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聋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504833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年级聋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年级聋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年级聋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年级聋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年级聋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年级聋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年级聋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年级聋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罗田特殊教育学校 周金玉内容摘要:聋生作为教育的“特殊群体”,由于受听力、言语障碍及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失去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厌学。聋生厌学现象已渐凸显,成为聋校教育的一大“问题”。关键词:高年级 聋生 厌学 分析 最近,笔者对几所聋校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聋生“厌学”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高年级聋生的厌学问题,已成为各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高年级聋生“厌学”问题日渐凸显,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及与高年级聋生的交流中,得知和了解到发生 “厌学”现象的种种原因:聋生自身的原因;家校教育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

2、。一、“厌学”学生情况分析1、范围大、涉及面广。在几所聋校调查问卷分析中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现象,有的班级厌学聋生人数甚至达到了80%以上,所占比例令人堪忧。如:,在本校六到八年级(42人)的问卷调查中,有32人存在厌学倾向。2、表现复杂(1)厌学的大多数聋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性差,作业拖沓、马虎,得过且过。到学校来不是为了学知识、求学问,纯粹是为了混日子,耗时间。(2)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高年级聋生教师批评不得,学校管不得;甚至有少数家长成为这些学生的“护身符”,“厌学”似乎成了天经地义之事。如:一位家长这样说过:“不要管得太严,他认识几个字就

3、可以了,反正也不考大学。”(3)精力充沛,士气足,一心就想到玩,有极强的好奇心。(4)挑吃拣穿、图享受、懒劳动,且“目标远大”。有一次笔者和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促膝谈心:有的说食堂的饭怎么怎么不好吃;有的说学校的条件太差;还有的说上学太苦太累,不想上学了。(5)极少数聋生与校外聋哑人有“来往”,利用假期做一些违法事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据统计,近几年我校有十余人与校外聋哑人有过接触,并有过“合作”。二、“厌学”学生原因分析1、 自身原因(1)大部分聋生都来自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自身缺陷的影响,对生活 “质量”要求过低,家长的期望值不高,导致聋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足够的自信,最终极易产生厌学。(

4、2)部分高年级耳聋学生,由于在低年级时就是“双差生”( 平时纪律松散,毛病很多,成绩不理想),加上家长、老师对自己的放任,平时破罐破摔,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3)聋生由于自身生理缺陷的原因,与外界的接触与交流很少,长此下去心理产生自闭,如果不能及时地调节,便会自卑甚至自负,从而心理失衡,导致厌学。2、聋生家庭教育的影响(1)家庭的姑息迁就大多数聋生由于从小失聪,家长心理上存有内疚感,对他们百般宠爱,不论孩子有什么要求,总是尽力给予满足,即使孩子有了过错,家长也总是予以迁就、宽容。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不愿给孩子提出更高、更严、更新的要求,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气与不健康的心理:逞强好

5、胜,做事拈轻怕重、缺乏韧性,对人没有礼貌、不愿搞好团结,挫折面前懦弱、不知所措等。还有的由于受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的刺激,有些聋生家长总感到生了个“哑巴”低人一等,认为“哑巴”就是废人,是全家人的累赘与包袱,在心理上产生了无名的怨恨,且常常会把这般怨气不自觉地发泄到聋生身上,如冷落或稍不如意就迁怒于他们,把自己的绝大部分爱放在那些健康活泼的孩子身上。不能满足聋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孩子在校的学习不予关心,更有甚者,常年不进学校的大门。(2)家庭的养而不教一些聋生家长文化素质较低,虽说对聋孩子无怨恨和摒弃的心理,但总觉得就是花费再大的心血,一个“哑巴”也是无论如何不能成才的,只要平时能让其吃饱、穿暖、不

6、惹事生非就行了。因此,对聋孩子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极少与孩子沟通,管教方式简单,甚至对孩子平时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样的家长让聋儿上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孩子识几个字,认识男女厕所,或者出几个钱让学校代为管教而已,更有甚者是希望孩子在校能找个对象,对他们的期望值很低。还有一些家长总以权威“棍棒底下出孝子”、“ 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教育信条,他们平时说什么就是什么,对孩子的要求与想法不予理睬。而且千方护短、百般宠爱,事事充当孩子的“保护伞”。3、社会原因(1)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作为一个农村聋人家庭要培养一个聋人大学生或中专生几乎是倾其所有,但现在连一些听人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

7、都成为社会问题,可见聋人大学生出路堪忧!因此,有些聋生家长便认为读书再好也是无用,彻底就不愿学了。(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部分社会聋哑人经常会与在校聋生“交流”谈心,会收到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侵害,从而产生思想波动,直至影响到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进而产生厌学情绪。4、学校原因(1)学风不端正由于大多数聋生都是寄宿生,吃住在校。高年级聋生早已厌倦和“习惯”了这样的氛围,把学校当成了游乐场,不思进取,整天无所事事,其后许多聋生消极效仿,逐被同化。即使个别聋生想认真学习,也会感受到群体的压力,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得应付其他聋生的排拆与冷眼。(2)聋校教材的滞后及教学方法的陈旧聋校教材还是90

8、年代初期编纂的,内容的滞后加上许多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聋生心理的研究,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呆板、单调。在聋校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绝大多数聋生学习起来味同嚼蜡、枯燥无味。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不会学习,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无法将学到的新知识正确、合理的表达、运用起来。这样一来,聋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厌学的心理。(3)师资队伍素质的影响有许多教师师德存在问题,平时对聋生态度冷漠,对学习较差的聋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把作业作为惩罚聋生的手段依然存在。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可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聋生由爱老师而过渡到爱老师所教的学科知识的比例还是相当大的。相反,教师的冷漠无情,会让聋生对他教的学科知识产生厌烦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