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叙事黄炎夏.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5089781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叙事黄炎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叙事黄炎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叙事黄炎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叙事黄炎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叙事黄炎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叙事黄炎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叙事黄炎夏.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叙事数学课基础知识教学凤县双石铺中学 黄炎夏【内容摘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呢?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在基础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后,就凸现出来。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

2、,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那怎样才能打好数学基础呢1、突出基础,要求学生人人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呢?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在基础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从教学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学习,在系统学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由

3、结构找性质,由性质找方法,则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在每一个章节的复习中,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在学生中巡回辅导,了解信息,及时反馈,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复习

4、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2、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3、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

5、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自学数学的能力。在教学课中,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还是注入式教学法是大不相同。采用启发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怎么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呢?我认为,要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寻求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回答,也可以教师自问自答。但要防止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只回答“是”或“不是”,这是达不到启发思维目的的。例如:在讲到“用字母表示数”这节内容时,我提了一个问题:3和x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学生都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时我启发道:教给你们一个任务,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发糖果,每人3块,学生们都说,我们能

6、完成。我再问,如果每人x块呢?学生中有人自言自语:这x是几块啊?很快学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样的理解印象深刻。4、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

7、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许多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5、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

8、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

9、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6、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已经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输出知识的主体,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贯用启发式教学原则,防止灌输式说教,通过问题引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而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数学的知识是抽象的,所用的术语也很抽象,像数学中的“轴对称”,“平移”,“旋转”,“三视图”等概念、关系及动态过程是抽象难懂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快速、更便捷、更高质量地完成对某个问题的探究。同时,在学生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猜想、类比等数学思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的学好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