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三(反比例)2.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505055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窗三(反比例)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窗三(反比例)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窗三(反比例)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窗三(反比例)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窗三(反比例)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窗三(反比例)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窗三(反比例)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比例教学设计 钢三小 吉慧芳一、设计说明“反比例”是在学生学过“变化的量”“正比例”“正比例图象(画一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节课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1.借助意义、实例,渗透思想。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函数思想,充分理解正比例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反比例的意义及特点奠定良好的基础。2.借助教材情境,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规律。教学中,先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成反比例关系,再结合王叔叔游长城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

2、速度和时间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反比例的意义,理解反比例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拍手游戏:师生游戏,学生拍的次数永远是老师的2倍,师生拍手。提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个游戏吗?2、提问:什么是正比例?3、引入新课。(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规律。(1)课件出示教材46页表1和表2。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为24 cm2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为24 cm的长

3、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请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单位:cm)(2)生独立填表。(3)汇报发现。(长方形一条边的边长随着邻边边长的增加而减少)(4)讨论:表1和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预设生1:面积是24 cm2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关系:1242123846相邻两边边长的积都是24。生2:周长是24 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关系:11111,21020,3927相邻两边边长的积不相等。11121039虽然相邻两边边长的积不相等,但相邻两边边长的和相等。2.探究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1)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

4、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2)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填表。(根据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生个体汇报,师课件出示120,120,120。(3)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4)汇报师总结: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想一想:第1个问题中,表1和表2中的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成反比例吗?生独立思考后汇报。预设生1:当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积一定,所以相邻两边的边长成反比例。生2:当周长一定时,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和一定,但是积不相等,所以相邻两边的边长不成反比例。3、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日常生

5、活中的反比例?(学生自主举例,合理即可)设计意图:结合新知内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并结合具体情境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及正、反比例的区别,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知识归纳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得到提高。(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完成教材47页“练一练”1题。(生独立完成,借助表中数据说明即可。师巡视指导)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学校食堂新购进一批煤,每天的用煤量与使用的天数。(2)全班的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3)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4)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数和

6、包数。(5)在一块菜地上种黄瓜的面积和种西红柿的面积。除(5)题外,其他题中的两个量的积都一定,都成反比例。(5)题中的两个量的和一定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能力,在判断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注重练习题的梯度性,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3、拍手游戏:设计游戏规则,使得两个量成反比例。(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从意义、表达式等方面进行汇报)三、教学反思反比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比例是在学习了正比例跟正比例的图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如

7、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因为学习过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理解并不太困难,但是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就是学习难点,因为学生经常会把正比例跟反比例混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生合作展示、师生概括、巩固练习等。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轮流发言,认真倾听,遇到不会的互相讨论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是理想的。平时训练学生如何发言,如何讲述题目较多,在学生展示方面,学生上来会先读题目,然后进行分析,再讲解答过程,虽然对反比例的概念仍不太熟悉,不过整体来看,

8、表达还算流利、清晰。整节课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在课堂上能突出重难点,通过观察和巩固练习,可以看出学习效果是良好的。但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经过反思和询问学生原因有二,首先教师不善于表扬学生,没有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就请学生来回答,学生回答对或不对,教师没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找不到成功感,对举手发言积极性不高。其次,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概念性强,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而有老师听课,学生怕说错或说漏,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就不敢举手了。以后在平常课上就需要多表扬学生,让学生有成功感,体会到教师的肯定,并培养学生敢于发言,争相上台发言的意识。在课堂上不怕浪费时间,一个问题让学生讲,讲到没有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为止,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胆量。 二、时间把握不好整节课教学是很紧凑的,但明显的看出练习时间不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小组长做适当记录就可以了,不必要每个学生都写。在导学搞设计上,应该不要留那么多空位。只有各个环节的时间都把握好了,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得以体现。三、要注意细节,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错。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反思自己,这是教学能力提高的最直接的方法。反比例这节课虽然内容较抽象,但作为一次公开课来上,也是一种尝试。希望以后的课堂上,能吸取这节课的教训,在以上各方面不断改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