这些材料,一物多玩来刺激孩子的感官,力求让活动变得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让孩子自主探索和创造性。教学情境:片段一:“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点名游戏,点到小男孩,全体小男孩跳起做胜利姿势。点到小女孩呢?开始”“漂亮的女孩子在哪里?”“帅气的男孩在哪里?”“哈哈,在这里哟!”不光是男孩还是女孩子都嘻嘻哈哈的边玩边笑“玩过打枪吗?那一起端好枪,向我-开枪,叭!”“注意我移动的方向哦!”“杜老师在哪,我都打中了的,真厉害!”琪琪说着还不停的向同伴炫耀自己的“战绩”。“那继续加油哟!”得到

4、老师的鼓励,她更带劲了。 “吃过肯德基吗?这像什么?拿着杯子喝可乐,对,一起来喝喝看。”“老师,还可以吃炸鸡翅吗?”爱吃的熙熙立马就开始互动,“可以呀,你怎么吃?”“这样吃啥。”熙熙边说边把手臂伸出来,自己从肩膀开始甩着头吃到手掌,老师也跟着夸张地吃了起来,并配上“好吃好吃”的话语,小朋友们也学着“吃起来了” 孩子们在老师指引下,玩“点名”“打枪”“模仿吃肯德基”等三个游戏,他们特别开心,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老师、同伴积极地互动,尽情地“玩着”,开开心心玩完游戏,为后面的活动充分地舒展开了身体的各个部位。片段二:“孩子们,看我手上是什么?”“你们会怎么玩?”“老师,可以敲打吗?”“可以,试试敲的感

5、觉怎么样?”“不疼也”(被敲了一下后孩子摸着头傻笑的说。)“杜老师,我会夹起跳。”“那你来玩给大家看看”被叫到名字的孩子立刻就“骑在”空气棒下跳起来。很多孩子都不服气的说“我都会”“我还会”“好。每人一根空气棒,来看看谁能夹紧它从这个起点到对面的终点,比一比谁的办法好?”孩子们自由的在场上地中来回的尝试着,老师观察“我们来看看晨晨的做法。”“你们觉得怎样?”强强说“还可以,空气棒没掉。”俊俊说“老师,我这样还好一些”,边说边演示给大家看,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自己的想法老师请孩子们自由的玩和讨论,在其中教师的角色就是“听众”,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您们觉得呢?”“谁能做得更好?”“我们来看看。”让

6、孩子们自己去大胆尝试、观察发现、自由讨论,最后老师再综合孩子们的经验,进行正确的示范讲解。孩子们通过个体探索小组练习同伴合作总结经验的过程,使自己的身体身体各部位的配合更加的协调,协调性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提升。片段三: “想一想,两个人一起来运布包,可以怎么玩?”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自由的讨论。 “老师,两个人可以一前一后抬,”瑞瑞和齐齐边说边“示范”给大家看。 “不行,前面的齐齐看不见后面,看,都掉了他还不知道。”熙熙发现问题立刻质疑道。“如果是你,你会有设么好办法?”老师再一次抛出问题。熙熙无语。但旁边的凡凡不经意的说“两个人面对面,应该可以。”“凡凡,你愿意和老师来试给大家看吗?”老师

7、鼓励,“来吧!”“老师,我觉得烦烦这个办法还可以?”“为什么?”“两个人,看得见,还能一起提醒。”琪琪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孩子也在点头,并开始自己找好朋友来试试玩。“那怎么才能快起来?注意布包不能掉哟!”老师笑了笑,再次抛出新的问题。“这样吗?”“可以这样。”“跑起来。不要掉。” 问题一次一次抛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自由讨论,当发现最佳答案或是解决办法的时候,他们自行模仿。老师鼓励孩子自由探索,不用统一的标准去约束孩子的行为,但是孩子们一旦发现了最佳办法,也会不自觉地表示赞同并主动模仿学习。片段四: “看,杜老师在干什么?”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看着正在做动作的老师。 “杜老师是这样

