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5080513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方案随着物流园区建设的扩展和进一步,其受人为干扰的限度也将日益剧烈,物流园区的自然组分对于干扰的抵抗能力及受干扰后的自然调节能力也将减弱,会形成较大范围的生态不稳定带。因此,有必要根据物流园区以及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考虑人口的发展与结构、资源的合理运用、经济的发展和污染物防治措施变化等问题,按照区域制定的环境保护协调原则,进行综合环境规划。1、绿地景观系统规划1.1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供应氧气、削减噪声、滞尘灭菌、吸滤有毒有害气体等净化环境的功能,并且有助于调节气候、防御风沙、保持水土。同时还起到美化、香化环境,监测环境

2、污染的作用。因此,绿地系统规划是物流园区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地规划构思物流园区绿地规划主导思想为:根据物流园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内土地运用现状及规划,物流园区污染物的特性、扩散特性与物流园区主导风向,结合景观美学,遵循生态原则,科学地规划林木、绿篱、草坪等绿地在物流园区内的时空分布格局,建立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相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且在时间上保持绿化的延续性。绿地系统规划目的规划区拟初步建立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点线面”的绿地系统框架,结合现状生态环境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增长公共绿地和生态防护绿地,严格控制不同地块间防护绿地;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的需要等多样

3、化的功能,重点建设城市公园,完毕重要景观中心、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及主干道两侧的绿地建设,提高公共绿地人均占有量。继续完善对自然地形的绿地景观建设,营造沿园区铁路、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带。增强物流园区的生态、景观功能,在规划期内形成生态良好、协调发展、功能完善的绿化系统。并通过对整个评价区的科学、合理绿化减轻物流园区污染物重要是大气污染物对物流园区及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公园绿地物流园区绿化应根据物流园区的规划结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方式,从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地结合现有条件布置公共绿地。规划在园区布置十个公园。

4、见图道路绿化带沿街绿化带有九条,涉及六横三纵,道路两侧绿化带控制20米。防护绿地规划在高速公路及铁路两侧分别布置绿化隔离带,减少对园区的干扰。沿208高速、110高速以及铁路两侧预留绿化防护带,宽度不小于30米。此外,京呼高铁预留通道所有保存防护绿带,两侧宽度分别为70米。2、生态功能区划分根据项目区生态保护需要,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作用,应将园区环保规划范围划分以下几个生态功能区:(1)生态园林绿化区该区涉及项目区内的各生产单元及其设施、办公单元及生活设施、发展用地及影响区。区域防治的重点为园区整平过程中的开挖和填筑扰动原地貌区。建设引入项目区的生态园林绿化区。(2)道路系统防治区该区为项目区

5、内各主干道,涉及208 国道,规划道路“五横三纵”组成的公路系统。本方案公路系统的重点治理区为路基和两侧扰动原地貌区。在项目区重要道路两侧,以园林绿化规划为主,设计一些具有欣赏性的植物群落,达成绿化美化的效果,巩固前期治理成果。(3)生态防护绿带与山体保护区该区重要涉及过境的京包铁路、集张铁路、110 高速、208 高速,区域防治重点为路堑与路堤的边坡防护,进行生态防护绿带的建设;以及对项目区西北部山体进行进一步的绿化,减少项目建设对山体生态环境的破坏。(4)施工场地及取、弃土场植被恢复区该区应涉及园区内各引入项目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等。采用优化的工程和生态结构模式,重建植被,并开展以提高土壤肥

6、力,提高土地运用率和生产力为目的的土地复垦,促进激励周边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5)供排水工程防治区该区域涉及取、排水管线区,重点治理区排水和输水管线及其扰动原地貌区。(6)水土流失治理区在一些沟壑地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展基地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工作。3、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的规定(1)生态环境影响的避免生态影响的避免就是采用适当的措施,最大限度上避免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各种建设活动在选址过程中应尽也许避开农田、林地、地表水体等,尽也许运用未运用土地进行建设,最大限度地加大地面建构筑物与居民区的距离,避免扰民。物流园区引入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避

7、免的生态影响重要是施工过程引起的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风蚀沙化。因此避免的方法重要是在设计上一方面优化总图布置与施工工艺、减少项目与施工占地,施工期中加强对土壤和植被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防护发生,贯彻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程方案。运营过程中需要避免的生态影响重要是减轻对周边沙化土地的干扰,按照生态学原理,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改善项目范围内原有恶劣的生态环境。(2)生态环境影响的消减物流园区引入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尽量消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消减措施:在规划阶段,各种设施建设用地及临时占地,应尽最大也许避免占用林地、灌丛;同时选择在植被差的地方开挖、取土,以减少对地表土壤

8、和植被的破坏,将项目建设对现有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施工期应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临时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最低限度,尽最大也许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以免导致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施工完毕后,作好现场清理、生态恢复建设工作,涉及土地沙化防治设施等。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施工期应尽量避开雨季和大风气象条件,并配合实行相应的水保措施。对于施工破坏区、开挖工作面和废弃土石,施工完毕,要及时平整土地,并一方面培植适和本地生长的植物,以防止发生新的土壤侵蚀发生。(3)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项目区的建设将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占用一部分原生状的土地,使植物生境受

