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萍+余杭区大禹小学六年级+七律长征详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505616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亚萍+余杭区大禹小学六年级+七律长征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胡亚萍+余杭区大禹小学六年级+七律长征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胡亚萍+余杭区大禹小学六年级+七律长征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胡亚萍+余杭区大禹小学六年级+七律长征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胡亚萍+余杭区大禹小学六年级+七律长征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亚萍+余杭区大禹小学六年级+七律长征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亚萍+余杭区大禹小学六年级+七律长征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七律长征一、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在这个单元中,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领略军人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从这首诗中领略诗人的大气磅礴,感受他的伟人风采。二、设计理念 诗意语文,就是复活学生感性生命的语文,就是让感性和理性趋向融合、求得平衡的语文。尊崇文本的价值取向,综合运用课内外学习资源,以读为本,以想像为辅,获得对文本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并形成语感,从而实现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审美品位的提升,达到人文性、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三、学情分析 七律长征是本单

2、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对“长征”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我在课前就要求学生去搜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并组织学生看了长征的纪录片,还做了预习单,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加深对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我还以长征这首诗为切入点,另外选择了本单元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诗,在课前让学生读,感受作者的伟人风采。四、执教者:杭州市余杭区大禹小学 胡亚萍五、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及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3、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六、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

3、像。七、教学难点: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八、教学过程:课前齐声朗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谈话揭题1、出示毛泽东图片师:你了解毛泽东吗?简单地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齐读: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诗人。 2、揭题七律长征,读课题。师:在79年前,在我们中国革命史上发生过一件气壮山河的大事,那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齐读课题。3、了解七律,分析课题先请学生来说说什么是七律。师归纳补充:每首诗有八句,每句七个字,一般情况下我们就叫它“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它每两句为一联,可分为首联、颔联、颈联

4、、尾联,并且二、四、六、八句末尾押韵。师:七律是诗的题材,那长征就是诗的内容。(二)、初读感知,疏通诗意1、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2、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指导学生朗读。首联指导学生读出气势;颔联纠正学生读准“五岭”一词,并找出多音字“磅”,组词磅秤;颈联和尾联指名读;全体学生齐读整首诗。3、同桌合作理解诗意:读一读诗,我们可以采用先理解重点词,再理解整句话的方法去理解诗意。当然不理解的地方也可圈一圈,和同桌交流一下。4、交流诗的意思。(1)首联:“只等闲”平平常常的事。“万水千山”历经千辛万苦。再连起来说说整句的意思。(2)颔联:“逶迤

5、”弯弯曲曲,连绵不断。手势理解。“腾细浪”细小的浪花。再连起来说说整句的意思。(3)颈联:冷与暖又指什么?让学生说说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继而理解“暖”的意思(红军战士在巧渡金沙江的时候没有费一兵一卒,所以战士们心里暖洋洋的。)再看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场景,想像当时战场的激烈,学生想像说话,继而理解“冷”的意思(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惊险、惨烈、伤亡惨重,不禁让人心惊胆寒。)(4)尾联:“岷山”一座大雪山。“尽开颜”各个都眉开眼笑。5、朗读全诗。(三)、聚焦“难”,感受“远征之难”1、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呢?谁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教师板书:难)2、师:是呀,远征难呀!从诗中的的哪

6、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远征之难”?默读诗歌,圈圈画画有关的诗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3、交流。(随机学习相关内容)(1)、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看图想像红军战士是怎样爬五岭、越乌蒙的?(2)、 金沙水拍:看图想像金沙江水拍礁石、波浪滔天的凶险。(3)、 大渡桥横:泸定桥上13根碗口粗的铁链,红军战士是冒着怎样的危险飞夺泸定桥的?看图想像说话。(4)、 千里雪山:看图想像说话你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4、带着长征难的情感把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雪山这些词语读一读。5、补充资料袋内容: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

7、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从这些数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再一次感受红军战士长征的难。)6、再读词语: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雪山7、红军战士除了要翻山越岭,还要面临什么?补充资料: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每三

8、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在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学生交流) 师:前有拦敌,后有追兵,空中是敌机的狂轰乱炸。我们的红军战士就这样跨过了一座座大山,淌过了一条条大河,翻雪山,过草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8、带着感悟到的情感再读词语: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雪山(四)、聚焦“闲”,体悟“长征精神”1、师: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在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的眼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呢?默读圈画。2、交流:(1)、不怕:用朗读来体现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2)、只等闲:解释意思,指导朗读。(3)、腾细浪:解释意思。(4)、走泥丸:解释意思。指导朗读,分角色读。(板书:闲)(5)、尽开颜:解释意思,指导朗读。(五)、配乐齐诵,提升情感1、师:真好!我们的红军战士走过了这漫漫二万五千里,他们靠的是什么?(提炼出长征精神。)2、师:同学们,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那段红色的历史可能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牢牢记住那段历史。(播放音乐)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齐声诵读这首诗,把长征这个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牢牢地立在心中。(生齐诵全诗)九、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难 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