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离合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5081787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离合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节离合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节离合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四节离合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四节离合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离合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离合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离合器、制动器装配第5.4 .1条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装配后,摩擦片应能灵活地沿花键轴移动;在接合位置超过规定 扭力时,应有打滑现象;在脱开位置时,不应有阻滞现象。第5.4.2条干式单片摩擦离合器装配时,各弹簧弹力应均匀一致;各连接销轴部分应灵活,无卡 住现象。摩擦片的连接铆钉头应低于表面0 .5 mm以上。第5.4.3条圆锥离合器的内外锥面应接触均匀,其接触面积不应小于8 5%。 第5.4.4条牙嵌式离合器回程弹簧的活动应灵活;其弹力应能使离合器脱开;嵌齿部分应无毛刺 第5.4.5条滚柱超越离合器的内外环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其各调整弹簧弹力应均匀一致;弹簧滑 销应能在孔内自由滑动,不得有卡

2、住现象。第5.4.6条盘式制动器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制动盘的端面跳动不应大于0 .5mm。二、同一副制动器两闸瓦工作面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 .5mm。三、同一副制动器的支架端面与制动盘中心线平面间距离h (图5. 4.6/1)的允许偏差为0. 5 mm;制动器支架端面与制动盘中心平面的平行度不得大于0 .2mm。四、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应均匀,其值宜为1mm。五、各制动器制动缸的对称中心与主轴轴心在铅垂面内的重合度值不应大于3mm(图5.4.6 /2)。第5.4.7条瓦块式制动器(图5.4.7 )装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制动器各销轴应在装配前清洗洁净,油孔应畅通;装配后应转动灵活,无阻滞现

3、象。二、同一制动轮的两闸瓦中心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 mm。三、闸座各销轴轴线与主轴轴线的铅垂面M/M间的水平距离b的允许偏差为土 1mm。四、闸座各销轴轴线与主轴轴线水平面N/N的垂直距离h的允许偏差为土 1mm。五、闸瓦铆钉应低于闸皮表面2 mm ;制动梁与挡绳板不应相碰,其间隙c值应小于5 mm。六、松开闸瓦时,制动器的闸瓦间隙s应均匀,且不应大于2 mm。七、制动时,闸瓦与制动轮接触应良好、平稳;各闸瓦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与制动轮接触不得小于80%。八、油压或气压制动时,达到额定压力后,在1 0min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 196MPa。 第5.4.8条带式制动器(图5.4.8

4、)各连接销轴应灵活,无卡住现象;摩擦内衬与钢带铆接应牢固,不得松动。铆钉头应埋于内衬内,其铆钉头与内衬表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mm;制动带退距e值 应按表5.4.8选取。第5.5.1条装配前应测量孔和轴的配合部位尺寸及进入端倒角角度与尺寸。根据实测的平均值, 应按设计要求和本规范附录十六选择装配方法。第5.5.2条在常温下装配时应将配合面清洗洁净,并涂一薄层不含二硫化钼添加剂的润滑油;装 入时用力应均匀,不得直接打击装配件。第5. 5. 3条纵向过盈连结的装配宜采用压装法。压装设备的压力,宜为压入力的3. 2 53. 7 5倍;压入或压出速度不宜大于5 mm/s。压入后2 4h内,不得承受负载。压

5、入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第5.5.4条用液压充油法装卸配合件时,应先按技术要求检查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当无规定时 其粗糙度应在Ra1.60.8m之间。对油沟、棱边应刮修倒圆。第5.5.5条横向过盈连结的装配宜采用温差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加热包容件时,加热应均匀,不得产生局部过热。未经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4 0 0 C; 经过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回火温度。热装的最小间隙,可按表5.5.5选取。加热温度可 按下式计算:二、冷却被包容件时,冷装的最小间隙可按表5.5.5选取,冷却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冷装所需的常用冷却剂可按本规范附录十七选取。第5.5.6条温差法装配时,应按设

