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河大版.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5048229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河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河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河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河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河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河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河大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河大版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河大版 一、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中“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 2、诗一、二句采用了 手法,突出了什么特点? 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自古为人所称道,请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三、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四、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句中两个“一何,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千朵万朵压枝低使用了什么修辞?分析其表达效果。 2、 诗的题目是“江畔独步寻花,但是诗的后两句却分别写了“戏蝶、“娇莺,是不是和文题矛盾?说明原因。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3、瘦。 1、 词中哪一句形象反映出对春天的惋惜之情? 2、 词作中一问一答的形式,体现出和答者不同的心思,形式甚是新鲜。 请试着揣摩词人的心思,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个句子。 六、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七、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 试分析“敲字的妙处。 2、 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写的?试说明理由。 八、观书有感 朱熹

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徘徊二字用得精妙,试赏析 2、 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说说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 九、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 为什么要说“李杜诗篇“至今已觉不新鲜?这是对李白、杜甫的 贬低吗?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表达怎样的文学见解 如何利用原文语句答题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

5、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推荐: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

6、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名词知识点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