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及中考题汇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50623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及中考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及中考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及中考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及中考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及中考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及中考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及中考题汇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一、作者及背景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著有宋学士文集。本文是作者晚年辞官后写的一篇勉励后学的文章。洪武十一年,作者从家乡进京朝见。同乡马君则是国子监的学生,回原籍探亲前,来拜见作者。于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为赠序送与马生。赠序:盛行于唐宋。这种序文通常是叙议结合,又是兼用抒情。除了记述交往友情之外,常常借送别生发议论。长辈为晚辈写的序又多有教诲勉励的意思。本文便是长辈为晚辈而写的序文。二、考点梳理1、古今异义词(1)尝趋百里外(古义:跑向今义:快走)(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些今义:常用作判断词)(3)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

2、水 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5)无从致书以观(古义:取得,文中指买到 今义:达到,实现)(6)裘葛之遗(古义:给予,赠送今义: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 今义:虚假2、一词多义至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到达)从无从(从何处,这里指办法)从乡之先达(向)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 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 质: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 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 道: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谈,讲)3、词类的活用腰白玉之环(名作动腰间挂着)日再食(“日”名作状每天)(“食”名作动给吃)无鲜肥滋味这享(原意为新鲜、肥厚,文中为鲜

3、鱼和肥肉)4、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5、常考虚词以:计日以还(而,来,可不译)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以是(因为)人多以(把,拿)书假余以衾拥覆(用)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俯身倾耳以请(来,连词)之:录毕,走送之( 代词,书 ) 每假借藏书之家(助词,的)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的) 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足肤皲裂而不知 (转折连词,但是、却 )久而乃和(承接连词)则: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却)6、关键句子翻译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每每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

4、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日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常常把书借给我,我因此得以广泛地阅览到各种书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旧袍子破衣服,夹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

5、岁有裘葛之遗。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6.内容概括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7.中心思想: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

6、,最终学有所成。8.写作特点(1)对比手法,突出中心;采取对比的方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奢华穿戴和自己的粗袍破衣作对比,将今日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和自己艰苦的学习生活作对比,说明业有不精,德有不成,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的道理。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2)典型事例,表达中心;文章的叙事善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进行描绘。(3)语言简洁,记叙为主;写法上记叙、描写、议论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具体生动。比如,

7、写到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4)全文语言简洁朴实,感情深沉殷切。作者叙述往昔艰难,虽字字辛酸,但并不嗟叹贫穷,饱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之意;追忆读书之乐,又显欣慰之情,全篇文辞淡,情感浓,含义深,极具说服力。三、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1余幼即嗜学:酷爱,喜爱。 2无从:无法。 3致书以观:取得,这里指买到。 4假借于藏书之家:借。5弗之怠:否定词,不。 6怠:懈怠,放松。 7录毕:完。 8走送之:跑,赶快去。 9不敢稍逾约:超过。10以是:因此。 11既加冠:指成年。 12益慕:更加仰慕。 13圣贤之道:学说。 14又患无

8、硕师:担心。 15硕师名人与游:大。 16游:交往。 17尝:曾经。 18趋百里外:小跑,这里指跑。 19先达:有德行学问而显达的先辈。 20执经叩问:执:拿;经:经书;叩问:请教。 21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高。 22。填其室:挤满。 23援疑:提出,引。24质理:询问。 25俯身:弯下。26倾耳以请:侧着。 27或遇其叱咄:有时。 28叱咄:斥责,训斥,呵责。29色愈恭:脸色,神情,态度 30礼愈至:周到。 31复:还言。 32俟其欣悦:等到。 33卒:最终。 34负箧曳屣: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着。屣:鞋子。 35穷冬:严冬。 36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37媵人:服役的人。 38

9、汤:热水。 39沃灌:浇洗。 40寓:寄居。 41逆旅:旅店。逆:迎。 42衾:被子。 43再:两次。 44享:享受,享用。 45绮绣:绣花的衣服,这里指华丽的衣服。 46腰:腰里挂着。 47容臭:香袋。 48煜然:光彩照耀的样子。 49缊袍敝衣:缊:旧絮。敝:破旧的。 50略无:一点也没有,毫无。 51慕艳:羡慕,欣羡。52奉:供给,这里指享受,享用四、课文结构梳理。第一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作者年轻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专。第一层:叙述幼时求学的情形。写出求学的勤和苦。第二层: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出求师之难和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第二段:写从师求学的艰苦情况。说明太学生学习条

10、件之优越。(对比)第一层:写从师求教道路的艰辛。第二层:叙述生活的简朴,与“同舍生”作比较,说明作者一心向学、不追求 “口体之奉”的情况。第三层:总括全段,说明学有所成的原因。点明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五、理解填空:1、文章第一节作者主要回顾了自己读书求学的艰辛。从时间方面看主要分两个阶段: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从内容看求学之苦有四个方面:借抄苦、求教苦、行路苦、衣食苦。(家境贫寒,无书可读; 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 艰苦的求学生活。)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 生活难,“日再食,

11、”穿“緼袍敝衣”。)2、马生读书具有明显的优越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日有禀销之供”“岁有裘葛之遗”;“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3、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书写自己当年的读书生活?作者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的对比,说明了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4、第二节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为了说明: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不精、不成,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专这一道理。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勉励青年人要努力学习。6.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

12、幼时即嗜学。7.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8.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9.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0.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1.“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12.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得出结论:说明学业,

13、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13.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什么?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七)简答题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4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6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

14、,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7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8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9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

15、,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7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因为课文是赠序,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9.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