6、备技术文件规定检查装配件的相互位置及相对尺寸。加热或冷 却均不得使其温度变化过快;并应采取防止发生火灾及人员被灼伤或冻伤的措施。第六节滑动轴承装配第5.6. 1条轴瓦的合金层与瓦壳的结合应牢固紧密,不得有分层、脱壳现象。 合金层表面和两半轴瓦的中分面应光滑、平整及无裂纹、气孔、重皮、夹渣和碰伤等缺陷。第5.6.2条厚壁轴瓦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上、下轴瓦瓦背与相关轴承孔应接触良好,并应按设计文件规定检验接触要求;当无规定时,其 接触要求应符合表5.6.21的规定。二、上、下轴瓦的接合面应接触良好。未拧紧螺钉时,应采用0 .0 5mm塞尺从外侧检查接合面, 其塞入深度不得大于接合面宽度的1 /

7、 3。三、动压轴承的顶间隙可按与滑动速度关系曲线(图5.6.2)进行调整或按表5.6.22、 表5.6.23的规定进行调整。四、单侧间隙应为顶间隙的1 /22/3。五、上、下轴瓦内孔与相关轴颈的接触应符合表5.6.2 - 4的要求。六、配制的瓦口垫片应与瓦口面的形状相同,其宽度应小于瓦口面12 mm ;其长度应小于瓦口面 1mm ;垫片应平整无棱刺。瓦口两侧垫片的厚度应一致;垫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与轴颈相接触。第5.6.3条薄壁轴瓦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轴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及接触状况应由机械加工精度保证,其接触面一般不允许刮研。检查薄壁 轴瓦顶间隙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无规定时宜符合

8、表5.6.3的规定。二、瓦背与轴承座应紧密地均匀贴合,用着色法检查。轴瓦内径小于18 0mm的,其接触面积不应 少于8 5% ;内径大于或等于180mm的,其接触面积不应少于70%。三、装配后,在中分面处采用0 .0 2mm的塞尺检查,不得塞入。 第5.6.4条轴颈与轴瓦的侧间隙可用塞尺检查;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可用压铅法检查(图5.6.4)。铅丝直径不宜超过顶间隙的3倍。项间隙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第5.6.5条静压轴承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液体静压轴承的装配,油孔、油腔应完好,油路应畅通。节油器、轴承间隙不应堵塞。轴承两端 的油封槽不应与其他部位相通,并应保持与主轴的配合间隙。二、空气静压轴

9、承装配前应检查,轴承内、外套的配合尺寸及精度应符合要求,两者应有3 0 的锥 度。压入后应紧密无泄漏;外圆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间隙应为0. 0 0 30.0 0 5 mm。第5.6.6条含油轴套装入轴承座时,洗油宜与轴套所含的润滑油相同。轴套端部应均匀受力,并 不得直接敲击轴套。轴套与轴颈的间隙宜为轴颈直径的1 /10002 /1000。第5.6.7条尼龙、酚醛塑料、聚四氟乙烯、加强聚四氟乙烯、聚碳酸脂、醛缩醇、碳石墨、 橡胶、木材等非金属轴瓦的装配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第七节滚动轴承装配 第5.7.1条装配滚动轴承前,应测量轴承的配合尺寸,按轴承的防锈方式选择适当的方法清洗洁 净;轴承应无损

10、伤,无锈蚀、转动应灵活及无异常声响。第5.7.2条采用温差法装配滚动轴承时,轴承被加热温度不得高于10 0C;被冷却温度不得低 于 /80C。第5.7.3条轴承外圈与轴承座或箱体孔的配合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对于剖分式轴承座或 开式箱体,剖分接合面应无间隙;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在对称中心线的120 范围内与轴承盖在对称中心线 9 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并应采用0 .03mm塞尺检查,塞入长度应小于外圈长度的1燉3。轴承外圈 与轴承座或开式箱体的各半圆孔间不得有夹帮现象。各半圆孔的修帮尺寸应符合表5.7.3的规定。第5.7.4条轴承与轴肩或轴承座档肩应靠紧;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与轴肩的间

