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语文教学.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508428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尴尬的语文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尴尬的语文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尴尬的语文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尴尬的语文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尴尬的语文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尴尬的语文教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实在在地读书就是语文过程中最好不过的实践。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尴尬局面。首先是教材方面的尴尬:1、指导思想方面的混乱:过去在提倡素质教育前,就是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到了后来提倡素质教育了,为了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减压,要求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共同探讨,但教学效果不好。再到现在就是成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了。2、语文教学的目标没有长期的规划: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建设的最大贡献是明确了语文的目标培养语文素养,可是,语文素养是个啥?恐

2、怕谁都会说,谁也说不清。缺乏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一贯原则和终极目标。3、教材编写者和施教者陷入尴尬境地。比如:英雄主义的牺牲精神,像七根火柴,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教师在教授时过多强调“牺牲精神”,其实,这种英雄主义的牺牲精神在和平年代里,难道是“一代新人”(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主要品格吗?开始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我认为还是要加强培训,明确表达编者意图,使教者与编者达成默契。其次就是学生现状的问题:1、基础不扎实。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太呆板,不会灵活运用。学生的书写能力越来越差,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也有连简单的字不会写了啊!这与电脑的介入有关:只会打不会写了!2、学生对语文的漠视。漠视语文的学

3、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特别是上课、课后作业。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现代语文教学最大的无奈还在于教考分离,结果是难了老师,苦了学生。长期如此形成对语文学习的积厌与漠视。3、现代文明的冲击。网络语言的的流行,也是对语文的冲击!只要能表达意思不管字的对与错!也不管是否通顺是否有真正的意义,前后联系自己想想,真是头疼啊。第三,教师的困惑:1、教师积极性与教学成绩的反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们积极性很高,他们在课堂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可辛勤的耕耘,收获的不一定是饱满的果实。考试之前还不是要照样回过头

4、来再补一遍。要不,学生考得一塌糊涂。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评价机制呢?仍然是学生考试的成绩,真的一张小小的试卷能考出学生真实的能力、教师真实的水平吗?3、教学理念与经验的脱轨。越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使用起新教材来反而难以驾驭,为什么呢?因为经验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如果能抛开以往的经验,也许会发现原来“柳岸花明又一村”了。面对尴尬面对困惑面对挑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至少要有以下举措才行:1、 抓好常规,培养良好习惯。抓好教学常规,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写字习惯,读书习惯,听课习惯,发言习惯,作业习惯等诸多语文学习习惯。而且要抓在平时,落实

5、到每个环节。2、加强阅读,增强文化底蕴。语文学习是一个广泛阅读,长期积累过程,教师要树立终身阅读的观念,增强自身的语文积累,丰富文化底蕴,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社会,面向生活,这样才会厚积薄发。教师要本着“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教学允许差异,但要尽量缩短差异。既要让学生吃饱,又要让学生学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抓整体,抓大面积丰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实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4、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动起来。语文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就是保

6、证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和课程资源的互动,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主体。5、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抓好课前三分钟。学生刚从课间十分钟的活跃中跳脱出来,精神和神经都还未归于平静。旨在调动兴趣,转移情绪。其次是共同合作,加强引导。课堂是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场所,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他们看作老师的有益的合作伙伴。老师就是学生探寻问题、研究问题的辅导员。6、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信心是成功之舟”。心理

7、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再看看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于是有了大的动作:首先是从去年的高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喜讯:作文试卷写错字别字是要扣分,这就引起了学生与老师的重视了。其次是重视母语,现在除了专业性强的外企或公关等必考外,其他的不一定要靠外语了,相反是必须考试语文了。再次就是要规范网络用语与网络语言文字。第四就是所有的用人单位现在都要看应聘者的文化底蕴,介绍信或简历必须是亲自书写等等。不难看出这些措施就是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工具性”的充分结合。从这一系列的举措来看语文的春天来啦!语文教师的春天来了!学生的春天也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