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彩.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5076997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细微处见精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于细微处见精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于细微处见精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于细微处见精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细微处见精彩.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于细微处见精彩 一、邓稼先学案再现第二课时课前热身:相关资料 衬托 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村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对比 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饱含情感的语言,体会其议论抒情的特点;

2、 2、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课堂探究 探究题目: 1、 本文是写邓稼先的,开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2、 奥本海默不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篇幅刻画他的性格和为人? 3、 品味下列语言,细细揣摩其中包含的深切的感情。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此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文中还有很多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细细品味,与同学们交流。探究过程: 1自主学习;

3、 2小组讨论,板演,准备展示; 3展示讲解。 4.小结:四、巩固提升:略。二、精彩回放“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节课最精彩的环节交流展示”,随着我一声令下,同学们马上把手中的蓝笔换成红笔,并迅速跑到自己认为的最佳位置,准备倾听、补充、质疑。 第一位小主持人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评价组给予很高的评价满分30分。我心中感到很欣慰。同时,为第二组捏了一把汗他们组解决的是本节课的难点,能不能顺利过关呢? 第二组的两个小主持人带着自信的微笑站在他们的板块前:“关于这个题,我们组有两种观点,需要PK,请大家作裁判。我方认为写奥本海默是为了与邓稼先形成对比,更加突出邓稼先的优秀品质。”“我方认为是衬托,邓稼先才是主人

4、公,写奥本海默是为了突出他”“是对比。因为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他们两个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通过性格和为人的比较,才突出了邓稼先更优秀”同学们也加入了争论之中。两种意见相持不下,谁都觉得自己理解的更为恰切。这时,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再看看学法指导,希望他们有所感悟:“同学们,两种见解都有道理,我想请大家再看看相关资料,认真思考一下,到底哪一种理解更合理。”“我认为衬托更为合理,因为邓稼先才是主人公。”反应最快的李倩同学首先发了言,我不由得眼睛一亮,由衷的说:“哎呀,你太有才了”话没说完,我就注意到刚才意见一致的同学高声欢呼,意见不一致的同学眉头紧锁,有个别同学还小声嘀咕,显然还没有转过弯来。“我

5、还是认为对比更准确。他们俩放在一起,本身就是在比较嘛。没有对比,怎么知道谁更好?”“老师,资料上也说是对比。”有个同学急了,冒着减分的危险(课堂上不能看资料,而且,照本宣科还要扣小组的分),搬出了他认为的“权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在是我出场的最好时机。“好,大家注意这两种手法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了吗?”“衬托是为了突出主体,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是为了突出本质特征。” 班里的智多星刘水莲一语中的。这可是我准备点拨的话呀。我愣了一下,没想到她总结的这么到位,随即说:“我真生你的气。你怎么说老师的话,让老师无话可说呢?”同学们也愣了一下,紧接着会心地笑了起来。“对,本文的主人公是邓稼

6、先,很明显有主次之分,可以这么说,单从内容上看是对比,但从整篇文章谋篇布局看,写奥本海默的作用应该是衬托。大家一定要记住: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请评价组给他们打分。”“我给你们组35分,因为你们组形式新颖,而且”啪啪啪话没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切尽在不言中。我满意地笑了。三、教后记 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不论什么课堂,成功的关键无疑都离不开课堂细节,换句话说,就是一定要注重课堂的诸多细节,或者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这节课我关注的小细节: 1.激励 这节课我注意了富有刺激性和幽默的激励话语。课堂改革使我们更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表扬的话多起来,久而久之,我发

7、现学生对教师的表扬变得麻木不仁,没有感觉了。因而我认为教师的激励语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而不是 “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简单而单调的话语。 每上一课,我首先要努力挖掘评价与激励语,使评价语与激励语具有个性,让学生常听常新,不断产生动力,不断超越自己。比如这节课上,我用到了“名人”的一些话“你太有才了”(宋丹丹)、“我生你的气了,你怎么说老师的话,让老师无话可说”(小沈阳“说别人的话,让别人无话可说”),“你可以到春晚应聘主持人了”、“你简直是第二个小丫”等等这些激励性语言,学生感到新鲜、幽默、风趣,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和名人平起平坐,学生学习的兴

8、趣、热情顿时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学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交流,尽情享受学习生活的欢乐。师生之间情感在交融,在升温。顿时,教室形成一种情感磁场,学生无拘无束,随意表露。 2.评价 目前我们的课堂上,评价的方法主要是积分制。 首先,评价要公正。对每一个组,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平等对待。因此,评价标准是每个学生都知道而且便于操作的。这一点一般都能做到。 其次,应该着重提出来的是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比如:是否诚实、关心集体,是否有爱心、有责任心等,是否能与他人共同制定计划并努力去实施,合作过程中能否尊重、理解他人,“树立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的双赢观等等。这一点的评

9、价应该由教师完成。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小组合作的特别好,于是提出表扬:“第三小组真是大家一条心,泥土变黄金,要向他们学习”;还有我班吉露同学在争到发言机会时说:“我已经发过两次言了,把这次机会让给我们组的邱聪”我借机给于她很高的评价,这些都对同学们是一种方向引导。 3.做笔记 课下好多老师问你们这种模式,学生课堂上只注意说了,什么时候记笔记,怎么知道他们好好听还是不好好听? 对于这一点,我的课堂上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换笔”。当小主持人上台展示时,同学们手中已经换成另一种颜色的笔了。我要求他们用这支笔将自己不完整的补充完整,错了的改正过来.这样,我检查的时候对于同学们学习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10、哪些是他自己思考的,哪些他理解错了,哪些内容他没有好好听等等,整个课堂这个学生的表现历历在目. 4.点拨 另外,教师的点拨时机,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却又找不准方向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做到“四两拨千斤”。本节课上,对于“如何理解文中写奥本海默的作用”这一问题,同学们发生了争执,在他们充分辩论、摆明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通过“相关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一语点破“对比”与“衬托”的区别。同学们恍然大悟。巧妙地点拨,不仅不会越俎代庖,反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还是那句老话:“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可以创造奇迹.当然,课堂上还有好多好多需要注意的细节,让我们擦亮眼睛,细心观察,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