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护理教育探讨.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5060563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护理教育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护理教育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护理教育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护理教育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护理教育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护理教育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护理教育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护理教育探讨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以家庭照料为主的养老功能日渐弱化,老年人的健康照护效劳需急剧增加,走“医养结合之路是老龄化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医养结合视角下对老年护理教育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发展老年护理和培养护理人才提供帮忙。关键词: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失能、半失能、失智和慢性病老年人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独居、空巢现象已成常态化,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1。?国务院关于加快开展养老效劳业的假设干意见(国发200835号)中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效劳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开展之后,国内掀起了探索“医养结

2、合新型养老模式的浪潮。在“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护理内容多样化、护理效劳多元化的态势,而当今的护理人才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2。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年人对护理人才需求与护理人才培养滞后的矛盾,加快培养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老年护理人才,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和急切。一、“医养结合的涵义医养结合,是集疾病预防、护理、治疗、康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效劳模式,即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进行有机融合,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效劳3。它突破了传统的以家庭、社会养老为主的“医“养别离、有“养无“医的照护模式,以老年人健康、保健、医疗、护理为重点,在做好老年人传统的日常照护效劳、精神心理护理的根底上,着重为老年患

3、者提供精准、便利、及时的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及临终关心效劳等,对老年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健康需求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综合考虑,提供全方位的一体化整体护理效劳。二、当前存在的问题(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世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也较早地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到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05%,预计2020年将有可能到达288亿,其中有失能老年人近4000万人,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00万人。我国患慢性病老人数量占50%,住院率到达153%,需住院未住院老人占28%,行动不便的老人占1

4、42%,长期卧床老人占40%,半数以上的老人希望被长期照料4。有人预测,2030年我国空巢老人将有可能到达90%5。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疾病病种复杂、罹患率高、并发症多、疾病转归差、治疗难度系数高、治愈率低、康复效果差等,老年人的照护和健康问题形势严峻。(二)以家庭照料为主的养老功能日渐衰退由于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开展,以及人口流动、迁移的影响,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空巢、独居老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和子女一起居住率下降。巨大的生活压力、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导致子女对老人生活、健康、精神等层面的需求照料不周,慢性病老人、失能半失能残障老人、绝症病老人的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心更

5、是无暇顾及。同时,家庭规模由1982年的平均每户44人减少到了2008年的每户31人,家庭中承当长期照护老人的成员逐渐减少,家庭整体负担增加。另一方面,养老机构中子女探视频率月平均只有3次6。如何承接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三)老年人有较高层次的护理需求随着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衰退,免疫力和抵制力减弱,病种呈现多样性、高发性和并发性的特点。老年人一旦生病或遭受意外伤害,病情复杂程度高、治愈率低、恢复期长,容易导致各器官功能障碍和各种后遗症,伤残、失能和失智率高。此外,由于老年人会发生焦虑、冷淡、情绪低落、浮躁易怒等多种负面情绪,其对生活照料、心理纾解、

6、精神抚慰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有更深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使得护理任务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特别是对大病初愈、耗费性疾病、恶性病和癌症晚期的失能老人,门诊就诊率高、住院时间长,不仅仅需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常规效劳,还应得到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护士的中长期照料。因此,老年人对专业护理效劳具有更高的需求。三、“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护理教育的探讨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护理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开展滞后,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医疗护理与日俱增的需求。培养老年人亟需的护理人才,成为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转变老年护理观念,开展老年护理教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提高人民健康

7、水平为核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数和社会适应力会普遍下降,要到达身心与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不仅仅是延长生命的期限,更要注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失能、半失能、残障的风险。老年护理任务不再是传统单一的生活照料,更多的是满足老年人对疾病预防保健、身体和心理健康、具备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等多层次、多样化的护理需求。要更新和转变老年护理观念,一方面,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多途径激励更多的人从事老年事业;另一方面,医学院校要响应“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新政策,解放思想,与社会对接,开展老年护理教育,培养老年护理人才。(二)明确老年护理培养

8、目标,满足医养结合需求国发200835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将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效劳覆盖所有居家老人,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素质高的养老护理队伍,适应我国国情的养老效劳需求。老年护理教育必须以此为转机,一改正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知识面广、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将医疗效劳和养老效劳衔接,在“未备先老“未富先老背景下,解决老人养老的问题和医疗供需矛盾,走“医养结合“依医托老之路。(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理本科、高职院校要在社会经济开展中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医养结合“医养融合养老效劳模式及自身特点和优势,完

9、善老年护理课程体系。积极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或相关方向专业,编写专业教材,设置相关课程模块,完善课程体系,设立专业性、针对性强的老年护理实训基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形成老年护理教育特色,针对老龄化社会的岗位需求,加快培养医疗护理效劳型老年护理人才,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护理效劳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四)推进继续教育,完善老年护理人才培训体系集诊疗、保健、托老、康复、护理和临终关心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给老年护理的开展带来了契机,是老龄化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6。由于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短缺,因此,应加强老年护理人才的培训工作。要建立各级培训基地,促使老年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更具专业化、规模化,并为老

10、年护理职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一定根底。要建立在岗人员培训制度,对在岗人员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要根据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制定适合我国老年人特点的培训内容,颁发相关证书,给予相应的资格认证,提高在岗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促进老年护理效劳健康开展。(五)多措并举,加快老年护理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要汲取、整合资源,提高老年护理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老年护理教学质量。应激励教师加入各种老年护理实践活动,丰盛实践经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邀请国内外优秀的老年护理人才和专家共同参与到老年护理教学工作,进行教学观摩。组织教学经验丰盛和教学技能优秀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现

11、场指导,发展区域间老年护理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拓展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办法,提高和丰盛教师知识水平。重视老年护理科研工作,特别是在老年护理教学、实践、伦理、医养结合、照护、临终关心、法律法规等领域大力发展研究,推动学科开展,发展老年护理科研活动,指导老年护理实践,提高护理质量。参考文献:1朱凤霞,王震长期照护供需失衡的政策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08,9(9):34372孙雯“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5):46483杨景亮建立老年人医养结合效劳模式的冷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092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效劳调查产出表5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3(07):4054076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8,6(7):63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