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5048465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林业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林业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林业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林业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业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2012一、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公司本着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持续经营、永续利用”的发展理念,将长期致力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致力于森林的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协调发展;积极整合周边森林资源,不断探索村民企合作新模式,扩大森林经营面积;在科学经营森林的同时,发挥公司技术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有序发展绿化苗木种植、植物性中药材林下种植以及植物精油原料种植,丰富产业链,打造森林产品丰富、业务结构合理、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现代森林经营企业。为此,公司将实施“1+3”计划。“1”计划:保持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3”计划:扩大资源规模、提高集约化水平、增强村民企合作。增强村民企

2、合作和提高集约化水平可以促进资源规模扩大,提高集约化水平包括加大对资源的投入和对现有林地的高效利用。在未来3 年内,公司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以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募集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有效手段,依托福建省林业改革的有利政策背景,把握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争取实现如下目标:资源规模方面,森林经营面积规模扩大至80 万亩,持续符合FSC 标准。林产品方面,在本杉木中心区自产木材销量规模最大,绿化苗木、植物性中药材等非用材的林产品占收入比重达到15%。二、实现业务发展的具体计划(一)保持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计划逐步提高针阔混交林种植比重,提倡择伐作业,人工林下套种豆科绿肥植物

3、,健全森林系统网络监测,提高有机肥使用量,优化森林功能区划。未来三年内:1、高保护价值森林面积新增3,000 亩(非公益林);2、新造林原则上50%实行针阔混交,采用乡土珍稀阔叶树种;3、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3以下,有效防治效果保持在95%以上,无公害防治率均达90%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均控制在0.3以下。4、完成低效林抚育改造15,000 亩;5、完善并良好运营地力、水质、物种和森林资源动态网络监测系统。6、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提高到92 分以上。(二)资源整合计划1、对不具备可持续经营规模森林资源的整合森林的采伐限额按照“采伐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确定,以确保国家森林蓄积持续增长。小规

4、模林木经营业主,年度森林生长量少,无法达到单独编限要求,其通过林木采伐获利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小规模林木经营业主时间成本和资金压力相对较大,缺乏长期经营能力。因此,森林资产转让是其最优选择。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关于林业的行业和产业政策越来越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例如择伐方式的推广,实质上提高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规模和技术门槛,使得森林资源向具有更高经营水平和更大经营规模的经营者流转。公司森林资源整合的对象绝大多数系本地小规模且不适应政策变化的林木经营户。公司保持与该群体的长期业务联系,持续收集市场信息和动态,不断地做出评估,按连片原则,适时进行资源整合。按照目前本地森林资源的流转集中速度,公司计

5、划每年实施一次较大规模的整合。2、对本地区国有森林资源的整合公司是福建省内率先实施国有采育场改革的受益者之一,在社会化分工、资源持续增长和经营规模上取得较大的成绩,具备整合的良好先天资质。尽管国有两场因体制和长期积累负担等原因,发展较慢,但国有林场和国有采育场是国家在生态建设、国土保安、良种培育、科技示范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公司积极关注国家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进程,与本地区国有林场单位建立业务交流,研究确实可行的机制转换方案和强化与地方经济密切结合的途径,寻找机遇,成为国有林场改革中第一批参与整合国有森林资源的企业。3、探索村民企合作方式,增强村民企合作村民企合作,可以将公司、村集体和农民的森林资

6、源联合经营,扩大公司森林经营面积,有效发挥公司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同时可以有效发挥村、民的劳动力优势。村民企合作对于经营区和谐发展、提高经营效率、带动社会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公司积极探索并推进村民企合作,充分利用合作社的政策优势,形成成熟的互利模式,并加以推广。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村民企合作经营面积5万亩。村民企合作模式成功后,公司将籍此加大跨区域扩张的步伐。(三)提高集约化水平计划1、提高现有资源的经营投入保持造林和幼林抚育投入标准。加强中幼林抚育,杉木中幼林施肥(有机肥)次数提至平均1.5 次(全周期),全森林总有机肥年投入量提高到现有3 倍水平。成林抚育面积达到年5,000 亩以上,保持

