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治大病简洁版 文档.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506074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方治大病简洁版 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方治大病简洁版 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方治大病简洁版 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方治大病简洁版 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方治大病简洁版 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方治大病简洁版 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方治大病简洁版 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方治大病新建县中医院一、验方防治夏季热夏季热又称暑热证,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因其发病于夏季,故名。本病多见于三岁以下小儿。发病时间多在六、七、八月,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且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到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一般可不治而愈。但因“夏季热”长期发热,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时防治也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容易产生并发症。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防治验方:1、小儿夏季热方:叶下珠15g、生晒参5g、荆芥5g、薄荷5g、天竺黄5g、淡竹叶5g,水煎代茶饮。可清热解暑,养阴生津。治疗暑伤肺胃型。(熊周勇副主任中医师)2、

2、马兰凤尾汤:马兰10 g、凤尾草10 g、白茅根10 g、金银花10 g、净连翘10 g、大青叶10 g、板蓝根10 g、青蒿6 g、条芩6 g、叶下珠6 g、鱼腥草10 g,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服。(毛益强副主任中医师)3、四叶二皮汤:鲜西瓜皮2两、冬瓜皮2两、薄荷3g 、荷叶30g、南瓜叶1叶、丝瓜叶1叶。日一剂,煎沸后加糖适中,代茶频服,连服10天。有解热清暑之功,可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杜平主治中医师)二、鼻衄方治疗鼻出血 鼻衄,即血从鼻道而出。相当于西医学的鼻出血。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局部和全身原因所致。局部原因包括外伤、鼻中隔偏曲及穿孔、炎症、肿瘤等。全身因素有高血压和动脉硬

3、化、出血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等。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证者,多因肺、胃、肝之火热为主,火性上炎,循经上蒸鼻之脉络而为衄;虚证者,多见于肝肾阴虚,虚火上越,灼伤脉络而致衄,或因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而为衄。在辨证治疗方面,鼻衄主要依据病情的缓急,出血量的多少,血色的深浅,以及全身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实证鼻衄,治疗上以清热降火为主;虚证鼻衄,若肝肾阴虚者,宜滋阴降火为主;若脾气虚弱者,则应补脾摄血止血。治疗验方:鼻衄方:生地黄10g、杭寸冬10g、生晒参10g。将上药以水浸软剁碎,肉二两为末,混匀炖汤。每五日一次,三次一疗程。(熊周勇副主任中医师)三、退热外擦汁治疗发热发热是由于发热激

4、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而使人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形。西医认为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等。中医认为发热,可分外感、内伤两类。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发热,虽然皆是机体正常的防御反应,但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不可避免导致机体各种功能受累,甚至可以使人出现抽搐和昏迷,加剧脑缺氧进而损伤大脑造成严重后遗症现象。因此,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发热,一旦发现体温超过38.5,在查清病因的同时,也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体温,避免长时间高热对人体造成损害。在病因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物

5、理方法降温,因为药物的使用往往容易掩盖真实病情,尤其是激素的使用,更会给医生寻找病因带来麻烦。验方治疗:退热外擦汁:荆芥、薄荷、冰片、芫荽等量浸泡于50%白酒中一周。然后滤渣取汁,用海绵沾汁液擦拭全身,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对酒精过敏者禁用。(熊周勇副主任中医师)四、验方预防中暑中暑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以及无风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不能耐受酷暑高温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以头晕、汗出、

6、心悸、胸闷、恶心、疲乏无力,甚至高热、神昏、烦躁、抽搐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内外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跟体质有明显的关系,气血不足体质较弱者易感,而气血充足体质偏强者发生概率较低。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般来说,预防中暑应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隔离热源,降低温度,调整作息时间,供给含盐清凉饮料。而中医从引起本病的内外因素出发,在预防中暑方面,除了考虑相应的外在因素,把对人体体质的调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针对一些易感人群,平时采取补益气血,调整阴阳的原则给予中药辨证施治,可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预防验方:北黄芪20g、直立参10g、花椒10g、西党参20g(用于男性)全当归

7、20g、生晒参10g、花椒10g、西党参20g(用于女性)。上药四味于每年立夏之日浸软,同时备好取尽内脏的白母鸡一只,然后将浸软之药用纱布包好置于鸡腹中煲汤。吃鸡喝汤。每年一次,连用三年。(熊周勇副主任中医师)五、腰肌劳损中医治疗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腰肌劳损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之症,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之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外伤、妇科等疾病。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中医认为因感受寒湿、湿热、气滞血瘀、肾亏体虚或跌仆外伤所致。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

8、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患者尽可能不要穿带跟的鞋,避免症状加重,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矫正姿势,康复锻炼。平时注意最好睡硬板床。治疗验方:杜仲30g、补骨子15g,将该药用纱布包好在冷水中浸泡20分钟,另备猪腰子一对切片煮汤,待汤沸后将猪腰子捞起。尔后用猪腰子汤炖该药,每次炖15分钟即可,每5天吃一次,连吃三次,捞起的猪腰子可炒菜吃。(熊周勇副主任中医师)六、百部二络汤治疗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很强的小儿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咳嗽逐渐加重、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末有鸡啼声,未经治疗的病人,病程可延续23月,故名“百日咳”。婴儿及重症者易并发肺炎及脑病。

9、新生儿及婴幼儿患者易发生窒息危及生命。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素体禀赋不足,内隐伏痰,风邪从口鼻而入袭侵于肺以致肺气上逆而作。 治疗多采用润肺止咳之法, 治疗验方:百部二络汤:百部6g、白前6g、白茅根6g、橘络6g、丝瓜络6g、杏仁6g、桔梗6g、川贝3g,有止咳化痰、理气清肺之功。寒加荆芥、防风,热加银花、芦根,内寒加麻黄,内热加鱼腥草。(毛益强副主任中医师)七、验方治疗痛经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疼痛,甚至痛及腰骶的一种病证。本病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

10、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治疗方面,西医强调运用止痛、镇静及前列腺素抑制剂,取效虽然快捷,但副作用大,疗效难以持久。而中医则依据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止痛速度虽不及西药,但经一段系统治疗,可望痊愈。治疗验方:生姜1两、红糖2两 、鸡蛋3个,煮沸后食用。有温经散寒,通瘀止痛之功,可治妇女虚寒型痛经。服用时忌食生冷之品,注意身体保暖。(杜平主治中医师)八、炒大黄粉治疗咯血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咯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咯血,亦称为嗽血或咳血。本病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验方治疗:炒大黄粉5-10g,每日分三次冲服。连服1个月清热泻火,止血止血之功。可用于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证。服用时忌食辛燥之品。(杜平主治中医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