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校本实用性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504936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与校本实用性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与校本实用性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与校本实用性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与校本实用性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与校本实用性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实用性探究学员 研修学习案例(要素)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区) 学校:四川省中江县城北中学 姓名:廖昌文 填表日期: 2013年12月9日案例题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实用性探究主题背景(情境描述、人物、问题发生的原因等)(1)、今年12月初学校相关部门安排我们参加“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刚开始,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工作任务重,备课、准备教具、上课、批改作业,很忙很累,对参加所谓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不太感兴趣。(2)、经过一段时间的上网学习,我们感受到研修模式变化、学习共同体建设、研修活动开展、引领性课程、如何备课、上课、如何做好老师等诸多教育教学活动,曾经给我们带来困惑与感

2、动。(3)、我们工学矛盾,写日志、传资源、运用研修工具等繁琐之事及技术操作难题,曾经给我们带来苦恼与惊喜,给我们以感知与顿悟,但给我的还有震撼。3.事件本身及问题解决的过程(详写)(1)、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我担任高二教学任务,压力大,时间很紧,课本、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如山,整天忙的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2)、但是我们缺的恰恰就是对新教材、新教育理念、新教学手段的了解、掌握,缺少与校园内、校园外同行的联系沟通切磋,缺的是沟通的有效途经、桥梁。(3)、以致我在上课过程中总凭经验来教学,对新的知识、手段知之甚少,教训深刻。如,我在给学生讲高二语文“长江三峡”教学设计中安排:导入课题以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

3、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引出“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接着播放三峡风光片让学生谈从“风光片” 中获得的信息。(可以让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再让学生思考: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再安排课堂互动学习: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要消失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研读“文学作品中的三峡”“散文中的三峡神韵”。再安排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读郦道元三峡和刘

4、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如李白58岁时流放到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无不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最后,老师引导大家梳理归纳讨论结果大家刚才找出了许多的不同点 ,现在我们把它归纳整理一下,着重是哪几方面?异同点主要体现在:景物特点情感态度语言风格写作角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围绕研究专题重点探讨的四个方面,即四个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研究课

5、题我们从散文中去看三峡,还是一孔之见,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随着“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三峡的灵异、浪漫也将不复存在,它将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哪方面的研究专题。最后老师总结板书设计:1、自然的三峡与文学作品中的“三峡”比较感受2、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李白上三峡读后体会长江三峡 3、三篇文章异同点主要体现 4、“新”的三峡 5、课堂总结 但是,新教材新要求,强

6、调的重点已经变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利用网络计算机收集资料,备课充分,利用所制作课件知识容量大,学生所了解、知道的知识更多,答题思路就更拓展更开阔,丢分就回很少。但我的教学却凭的是经验,效果不显著。问题探究及收获找到了自己教学上的问题所在,我就认真参加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在“专家广场”、学科广场等找到了老师、“知音”,积极主动向专家、同行请教,利用网络计算机收集教学资料,给学生讲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学生兴趣高,效果显著。评析与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必须随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其它附件:学习很重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应当有长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