7、间伐严格规范。提高护林装备和森林监视设备,增加护林巡护密度,强化护林日志抽检。抚育改造低效林分和健全资源监测系统。提高“三防”的前期预防投入。2、提高现有林地利用率,逐步扩大森林立体经营,同时优化产出结构发挥种植优势和林地优势,逐步扩大林下种植。经过前期精心准备,选定了若干本地产效优势草本药材,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建立了草珊瑚种质资源库,开展林下套种。公司将推进草珊瑚、雷公藤、夏枯草等闽中北道地草本药材林下套种,提高林地复种指数、林地利用率和林地产出率。未来三年内,计划完成GAP 规范化种植体系认证,发展林下套种草珊瑚等中药材基地15,000 亩。3、育苗业务在绿化苗上进一步有序发展育苗业务在造林

8、苗方面主要是保证质量。绿化苗木可以很好地发挥公司种植优势、林地优势和种质资源优势。公司已掌握多种绿化大苗移植培育技术,大苗移植成活率高达90%;利用新品种穗条进行嫁接改良,接穗与砧木完全愈合形成新的植株,提升了多种苗木的观赏性和价值。计划三年内,依据有序推进原则,包括委托农户种植在内,珍稀景观美化大苗培植规模达到200 亩、绿化中小苗木1,500 亩,做好在现有林地上的苗木基地远近期规划。上述两项计划不构成大量固定资产投资,植物持续生长,较长期内不易贬损。三、上述计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和实施上述计划将面临的主要困难(一)假设条件公司拟定上述业务发展计划和目标,主要是基于以下假设条件:1、公司所在

9、行业及所处领域的市场处于正常发展状态,不出现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2、公司各项经营业务所遵循的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无重大改变,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政治、法律和社会环境处于正常状态,国家产业政策不发生严重不利变化;3、公司股票发行与上市工作进展顺利,募集资金及时到位;4、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能够充分适应公司规模及业务量的快速增长,管理、技术、营销人员适当增长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5、无其他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因素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二)主要困难1、资金方面公司现有资金实力有限,业务发展所需要资金只能通过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短缺是公司实施上述计划的最大制约因素。2、经营机制森林的持续

10、经营要求公司的经营机制克制追求短期利润冲动。绿化苗木经营考核周期较短,更加强调市场能力,效益挂钩,存在机制上差异。3、品牌建设公司的木材具备较强的品牌优势,但苗木尚不具备品牌优势。公司技术和种质资源会形成苗木的品种和质量优势,但建立品牌影响尚需时间。四、实现上述计划拟采用的途径针对上述计划和面临的困难,公司将采取如下措施和实施途径。(一)保持并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效率只有森林经营效率较高,才能获得国家、地方和社会的认可,才有更好的机会扩大森林经营规模,并同时实现效益提升。为此,公司要进一步全面强化经营措施和投入,包括技术应用、良种推广、精心培育、科学规划、全面管护、低产改造、村企合作、生态维护等。

11、(二)申请发行上市,募集发展资金林木生长周期长,采伐限额一般低于生长量。规模扩张如果大量依赖于银行贷款,由于采伐量小,存货周转率低,容易遭遇偿债资金困难,同时,利息负担容易造成效益低下。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约50%,规模的扩张依赖更多的资本金。公司要持续规范运行,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营机制森林经营保持现有机制,进一步强化育林营林使命感、护林员日志检查、培育管护效果考核,坚持技术人员的带队作用。林下草木植物种植近阶段主要采取定向培育方式,工作重点是培育质量,因此,采用相似机制。苗木经营需要与市场结合更加紧密,考核周期较短,适当改变经营机制,增强效益挂钩,强化长期质量

12、和品牌管理,引进营销人才,开展多种合作模式,有序推进。(四)不断提高营林技术水平除了经营措施到位外,营林实用技术是森林经营效率和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基础是营林技术。公司要保持营林技术的先进性,强化技术规范的执行,提高地力、虫害的监测防治技术,建立立地资源数据管理,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优势互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储备。五、公司业务发展计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公司的业务发展计划是基于森林培育与采伐行业的行业特点、政策发展趋势和公司的优势劣势制定的。森林培育与采伐行业周期长、社会影响重要、森林资源缺乏、林木资源可再生、以自然力为主要生产力、露天大面积经营、历史悠久,这些特点决定了森林培育与采伐行业必须走可持续经营道路,必须强调社区和谐共同发展,必须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公司长期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在荒山迹地很少情况下,要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必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需要相应的森林资源流转市场活跃相配套,以落实农民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公司将更多的森林资源纳入可持续经营范畴,可以减少采伐冲动,提高森林生产力。扩大非木材产出,是以现有的种植业为根本,发挥公司已有的资源条件、种植优势和林地优势,提高不减少森林蓄积的林产品产值,提高森林生产力,同时使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更加生态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