11、隙不得 大于0 .0 5mm,与其他轴承的间隙不得大于0 .1mm。轴承盖和垫圈必须平整,并应均匀地紧贴在 轴承端面上。当设备技术文件有规定时,可按规定留出间隙。第5.7.5条装配轴两端用径向间隙不可调的、且轴的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盖限定的向心轴承时,应 留出间隙c (图5.7.5)。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留出间隙可取0 .20.4mm。当温差变化 较大或两轴承中心距L大于5 0 0 mm时,其留出间隙可按下式计算:第5.7.7条向心轴承、滚针轴承、螺旋滚子轴承装配后应转动灵活。当采用润滑脂的轴承时,装 配后在轴承空腔内应加注6 5%80%空腔容积的清洁润滑脂,但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得加注润滑脂。

12、第5.7.8条单列向心球轴承、向心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向心推力球轴承装在轴颈上和轴承座内的 轴向预紧程度(轴向预过盈量),应按轴承标准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第八节传动皮带、链条和齿轮装配第5.8. 1条皮革带和橡胶布带的接头采用螺栓或胶合方法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皮革带的两端应削成斜面(图5.8.1 1(a);橡胶布带的两端应按相应的帘子布层剖割 成阶梯形状(图5.8.1 1(b),接头长度L宜为带宽度E的12倍。二、胶合剂的材质与皮带的材质应具有相同的弹性。三、接头应牢固;接头处增加的厚度不应超过皮带厚度的5%。四、橡胶布带胶合剂的硫化温度和硫化时间及常温胶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及胶

13、合剂的要求。五、采用胶带螺栓或胶合接头时,应顺着皮带运转方向搭接(图5.8.12)。第5.8.2条传动皮带需要预拉时,预拉力宜为工作拉力的1.52倍;预拉持续时间宜为24 ho第5.8.3条每对皮带轮或链轮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两轮的轮宽中央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其偏移a (图5.8.3)三角皮带轮或链轮不应超过1 mm,平皮带轮不应超过1.5 mm。二、两轴的平行度t g0 (图5.8.3),不应超过0.5 / 1 0 0 0。三、偏移和平行度的检查,宜以轮的边缘为基准。 第5.8.4条链轮与链条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装配前应清洗洁净。二、主动链轮与被动链轮齿的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得

14、大于两链轮中心距的2 /1000。三、链条工作边拉紧时,非工作边的弛垂度f (图5.8.4)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且链条与 水平线夹角a小于6 0 时,可按两链轮中心距L的1%4.5%调整。第5. 8. 5条装配轴心线平行且位置为可调结构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副,其中心距极限偏差土 fa应按 设备技术文件规定进行检查调整;当无规定时,应符合表5.8.51规定。装配中心距可调整的蜗轮 副,中心距的极限偏差土 fa应符合表5.8.5 2的规定。传动副的啮合侧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 规定;当无规定时,可按表5.8.53的规定,进行检验和调整。圆柱、圆锥齿轮啮合侧间隙应由设 计根据工作条件、最大极限侧隙

15、与最小极限侧隙规定。第5.8.6条用压铅法检查啮合间隙时,铅条直径不宜超过间隙的3倍,铅条的长度不应小于5个 齿距;对于齿宽较大的齿轮,沿齿宽方向应均匀放置至少2根铅条。第5.8.7条用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图5.8.7),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将颜色涂在小齿轮(或蜗杆)上,在轻微制动下,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34 转。二、圆柱齿轮和蜗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并接 近小端。三、接触斑点的百分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四、可逆转的齿轮,齿的两面均应检查。五、接触斑点的百分率,应符合表5.8.7的规定,必要时可用透明胶带取样,贴在坐标纸上保存, 备查。第5.8.8条齿轮与齿轮,蜗杆与蜗轮装配后应盘动检查,转动应平稳、灵活、无异常声响。 第九节密封件装配第5.9 .1条使用密封胶时,应将结合面上的油污、水分、铁锈及其他污物清除干净。第5.9.2条压装填料密封件时,应将填料圈的接口切成45的剖口,相邻两圈的接口,应错开并 大于9 0。填料圈不宜压得过紧,压盖的压力,应沿圆周均匀分布。第5.9.3条油封装配时,油封唇部应无损伤,应在油封唇部和轴表面涂以润滑剂;油封装配方向, 应使介质工作压力把密封唇部紧压在主轴上(图5.9.3),不得装反。油封在壳体内应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