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5089325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可见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对话。从事教育工作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人与机器的不同在于人有思想、有感情。我们对学生做思想工作主要途径之一是找学生谈话。目的是修正学生行为或思想上存在的偏差不足,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谈话中接受老师的观点或建议。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对与如何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有一些体会。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

2、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沟通,处处做“有心人”和“知心人”,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谈心是班主任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决思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成功的谈心,能通过师生情感交流达到帮助、教育学生的目的;而谈心失败,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还会在师生中造成隔阂或鸿沟,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必须慎重地对待谈心。通过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觉得谈心成功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能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门,和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个性发展。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惟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深处。”虽然班主任与学生的生理年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而心理距离是可以

3、努力缩短的,我们要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即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适时做好引导工作,我们才有可能受到学生的拥戴。谈心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以便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消除心理障碍和促使思想转变的合适环境。班主任多在教室附近和学生谈心,这种谈话的内容对其他同学应没有隐瞒的必要,如每次测验考试后帮助同学分析情况、总结成绩和提出问题而进行的大面积谈话就属于这一类。但如果是要解决一些需要保密的个别问题,或利用谈心了解情况,则应在课余与学生边走边谈。如本班一位男同学,刚开始被老师任命为团支书,他无论是工作、学习都很积极主动,但在期中民主选举班干部时他却落选了。自尊心极强的他落落寡欢,沉默不言,上课也无精打采

4、。我就利用下课时间,邀他到校道上边走边谈,帮他分析原因、指出他的不足,同时鼓励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以赢取大家的认可。他觉得老师用朋友的口吻和他谈心,而且分析得有道理,终于想通了,又恢复了以往的自信。这说明只要班主任愿意真诚、平等地和学生沟通,就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同学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的不同,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气质个性。谈心要成功,应根据同学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性格内向的,谈心时,他们往往沉默不语,但不一定不接受你的意见,此时不要硬逼他口头表态,以免形成谈话障碍,可以让他考虑一段时间,还允许他保留自己的看法,但要求他行动上服从整体。记

5、得刚开学时,班上有一位女同学由于不习惯在校生活,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家长很着急又不知如何是好,考虑到她的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和别人交流,我先找了几个同宿舍的同学了解情况,接着又写了一封信以“你的朋友”名义寄给她,把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她。然后再找她谈话,和她聊自己以前作为一名寄宿生的生活,慢慢地了解她的思想动态,鼓励她勇敢地战胜自我,适应环境。这样她逐渐变得越来越坚强、自信,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十分关注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他们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老师对自己的情感流露和情绪反应为转移,谈心时,如果老师给学生以热情真诚的关怀,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对他的爱,那么,学生就容易接受老师对他的教育;反之,

6、在谈心中,如果老师流露出对学生讨厌的感情,则会严重挫伤学生,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谈心时老师一定要尊重、爱护学生。本班有个性格急躁的同学,上课常讲话,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提醒了他好几次还是不改,有一次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大声呵斥他,指责他丢了班级的脸,没想到他很激动,当场和我顶嘴,让我说不出话来。过后我仔细想了想,自己一时生气,没考虑到周围还有很多同学,那么做伤害了他的自尊。虽然后来他向我道歉了,但这件事情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和高中生谈话一定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学生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都会对他们有所影响,父母和老师所讲的话,哪怕是开玩笑的戏言,都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严重

7、的后果。因此,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班主任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应该尽量谨慎地使用语言。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要遵循以下原则: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立面。无形之间就筑起了一道沟通的“高墙”,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平易近人这个词,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难。难就难在许多班主任难以放下自己被传统“架”起来的架子,维护着所谓的“尊严”,把自己的角色神圣化,让自己去扮演说一不二的神,而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本质。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的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

8、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谈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氛围,才能谈的拢、谈得好。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更多的是谈话,而不注重交流。表现在交谈过程中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听”了,也是在冷漠地听,批判地听,更多的时候是没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批评责备,表达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即使学生表达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往往被教师的随意插话和主观评判所打断。这样,谈心的效果自然会打上大大的折扣

