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5095327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 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常州教育高举“教育为人民服务”旗帜,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展不动摇,锐意改革,奋力创新,主动开启学校主动发展战略,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常州建设特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当代制造业基地提供了主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确保。XX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一重视整体发展,全方面提升教育当代化实施水平1继续实施教育当代化工程。在全市100的乡镇达成教育基础当代化标准的基础上,深入深化教育当代化内涵,修订区域教育当代化

2、实施意见,完善并主动开启实施辖市(区)区域教育当代化建设目标和计划。2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制订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技术指南,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暨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会议,中小学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全市新增中小学校园网120个(使全市达成233个);完成常州教育网站新一轮改版,每个月点击数超出30万,累计访问量超出800万人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停加紧,容量已达700g;100学校实现“校校通”,全市乡镇中心小学和中学全部普及了信息教育技术;大力推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和应用,举行网络应用培训班,开启新一轮“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培训,万名中小学老师经过以计算机和网络操

3、作技能为关键内容的培训考评,占全市老师人数的88。3计划新一轮教育布局。为适应常州特大城市建设,在充足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初步完成XX2021年常州市区教育布局计划,并主动开启实施新一轮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对物资学校、旅游学校、三职高等3所职业类学校进行优化整合,会同新北区政府采取股份制形式筹建一所公办股份制中等职业学校新北区职教中心。4加紧关键项目建设。市北郊中学新北校区、常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心、市二中整体改造、花园中学多功效教学楼等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正衡初中学生公寓、三中教学综合楼、田家炳试验中学图书综合楼、刘国钧职教中学图书馆扩建、聋哑学校整体改造和6所学校的塑

4、胶跑道等工程按时完工。5加强教育交流和合作。整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老师出国(境)考察、培训90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来访;新经过聘外资格学校8所(使全市达成36所),聘任外国文教教授110余名,新经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使全市达成7个);主动参加国际教育竞争,稳步推进赴境外办学项目。正式和北京朝阳区签署教育合作交流协议书,在互派教授、校际交流、高层论坛、教育研究、合作办学、教育培训等方面全方面实施两地教育合作项目,共同促进双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二重视协调发展,促进各类教育水平全方面提升6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化。在招生工作中,大力宣传“家门口的学校全部出色”和“要择校、找民

5、办”政策,严格管理和控制“分流”渠道和数量,“小升初”依法实施就近入学;中招工作继续实施关键中学30名额分配各初中校的做法,严格根据省厅文件精神,扩大高中统招百分比,择校实施“三限”政策(限钱数、人数、分数);在关键普高录用前,专门举行中职招生市场,实施双向选择、自主选择,使大部分估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尽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适合的学校,确保了公办和民办、普高和职校、热点和非热点等各级各类学校各得其所,共同发展。继续实施“金边工程”,关键扶持城郊结合部微弱学校,改进学校办学条件,设置“专题基金”激励老师到微弱学校从教;全方面开启实施“蓝天计划”,出台“常州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管理措施”

6、,在主动激励公办学校尽力吸纳的同时,创办蓝天试验学校、新市民子弟学校等流动儿童少年专门学校,规范各类外来工子弟学校办学行为,保障适龄流动儿童少年接收良好教育的权利。整年市帮困助学金理事会共对2495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81万元,市区各级各类学校为特困家庭学生减免学杂费254万元,同时构建快捷透明的爱心通道和帮困助学体系,确保在常州就读的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7基础教育水平不停提升。深入加强示范学校、试验学校建设,新增省级示范试验幼稚园5所(使全市达37所)、省级试验小学8所(使全市达54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44所);全方面开展星级高中转评工作,100%的省关键高中顺利转星

7、。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99以上;基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全市初中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百分比达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XX年,在高考模式改革的情况下,本市再次取得佳绩:万人进线率为万分之十九,第六年保持全省第一;本科录用率56%,其中市区高达70,名列全省前茅;60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百分比为万分之四十八,位居全省第一,超省平均一倍。8职业教育深入巩固和发展。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加紧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大力加强示范专业建设,新创省级示范专业16个,市级示范专业(含中专校)18个,市区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8%,一次就业率达96%;1563名职校学生参与全省一般高校单独招生考试,本科达线率达44%,职业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百分比达35,名列全省前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