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礼仪、国学诵读实施纲要.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060209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礼仪、国学诵读实施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爱礼仪、国学诵读实施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爱礼仪、国学诵读实施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爱礼仪、国学诵读实施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爱礼仪、国学诵读实施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爱礼仪、国学诵读实施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爱礼仪、国学诵读实施纲要.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爱礼仪课程实施纲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人敬仰的“礼仪之邦”。因此,在小学生入学之初就要把握好契机,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的诸方面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习惯。一、课程的性质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是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当学生真正了解学习生活中礼仪常识后,如同得到了一把标尺,他们才能判断周围的人和自己的言行是否文明、有礼貌,才能为效仿树立榜样。2.激

2、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观看图片和视频,模仿情景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礼仪本身蕴含的雅趣。3.重视礼仪实践活动。 礼仪来源于生活,如果想真正学会它,就要让学生观察和判断,在情境中模仿、表演,还要借助评价手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督促践行,才能使这些礼仪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习惯。三、课程的授课内容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站姿挺拔向上、坐姿端正稳重、行姿轻快敏捷的具体要求及注意点;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及要求;为人引路、指示方向(或介绍他人),打招呼,鼓掌,与人交谈时的礼貌手势;鞠躬礼与注目礼的具体要求;正确使用迎送语、致谢语、谢罪语、

3、应答语以及在生活中不同场合说好礼貌用语的具体要求;普通话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公共场所礼貌的仪容、着装、仪态要求;在行路、乘车及在娱乐场所、影院、剧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怎样遵守秩序,礼让他人;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要求;尊敬师长的基本要求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要求;同学相处的基本原则和礼仪;关心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热心班集体的具体做法;参加集体活动的礼仪;劳动方知节约真谛;如何称呼同学的长辈;筷子的使用以及十二种禁忌;西餐桌上的基本礼仪;敬茶的礼仪;与人谈话时的具体礼仪;随手关灯的美德。课后借助“思考与训练”“名人名言”“读一读”等练习形式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四、课程的实施对象本课程以一年级学生为主

4、要对象,同时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也要继续践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五、课程的预期效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一年级的学生能了解不同场合的基本礼仪,树立正确的言行审美意识,并借助判断、模仿以及评价等培养他们初步的礼仪习惯,尤其让学生学会坐、立、走,文明说话等方面的礼仪,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六、教学目标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小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方面的礼仪,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讲究礼节,成为言行举止文明有礼的好少年。1.了解礼貌的站姿、坐姿

5、、行姿,并能模仿正确的姿势,在生活中践行。2.了解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并能学会微笑,以微笑面对他人。3.了解并学会礼貌手势、鞠躬礼与注目礼;正确使用迎送语、致谢语、谢罪语、应答语,能在生活中不同场合说好礼貌用语。4.了解讲普通话的要求与意义,能在课上、课下和集体活动、公众场合发言、演讲时讲普通话。5.了解在公共场所学生的仪容、着装、仪态要求,并能模仿践行。6.懂得在行路、乘车及在娱乐场所、影院、剧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遵守秩序,礼让他人及具体做法。7.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8.懂得尊敬师长,学会与老师相遇、在课堂、与老师交谈、进出老师办公室及拜访时的老师礼仪。9.了

6、解与同学相处的基本原则和礼仪。10.懂得关心集体的重要性,树立以集体利益为重,热心班集体的意识。11.了解参加集体活动的礼仪。12.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树立节约光荣的意识。13.学会礼貌地称呼同学的长辈。14.正确、有礼地使用筷子,了解使用筷子的十二种禁忌;了解西餐桌上的基本礼仪;了解敬茶的礼仪。15.了解与人谈话时的具体礼仪并模仿运用。16.懂得随手关灯是美德,树立随手关灯的意识。七、教学评价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小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我爱礼仪”课程,使学生借助了解、判断、模仿并结合情景表演

7、等形式,了解各方面的礼仪,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正确的言行审美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讲究礼节,成为言行举止文明有礼的好少年。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制定如下评价方案:评价内容:1.基本知识:仪容、仪表、仪态、不同场合人际交往等方面礼仪的具体要求或注意点。2.基本技能:仪容仪态大方有礼;言语礼仪;行为礼仪学生练习过程中情感、态度。3.实践活动: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活动中实践应变能力;交际能力。评价标准:1.基本知识:了解仪容、仪表、仪态、不同场合人际交往等方面礼仪的具体要求或注意点,能判断他人言行是否有礼得体,形成正确的言行审美观。2.基本技能:仪容仪态大方有礼;用普通话交流,言语恰当得体;在