9、到影响,因此必须予以补偿。对于临时性占地通常采用复垦方式进行补偿;对于永久性占地通常采用异地抚育的方式进行土地运用功能的恢复,或提高本地土地的生物产量,对被破坏的生境进行补偿,从而减少因项目建设对农、牧业生产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区域经济的可连续发展。通过补偿保证本地农牧民生活质量不会减少并得以进一步提高。(4)生态影响的恢复对于本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周边的生态影响恢复,应优先在保护现有植被的情况下,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准入的原则,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监管,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达成系统自我维护状态,建设新型的生态物流园区生态系统。(5)保障区域生态用水对于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生态建设优先中水回用,

10、保障景观生态的建设和绿化工作,保障生态用水。尽快、尽早制定并实行中水用水方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因地下水超采而诱发的项目区周边土壤荒漠化的加剧。4、植物物种的选择(1)植物物种选择根据项目所在区气候特性、土壤条件,本着“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和适宜美观原则,并兼顾环境保护效能,在充足调查本地乡土树种、草种,分析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基础上,总结近年来各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成功的栽植模式,选择具有一定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能力的适宜树草种。详见表1。本区域种植较成功的草种重要有蒙古冰草、披碱草、紫花苜蓿等;灌木树种有柠条、沙棘、丁香、黄刺梅和沙地柏等,乔木树种有新疆杨、油松、国槐等;

11、绿化草坪草种为早熟禾、野牛草等。表1 适宜植物物种类型植物名称适宜环境重要用途抗污特点SO2烟尘常绿树木云杉喜光、耐寒、喜温凉、适应性强公园绿地强强油松喜光、耐寒、耐旱、抗风、根深行道树、防护带中中桧柏喜光、耐旱、较耐寒道路两侧绿化带强强侧柏喜光、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绿篱落叶乔木国槐耐寒、喜光、稍耐阴、抗旱行道树杨树耐寒、喜光、稍耐阴、抗旱山体防护林山杏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绿地金叶榆耐寒、耐旱、耐盐碱绿地、行道灌木丁香耐寒、耐旱、耐瘠薄各种绿化中强榆叶梅喜光、耐旱、耐寒各种绿化黄刺玫喜光、耐寒、耐旱、耐贫瘠各种绿化柠条耐寒、耐旱、耐高温坡面防护沙地柏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各种绿化草本披

12、碱草喜光、耐寒、耐旱、耐盐碱施工区植被恢复冰草耐寒、耐旱、耐盐碱施工区植被恢复早熟禾喜光、耐阴性强、耐旱、耐践踏各种绿化野牛草喜光、耐寒热、耐旱、耐践踏各种绿化(2)树木与建筑物间距按相关规范规定,栽植的树木与建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等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详见表2。表2 树木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间距一览表序号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最小间距(m)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1建筑物外墙、有窗3.05.01.52建筑物外墙、无窗2.01.53高2m及2m以上围墙2.01.04道路路面边沿1.00.55雨水暗沟边沿1.00.56人行道边沿0.50.57给水管1.01.5不限8排水管1.5不限9电 缆2.00.5

13、10天桥、栈桥柱及电杆中心2.03.0不限5、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规划5.1 施工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规划区面积较大,涉及的用地类型、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占地较多,为有效保证施工过程中最低限度的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在施工前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对于用地类型要根据实地条件及功能分区进行准确划分并固定,不得在施工开始后随意改变,增长土地开挖次数;对于后期项目预留建设空地,应当及时进行绿化,增长植被覆盖度;区内各种工程管线的布置应当严格沿区内规划道路敷设,并保证管线开挖与道路建设同时施工,避免因多次开挖而引起水土流失与植被的破坏。5.2 具体功能分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1)生态园林绿化区规划园区

14、生态园林绿化设计一般以欣赏植物群落和抗逆植物群落相结合的方式来组建基地人工植物群落。在植物种的选择上根据各区的功能不同,既要选择抗旱、抗寒能力强的植物,又要适应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休闲环境。选择具有欣赏价值高、功能性强的植物,实行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互相配置,创建一个稳定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来提高园区的生物多样性,达成绿化、美化和净化环境的效果。该区内规划重点为公园绿地。公园绿地的绿化设计采用草坪、花坛、花架、绿篱、针阔叶树木等,并与各地块的建筑物相协调,与四季景色相呼应。同时根据不同地块的重要功能及污染控制目的,适当的增长功能性强的植物种,在商住集中区公园绿地的建设中,适当增长欣赏性强

15、的植物,如金叶榆、丁香、榆叶梅等, 而在重要以生产用地为主的地块,则可以多种植抗污性强的植物,如云杉、桧柏等针叶树。绿地中草坪的种植必不可少,不仅可以增强景观效果,更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2)道路系统防治区该区为项目区内各主干道,涉及208 国道,规划道路“五横三纵”组成的公路系统。道路施工建设期间,由于机械的碾压及人为践踏,开挖和堆垫活动破坏了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不可避免地加大了沿线的水土流失强度,因此该区也是本次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重点治理的区域之一。重点治理区为路基和两侧扰动原地貌区。道路绿化工程设计应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做好道路绿化、美化设计,结合园区地形、地貌、土壤等不同地理环境和背景条件及本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种植各种适宜的植物,促进园区内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区内各主干道全长25.3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