9、。此外,在一般的教育性谈话中,班主任往往难以忍受交谈过程中的片刻静默,学生的表述出现停顿时,班主任可能会马上加以催促:“你说,快说啊!”这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在被审问,并且产生抵触情绪。但是事实上,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沉默可能正是在寻找适当的措辞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话都会使学生产生“老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也不重视我本人”的想法,从而失去了解学生的良机。要学会接纳,不要一味批评。一味地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往往带有自己个人的情绪,使学生感到难以接受。这时候,既使班主任再苦口婆心地批评教导,也只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过耳即忘。要想使自己的话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

10、班主任应该首先学会接纳学生。班主任在谈心中接纳学生、关心学生,是爱心的自然表露。这种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心的接纳,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敝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对症下药”,使谈心收到应有的效果。接纳应该是表里如一的,建立在人本主义学生观的基础上,从心底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接纳并不代表认可或同意学生所讲的一切,而只是代表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人,承认其想法和情绪体验的合理性,尽管有时那种想法和自己的观点很不相同。接纳也不代表班主任不能有自己的观点,而是指虽然教师

11、的观点和学生的意见有所不同,也仍然愿意认真听取学生的看法,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接纳看成是一种主动与积极的态度。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那么做为班主任通常会如何处理呢?一些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很自然的反应便是劝慰和同情,比如会说“好了,别哭别哭,不要哭了”,或者说“这有什么好想不开的?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好了”等等之类的话。试想,这种安慰能够帮学生振作起来面对问题吗?相反,可能还会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情绪被否定了,自己在教师心里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感受。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时,基本上采用规劝或说教方式,并总是以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问题为直接目标。所以,班主任常常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目

12、前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无论学生能否接受,都没有选择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使学生产生“学好学不好是老师和家长的事”的想法,个人的意愿和主动性被磨灭。引导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班主任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当前的问题、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主动地剖析自我,承担责任,协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为其安排一切。具体地说,它要求班主任谈心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以共同探讨代替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要记住,培养学生自主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是我们教

13、育最终的目的。那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沟通有哪些方法?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对问题学生的缺点错误,绝不能姑息迁就,无原则地让步,或是简单地说教惩罚,要坚持批评与说理相结合。要通过说理,对事件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让他认识他所犯的错误及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在说服教育中也要讲究技巧。抓住时机,引导其换位思考,并进一步对其进行说理,让他从中去亲身体会应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而当他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时,老师及时肯定了他的这一做法,并转述了其他学生的话去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教师与同学对他是真诚、善意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单向流动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

14、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一旦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育。而老师的宽容和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一次我们班小宇又去玩泥巴时,我没有急于去教育他,而是先用纸帮他擦试脸上的污迹。这一小小的举动,很大程度除去了他的惧怕、不安,使他对我产生信任。主动向我认了错还保证一定没有下次了。人若处在一个互相关心、帮助、和谐的集体中,其心态会更健全,人也会更加积极向善向上。有时候,同学们的认可、理解、鼓励、接纳比老师的教育更有用。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是后转入我班的,他自

15、我意识强,不懂与人相处,班上的同学对其是疏远的,他自己也身有体会,在他心理上有一定阴影,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我针对这一情况对全班的学生进行疏导,交心谈话,让他们接纳属于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懂得,尊重是相处之根本,想得到关心是每一个人的情感需求。这样在同学的理解、包容、关爱中,他深受感动,从而影响了他在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使他获得了感悟和启迪。集体的这种温暖的力量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对问题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与其家长密切配合,包括扭转其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要达成共识。首先就要主动与其家长联系,为他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诚恳告诉他,孩子的这种毛病,光靠学校是无法矫正过来的,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并且要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与学生谈心更是一项复杂工作。但是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作为高中班主任,能否与学生成功地谈心,也是一项基本功。我们应该认真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掌握学生的个性,讲究沟通艺术,让真诚的谈心成为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