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三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053013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三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三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三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三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三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三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三参考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三)参考答案(注:网上作业随机组卷,答题时请看清题号)实用法律基础03任务_0001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D. 2. C. 3. B. 4. A. 5. B. 6. C. 7. A. 8. A. 9. B. 10. D.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A. B. C. 2. A. B. C. D. 3. B. C. 4. B. D. 5. A. B. C. 6. A. B. C. 7. A. D. 8. A. B. C. 9. A. B. C. D. 10. A. B. C.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0 分

2、。) 1、在第一章中,你已经学习了法的一般原理。请问,法和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有什么关系(联系和区别)?必须阐明(1)两者的联系和(2)两者的区别,否则酌情扣分。答: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一、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互相转化。两者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条件不同。法是随着着国家而产生。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 二是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

3、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三是调整范围不尽相同。道德既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法律直接调整人们的行为。 四是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行的;而道德重要靠舆论、传统以及自律来维持。 五是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规定对等的权利。 宗教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反映,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法与宗教的联系:一方面,法在起源阶段同宗教有着一致性关系;另一方面,在人类初期阶段,公共权力借助于神的力量的支撑;再次,宗教同法的价值的出发点和目的使社

4、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最后,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法与宗教的区别表现为: (1)两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宗教的产生远早于法律,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2)两者的产生方式不同。法律是社会系统强制性的产物;宗教的基础是迷信和盲目的信仰。 (3)两者的调控范围和作用不同。法律调整对社会生活秩序稳定有价值的社会关系,而宗教规范则覆盖更广;法律规范一般只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宗教规范更侧重于规范内心活动。(4)两者的调整方式和实现的方式不同。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来进行调控;宗教重要通过控制人的良心来控制、调节人的行为,通过说教和人的内心感悟来达成社会调控的目的。(5)两者的形式

5、不同。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宗教规范大都是义务性规范。 2.某汽车制造厂与国外某公司进行合资谈判,对方以技术作价1600万美元,其中涉及专利技术97件。事后汽车制造厂通过专利检索发现其中23件已过期,13件刚申请尚未授权,真正有效的只有32件,结果至少被外国人骗去1000万美元。问:你知道外国人是如何骗去这1000万美元的吗?请用有关“知识产权的特性”方面的知识解释一下。参考答案: 答:知识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谓的“不同”重要体现在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以专利为例,发明专利权的有效期是2023,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期是2023。一旦过期,权利就消灭,专利技术就变成了公用技术,而公

6、用技术是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的。案例中,没有申请到专利的技术特别是已通过期的技术是不用花钱去买的。实用法律基础03任务_0002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D. 2. C. 3. B. 4. C. 5. C. 6. B. 7. A. 8. A. 9. A. 10. A.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A. B. C. 2. A. B. 3. B. D. 4. A. B. 5. B. C. 6. A. B. C. D. 7. A. B. C. D. 8. B. C. 9. B. C. 10. B. C.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0 分。

7、) 1. 请举一事例说明犯罪构成要件。(请注意:必须答出犯罪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并论述其含义。必须举例说明每一个要件,否则扣一半分。)参考答案: 根据四要件说,犯罪构成要件涉及主观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比如故意杀人罪,主观要件是故意,客观要件是杀人的行为,主体要件即行为人,客体要件是人身权利。构成要件一词有其特定的含义,即用以表达刑法分则上各个抽象构成犯罪事实(即法定构成事实)。某种行为符合构成要件是犯罪成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即行为符合构成要件与犯罪并不是同等的更不是同一概念。要成立犯罪还必须具有违法性和有责性。正如我