8、不同场合的人际交往中行为举止规范有礼;在不同情景的练习中态度真诚有礼。3.实践活动:学生对礼仪评价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言行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交往礼仪的发展情况;学生对礼仪知识掌握和判断的情况。 学生礼仪评价标准优秀仪容仪态大方有礼;用普通话交流,言语恰当亲切;在不同场合的人际交往中行为举止规范有礼;在不同场合应变得体;了解礼仪知识和具体要求。良好仪容仪态有礼,较大方;用普通话交流,言语得体;在不同场合的人际交往中行为举止有礼,较规范;在不同场合言行举止符合情境;了解礼仪知识和具体要求。合格仪容仪态有礼;用普通话交流,言语较得当;在不同场合的人际交往中行为举止有礼貌;在不同场合行为举止基本

9、有礼貌;了解基本的礼仪知识和要求。不合格仪容仪态粗野无礼;不用普通话交流,言语不恰当,不文明;在不同场合的人际交往中行为举止粗俗无礼;在不同场合不会应变;不了解基本的礼仪知识和要求。评价的方式:1.教师评价;2.学生自评;3.学生互评;4.师生互评;5.情景表演评价;6.礼仪常识竞赛等等。教学设计举样我爱礼仪【教学内容】第26课使用筷子的礼仪【教学目标】 正确、有礼地使用筷子,了解使用筷子的十二种禁忌。【教学重、难点】懂得在餐桌上有礼貌地使用筷子。【教学准备】1. 师生各带一双筷子。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说有关筷子的谜语,学生猜。2.教

10、师揭题。二、了解筷子的文化与使用1.了解筷子的文化(1)师生拿出筷子,观察并交流有关筷子的知识,如:材质、外形等。(2)师出示图片,补充筷子的悠久历史。2.学习正确使用筷子(1)请两位学生做拿筷子的动作,其他学生说说姿势是否正确。(2)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学生模仿做“夹”“挑”动作。三、了解使用筷子的礼仪1.教师播放一段用中餐的视频,学生仔细观察:片中的人们哪些地方做得不礼貌?2.指名说。3.出示图片,教师补充介绍以下使用筷子的禁忌。(三长两短;仙人指路;品箸留声;击盏敲盅;执箸巡城;迷箸刨坟;泪箸遗珠;颠倒乾坤;定海神针;当众上香;交叉十字;落地惊神。)4.当你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

11、起吃饭时,用筷子时应该怎么做?(1)同桌说说。(2)指名说。四、教师总结两根筷子包含了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着我们自己的文明素养,因此,希望每位同学注意用筷子的礼仪并把它们讲给家长听。 五、教师布置作业 1.把用筷子的礼仪讲给家长听。 2.每天吃饭时注意做到有礼貌。【教学反思】 学生了解使用筷子的礼仪,学会了拿筷子的正确姿势,也初步了解了有关筷子的文化。当然,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在今后常引导常教育。国学诵读课程实施纲要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使少年儿童浸润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

12、养,成长为知识广博、德行高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因而它既是一种通识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博雅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一、课程的性质 国学,作为小学课程而言,是指以在校小学生为对象,以国学经典为教学内容,以诵读经典、注重体悟为主要方式,旨在开启儿童心智的教育形式,是少年儿童的必修课。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我们提倡国学经典教育,是因为对于青少年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之一。不仅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逐步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能夯实他们的基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引导少年儿童接触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能将知识融进他们的生命,熏陶他们的气质,变化他们的

13、性情,提高他们的涵养,促进新一代儿童人性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塑造。三、课程的授课内容以我校自主研发的国学教材尚学路上为教学内容。一、二年级学蒙学,侧重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正日常行为规范。三、四年级侧重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五、六年级侧重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形成共同的良好的价值取向。四、课程的教学重点以经典诵读为核心,以知识积累和文化感悟为辅助,采用适合少年儿童认知水平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来激发学习国学

14、的兴趣,认识国学的价值,增进国学的素养。五、课程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以经典的精神和思想浸润心灵的原则。(二)坚持以文言诵读发展语文素养的原则。(三)坚持以历史经验培养行为规范的原则。(四)坚持传统性与科学性、经典性与趣味性、严谨性与开放性统一的原则。六、课程的实施对象为了保证让每一个孩子从走进校园的那天起,就感受到诵读经典的快乐,逐渐树立起自主阅读的强烈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从而受益终身,学校规定学习国学课程的为16年级学生。具体要求如下:1.诵读时心要专、眼要准、口要到。2.喜爱诵读并能积极参与到诵读活动中。3.精心诵读,读出意味,读出情趣。4.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能逐渐规范言

15、行举止。5.能在诵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基本的国学知识七、课程的预期目标(一)打好汉语语言文字基础;(二)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三)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四)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形成共同的良好的价值取向;(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正日常行为规范。八、教学目标国学课程的目标设置以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为指导,以国学经典教育理念为依据,对少年儿童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使少年儿童浸润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成长为知识广博、德行高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上述课程目标具体表述如下:1.打好汉语语言文字基础;2.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正日常行为规范。3.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形成共同的良好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