8、的,我都会。”毛毛边说边在做,其他孩子看看他又看看老师,表示赞同的点头。 “我也会。”“我还不是会。” “那就一起来做吧!”对于老师的邀请,孩子们欣然接受。不一会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和孩子一起揉捏身体,你帮我,我帮你,特别是帮老师的,还要“提醒”老师,身体矮一点,哪里还需要捏一捏。 老师的言行带动幼儿,不需要过多的话语,一个夸张的动作就能很快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从兴奋的状态自然过得到最后环节。教学反思:1.游戏情境化,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游戏能给幼儿营造一种舒适、愉快的情绪体验。能使他们把体育锻炼当作“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依赖为自主。游戏所带来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有效

9、的帮助孩子消除了自身的顾虑,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不会玩而羞涩,不会因为自己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沮丧,更不会因为没有同伴互动而伤心,因为游戏既可以是个体玩,也可以是集体玩,游戏带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由的、无拘束的、想怎么玩都可以。本次活动中的若干游戏,运用情境巧妙地把个体和集体联系在一起,幼儿学习的方式从“个体合作集体”的过程中逐渐过度和提升的,幼儿也能“心甘情愿”的接受,并有效的发挥其主体地位。2.宽松游戏氛围,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信心。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学习形式之一,他们在“玩中学”“玩中知”“玩中探”。有趣的情景、多样的玩法、友好的伙伴,就让他们在完成某些动作时就不自觉的

10、产生喜悦和欢愉的心情,与同伴的“嬉戏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在这种宽松、平等、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幼儿感受到的只是一个一个游戏所带给他们的新的刺激和挑战,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玩”。没有固定的统一的要求结果去评定他们的行为,幼儿不会因为动作或速度问题,感觉自己比同伴“差”, 因为在他们看来大家就是在“玩”,只不过是玩的效果不一样而已。这样一来,幼儿更能注意力集中、想象丰富、互动学习、意志坚毅的参与活动,投入活动,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运动的自豪感。3.适宜游戏形式,能挖掘幼儿的创造性。不光体现在一物多玩或运用多种器具发展某一动作上,同时更体现在游戏中往往能让幼儿把所感知的一切在自己的游戏中表现出来。如“送

11、礼物”这个游戏,幼儿又开始的自己一人送两人一起送两人平稳的送,整个过程让孩子自己去创造性性各种办法,通过观察发现和讨论,最终找出最佳的办法。幼儿与同伴之间经历了合作游戏、发现问题、商量谈论、失败共勉、再次尝试、成功后拥抱庆祝等等过程,这些就是幼儿在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和创造性的在玩,他们都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动作的力度、规范性在逐渐加强、全身配合的协调和灵活性在逐渐加强,幼儿的自主参与越来越宽松。4.教师的言行和角色,能促使幼儿人际交往。指南指出,“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

12、伴做横向比较。”本次活动中老师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眼神等平易近人的方式来与孩子交往,拉近老师与幼儿的距离,鼓励孩子摆脱胆怯和羞涩。不是老师一直高高在上,也不是和孩子打成一片,而是实时适宜的角色和引导,也能很好的促进师幼关系的和谐发展。老师没有点评那一名幼儿做得好或是不好,而是把评价的问题抛给孩子自己,“你们觉得呢?”“还有更好的点子吗?”“你能来试一次吗?”这些话语既亲切又是孩子所能接受的,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很在意他们自己的看法,促使讨论更加的贴近孩子自身,而不是为了老师的“某一个”目的。同时,老师也意识到,应该给与幼儿正面的引导。活动中“向我开枪”“吃好吃的鸡腿”等,也给孩子一些负面的信息,结合当下的“正能量”是不适当的,应该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老师在设计活动和游戏的时候应该更深层次的思考一些在表面看来不是很明朗的隐性的因素,做个教育的有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