8、国刑法学界对资产阶级的犯罪构成学说评论的同样,其在认定犯罪和合用刑罚等问题上都犯有以行为或行为人为中心的主客观相分离的倾向。但有一点是特别肯定的,构成要件仅指刑法分则条文上规定的各种犯罪的特别构成要件。2. 什么是合法防卫?试举一事例说明。(1)合法防卫的概念和成立要件(10分)(2)举例说明(10分)参考答案: (1)合法防卫的概念:所谓合法防卫,就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别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用对不法侵害者导致损害的方式,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2)合法防卫的构成要件:其具体条件为:(1)合法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2)合法防卫的时间

9、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在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3)合法防卫的对象条件,即合法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而不能对没有实行侵害第三者实行;(4)合法防卫的主观条件,我国刑法典将“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别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地进行的不法侵害”规定为公民实行合法防卫的首要前提条件。也即实行合法防卫,就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5)合法防卫的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导致重要损害,也就是说,防卫行为只能在必要限度内继续,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导致重要损害。 (2)举例说明(略,学员自己举例)实用法律基础03任务_0003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A. 2. C. 3. D. 4. C. 5. C. 6. C. 7. A. 8. B. 9. D. 10. A.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B. C. 2. A. B. C. D. 3. B. D. 4. A. B. C. 5. A. B. C. 6. B. C. 7. A. B. C. D. 8. A. D. 9. C. D. 10. A. B.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0 分。)1、在第一章中,你已经学习了法的一般原理。请问,法和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有什么关系(联系和区别)?必须阐明(1)两者的联系和(2)两者的区别

11、,否则酌情扣分。参考答案:答: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一、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互相转化。两者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条件不同。法是随着着国家而产生。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 二是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三是调整范围不尽相同。道德既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法律直接调整人们的行为。 四是

12、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行的;而道德重要靠舆论、传统以及自律来维持。 五是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规定对等的权利。 宗教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反映,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法与宗教的联系:一方面,法在起源阶段同宗教有着一致性关系;另一方面,在人类初期阶段,公共权力借助于神的力量的支撑;再次,宗教同法的价值的出发点和目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最后,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法与宗教的区别表现为: (1)两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宗教的产生远早

13、于法律,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2)两者的产生方式不同。法律是社会系统强制性的产物;宗教的基础是迷信和盲目的信仰。 (3)两者的调控范围和作用不同。法律调整对社会生活秩序稳定有价值的社会关系,而宗教规范则覆盖更广;法律规范一般只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宗教规范更侧重于规范内心活动。(4)两者的调整方式和实现的方式不同。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来进行调控;宗教重要通过控制人的良心来控制、调节人的行为,通过说教和人的内心感悟来达成社会调控的目的。(5)两者的形式不同。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宗教规范大都是义务性规范。2、什么是刑法中的紧急避险?试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答:(一)紧急避险的

14、概念 按照刑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别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紧急避险成立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 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 (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 3)对象条件。紧急避险的本质特性,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因此,紧急避险的对象,只能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即通过损害无辜者的合法权益保全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别人的合法权益。 ( 4)主观条件。紧

15、急避险的主观条件即行为人必须有合法的避险意图。 ( 5)限制条件。紧急避险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所谓迫不得已,是指当危害发生之时,除了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之外,不也许用其他方法来保全另一合法权益。 ( 6)限度条件。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导致不应有的损害。所谓必要限度,是指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必要损害”的认定,应掌握以下标准:(1)一般情况下,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益。 (2)在人身权利中,生命是最高权利。(3)在财产权益中,应以财产价值过去时行比较,从而拟定财产权利的大小。(4)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不能两全时,应根据权益的性质及内容拟定权利的大小,并非公共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 (7)特别例外限制。根据我国刑法第21条第3款规定,紧急避险的特别例外限制,是指为了避免本人遭受危险的法律规定,不合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所谓“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是指在危险发生时,其依法承担的职务或所从事的业务活动自身规定其必须同危险作斗争的人,如面对大火,消防队员必须奋勇扑火,面对飞机、轮船、火车倾覆的危险,机组人员不得置顾客于不顾,先行逃命。实用法律基础03任务_0004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