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大家一起唱儿歌.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5086104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大家一起唱儿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课大家一起唱儿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课大家一起唱儿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课大家一起唱儿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课大家一起唱儿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大家一起唱儿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大家一起唱儿歌教学目标:1、 通过演唱儿歌小燕子,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通过演唱儿歌小燕子,学生能创编小歌舞剧与他人合作共同表演,也能够配合歌曲用身体做动作。2、 通过演唱儿歌有个洋娃娃,学生能初步感受与体验不同国家、不同音乐风格的儿歌。3、 通过模唱音阶歌,学生能唱准音阶的各音级,掌握七声音阶排列的顺序,为今后的音乐技能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不同国家、不同音乐风格的儿歌,能与他人合作创编小歌舞剧难点:学生唱准音阶的各个音级,灵活运用手号,加深记忆课时:第一课 小燕子第二课 有个洋娃娃第三课 音阶歌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 小燕子一、

2、 组织教学二、 导入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幼儿时的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小蜻蜓”“排排坐,分果果”“丢手绢”等。1、 老师和学生一起唱儿歌小燕子,老师指导学生仔细体会“燕子为啥来?”的含义,演唱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唱儿歌跟念儿歌一样,一个乐句换一口气,下乐句是上乐句的继续与发展,因此每个乐句的连接要连续流畅。2、 前面讲到“燕子为啥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演唱儿歌,理解儿歌中“大家一起共建美丽家园”的深层含义:植树爱花、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三、 课堂活动编短剧。老师启发学生创编小小歌舞剧小燕子。例:春天来了(两位学生做开花状),一群小燕子飞到这里(五位学生做飞的动作从场外飞进场内),一

3、位小朋友问:“小燕子你为啥来呀?”小燕子大声回答:“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突然,来了几个小朋友践踏花草,随地乱扔垃圾,并在追逐玩耍昌用弹弓射鸟群,它们到处乱飞逃出场内,接着来了两位小朋友重新栽花草,收拾垃圾,让小鸟重新返回到这里,主题是:请大家爱护花草爱护小鸟,想留住小燕子,就要创建一个美丽的家园。四、 课堂小结由于是学过的儿歌,所以教授很容易。将歌曲涵义延伸开来,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要爱护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动物。第二课 有个洋娃娃一、 组织教学教师播放上节课教过的歌曲小燕子,请学生边唱边跳。二、 导入老师随录音带伴奏范唱歌曲有个洋娃娃并且做木偶戏的表演,将洋娃娃可爱的形象展

4、示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1、 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有个洋娃娃,可以让学生听唱歌曲,也可以跟随教师轻声唱歌曲。2、 巩固段落反复记号。3、 看谁能在有个洋娃娃这首歌中找到这两个新间si、do,请学生跟随老师做新手号的练习。4、 教师启发学生比较小燕子与有个洋娃娃这两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曲风格。一首是中国儿歌,一首是印度尼西亚儿哥。(运用旋律、节奏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三、 课堂活动熟唱歌曲后,学生模仿电视或木偶戏的表演。四、 课堂小结由于风格不同,通过与小燕子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儿歌与其他国家的儿歌的不同,学生兴趣浓厚。第三课 音阶歌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教师弹唱小铃铛、五声歌,请学生边

5、回忆边轻声跟唱并说说歌曲里面有哪几个音。1、 老师范唱音阶歌,请学生仔细听两个新来的朋友是怎样唱的?学生轻声跟唱,演唱时老师注意提醒学生:耳朵尖,听音准,轻声唱好音阶歌。练唱时可采用跟随老师的手号练唱,或让学生边打手号边唱。2、 教师请学生把新来的朋友和老朋友排成一队并打出手号,如:每组8个人,从低到高排好队,请每个小朋友依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唱出自己的唱名并打出手号。反之,从主到低的顺序唱出自己的唱名并打出手号。3、 老师请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音高练习,里面有钢琴的图像和“1、2、3、4、5、6、7、1”8个间,当学生用鼠标点击钢琴图标时,会听到从钢琴里弹出一个音,把听到的这个音用鼠标拖入相应的花朵中。(比比谁最棒)三、 课堂活动1、 教师任意弹奏已学过的8个音,请学生聆听所弹奏的音,并打出手号,此活动可采用小组比赛或个人比赛的形式进行听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比比谁背唱音阶歌最好、最快。四、 课堂小结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能准确打出手号及说出唱名,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后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爱小动物的情感,加强了学生创编小歌曲剧及与他人合作共同表演的能力。初步感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