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097453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3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第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卷上。)1.在对周代墓葬的考古挖掘中,棺椁的重数是辅助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天子棺椁四重,公、侯伯子男、大夫,等差分别为三重、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度D. 禅让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

2、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材料反映周代墓葬通过棺椁的重数的反映墓主人身份地位,故C正确;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与通过棺椁的重数的反映墓主人身份地位无关,排除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与通过棺椁的重数的反映墓主人身份地位无关,排除B;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代墓葬的考古挖掘中,棺椁的重数是辅助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结合所学周代礼乐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解答。2.宋淑梯在司母戊鼎的X光检测及其铸造工艺一文中指出司母戊鼎的铸造是一项极其复杂困难的铸造工程。在当时的简单协

3、作的手工作坊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件人间奇迹。这反映了商朝A. 青铜器物种类繁多B。 青铜铸造技艺水平高C. 青铜器物数量巨大D。 青铜器物以礼器居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司母戊鼎的铸造是一项极其复杂困难的铸造工程。在当时的简单协作的手工作坊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件人间奇迹”可知,商朝的青铜铸造技术水平很高,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青铜器物种类繁多、器物数量巨大、礼器居多,排除ACD。3.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下田戽(h,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图像材料与诗中内容相匹配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

4、描述的是一种翻车,这是一种很高大的龙骨车,高达数层,置于塘边汲水,克服了地势等的限制,增强了灌溉效果,故选D项;A项是曲辕犁,与“塘中龙骨高数层”不符,排除A项;B项是播种的耧车,与“塘中龙骨高数层”不符,排除B项;材料“青裙箬笠倚车卧说明这种灌溉工具仍然用人力,排除C项。【点睛】解题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各种灌溉工具和农具,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4.谱牒编修伴随着宗族的出现而产生.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这说明唐朝A. 抑士扬庶,以平衡社会矛盾B. 科举未能改变庶族的政治地位C。 门

5、第仍然是选官的唯一依据D。 科举制使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可知唐朝通过修谱来提高庶族的地位,打破世家大族对官职的把持,平衡社会矛盾,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科举制,故BD错误;唐朝科举取士,门第不是选官唯一标准,故C错误.5。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 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B. 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 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D. 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答案

6、】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可知“南市”指的是草市,材料反映的是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C选项排除。6。明以来,内阁大学士“选理机务”“表率百僚,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地位每况愈下。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 内阁职责功能的变化B. 强化皇权的内在需求C。 军机处的设立D. 宦官专权导致的政治黑暗【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

7、本身涉及的就是由内阁在地位、职能上的变化,不符合问题的设问方向,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内阁到军机处为了不断加强皇权,明清皇帝不断地削弱了丞相的权利,B项正确;军机处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内阁地位的降低并非由军机处的设立而形成,排除C;清朝并不存在宦官专权的局面,排除D。7。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据此可知,清朝A. 康熙时期放弃了“海禁”政策B. “海禁”政策一度有所放松C. 政府一直厉行“海禁”政策D. 乾隆时期积极开放对

8、外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可知清朝的海禁政策有所松弛,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年间“开放海禁”,不是放弃,故A错误;C项“厉行”错误,康熙年间“开放海禁”,故C错误;乾隆时期实行“独口通商”,不是“积极对外贸易”,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清朝的海禁政策。题干是对康熙二十三年和乾隆二十二年海禁政策的对比,可以发现海禁政策由松弛到厉行的变化.8.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太平军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A。 未反映农民阶级现实愿望B. 是根本无法实现

9、的空想C. 顺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D. 揭示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产品平均分配,依据材料“照旧完粮纳税说明该纲领没有真正实行,具有空想,故选B项;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愿望,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追求的是小农经济,不适应近代化的潮流,排除C项;近代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材料没有体现其反封建反侵略的一面,排除D项。【点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中“无名氏的纸上作业”所指,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难以实施,最终实行的还是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 ,从这一角度解答即可.9。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

10、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A.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 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 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 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神山沦没事件指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故B项正确。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排除.C项,甲午战败标志着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走向破产,排除。D项,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排除。10。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

11、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A。 五四运动是中共领导的第一次革命B。 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C。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而非革命起义,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很显然其运动诉求是政治而非经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

12、,莘宰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可知,五四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迫使军阀集团不得不暂时的予以退让,故C项正确;军阀集团并没有对五四运动有着实质上的支持,故D项错误.11。1928年,中共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要求苏维埃各级政府发布通告,告之民众所分得的土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这一转变A。 标志着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B. 造成了土地政策严重脱离实际C。 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 意味着党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实现土地国有”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中可以看出,中

13、共的农村土地政策由土地国有转变为土地归农民所有,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一转变使农民经济上分得土地,摆脱封建剥削,生活得到改善和保证,提高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是指秋收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党内“左倾思想,故D项排除.12.下图为中国近代某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 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 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C. 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D。 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示意图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C正确;“粉碎敌人的重点进

14、攻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A排除;百团大战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故B排除;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故D排除。13.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战役示意图。这场战役A。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 使北平和平解放C。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D。 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图片可知解放军军队主要集中于长江沿线,可知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的覆灭,故D正确;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错误;北平和平解放是平津战役,故B错误;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渡江战役。本题是对学

15、生识图能力的考查,图片中解放军第一阶段的军队主要部署在长江沿线,可知是渡江战役。14。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华商的这种行为A。 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B. 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 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限制民间设厂限制,这时期华商采取“附股”于洋商的方式参与在华的经济活动并谋利,这客观上促进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故A选项正确;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B选项错误;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国家的侵略方式转为资本输出,故C选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故D选项错误。15. 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