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3班刘延萍《争吵》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5050993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语3班刘延萍《争吵》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语3班刘延萍《争吵》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语3班刘延萍《争吵》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语3班刘延萍《争吵》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语3班刘延萍《争吵》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

2、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3、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的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3、情感目标: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2、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争吵(板书课题)2、出示词语,检查掌握情况。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承认 缘故 愤怒独自 戒尺 既然 嫉妒 诚心诚意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能用简单的句子说说吗?4、从争吵中你看出

4、“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设计意图:知道争吵的原因,是学生深入感悟的前提,是上节课教学应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让学生读词语、说争吵的原因旨在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 5、过渡引入:我们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了解他们争吵后都有哪些表现?结果如何?(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争吵后,“我”和克莱谛各自怎样表现呢?请翻开语文书自学58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后“我”的心情的词句,有不清楚的可以和同学交流。【设计意图:我设计本课教学时以安利柯的心理变化为主线,结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默读能力,渗透边读边

5、想,读议结合的读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深入走进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去揣摩主人公的心理变化】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2)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的心里感到怎样?(板书:后悔)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我吗?(3)“我”为什么会不安呢?(多媒体出示: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指导朗读:还听不出你的内心矛盾,谁再来试试?(4)既然“我”是想报复克莱谛,为什么又会想到向他认错?请一个孩子读读事情发生后我的想法。(5)我想起他的种种好,所以说他碰到我的胳膊时不会是故意的,绝对不会是故意的。绝对,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试

6、读抽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6)是啊,任何人都不愿意失去这样的朋友。(引读)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可是我认错了吗?为什么?(读书回答)(7)我很在乎他、珍惜他,生怕失去了这位可爱的朋友,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肯开口向克莱谛认错,这时克莱谛有什么表现?(生齐读)(8)我看见克莱谛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什么?而是什么?(板书:悲哀)克莱谛应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9)出示:1、我在外边等你。2、我在外边等着你。看看这两个句子,有没有不一样?想想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同桌之间可以议议。(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

7、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余怒未消,应该读出强硬的语气,第二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三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设计意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3、分角色朗读9-13自然段(1)请查字典理解“挨”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挨”?(2)找出描写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微笑、温和)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3)“我”为什么连说两次“再也不了”?【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课文小气泡提示的“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一牵而动全身的问

8、题,辐射全文,引导深入探究文章的重点句段,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内心活动以及表现,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认识人物形象。】 4、体会理解父亲的话(1)齐读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父亲对“我”的教育)(2)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画出来。(3)读了这几句话,父亲想要我做一个怎样的人?(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主动向对方认错,求得谅解。)(4)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进行对比,你认为“我”做到了什么?没有做到什么?【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阅读时个性

9、化行为,不能以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所以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感悟。】(三)拓展升华,积累运用1、学习了课文,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2、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呢?动笔写下来。3、最后,教师出示宽容名言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设计意图:小练笔,是本堂课教学的延伸,是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感悟,深化本节课的学习。】(四)小结全文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的故事本身可以让我们受到“爱”的教育,父亲的教诲,更是直截了当地为我们指出了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应当怎样对待哪些高尚人,这也是一种爱的教育。(五)作业设计:1、课外推荐:请同学们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2、自己也试着写一篇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参与,去实现各自的探究目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板书设计:15 争吵弄脏本子“我”(安利柯) 争吵 克莱谛后悔 悲哀知错 重归于好 宽容(善待朋友 相互理解)【设计意图:以上板书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人一目了然,展现了本课的重难点,体现了课堂学习的民主化,主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