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5045834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发布日期:2010/1/14 来源:略 作者:赵德龙 专题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

2、式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新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必须收集和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优化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使用中的常态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共识。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 包括三个基本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 1、教学观

3、念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领域出发,有选择的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恰当合理的融合、渗透、组合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是停留在教师的教的层面上,更多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强调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自主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目标的整合。“知识、方法、情感”是构成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而运用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能力是融合在课程目标之中的,通过信息处理,学生可以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是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构建课程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3

4、、教学内容的整合。一是把静态的文本转化成动态的多媒体,是教学内容整合的重要一个方面。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组和创新的过程。而是为了完成某一主题的教学,需要弥补课程资料,需要网络资源或其他媒体的引入。三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持。 4、教学活动的整合。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将成为每一个个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作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统一。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 1、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2、扩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加深

5、内容理解。 3、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情境化、立体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4、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5、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有助于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1. 促进新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等特点,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综合、开放。 2.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改变常规呆板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乐于学,善于想,勤于动手,积极主动地

6、参与学习。 3.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法,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专题二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原则 方向性原则: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主体性原则: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活动性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方法,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开放性原则: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 二、教学设计注意的问题 1、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杜绝形式化,表面化,避免忽视教学重点。 2、设计理念上,打破传统备课方式。不能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

7、发,进行安排和策划,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不能用课件代替黑板,不能用扬声器代替教师的讲解,不能用课件展示代替学生的实验操作。 4、要从学生的需要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在分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最后进行学生评价。 三. 教学课件要求 1、教学体系规范,完整,资料丰富,结构严谨。 2、教学理念新颖,互动性强,适应教学实际需要。 3、教学方法科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 4、表现形式多样,可采用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 5、课件运行正常,无导航、链接错误。 6、界面布局合理,切合课件主题,色彩搭配协调,课

8、件制作精细。 专题三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 一、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两种模式 开设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有效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整合是既关注眼前,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是促进学习的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有效整合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师全面发展的标志。 有效整合就是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和形象互动等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9、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内在兴趣,激活课堂教学生态,实现师生教学生命的涌动与成长,有效整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助推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根本变革,各学科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使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教学经验全面整合,用以改变 教学过程的模式,用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变,教师个体与信息技术并未整合的话,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课件,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 三、最常用的模式: “情境探究”

10、模式(图表) 探究性环境下“整合”形式。创设情景 激发学习借助媒体 实验探究引发问题 协作学习意义构建 效果评价归纳小结 完善认知 教教师主导 学学生主体“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 四、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传统学习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比较 专题四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 一、信息技术整合课的评价标准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标准得分学习目标课堂目标学习目标指向明确,教学过程围绕教学内容目标展开教学过程与学法指导引起兴趣兴趣维持教学中使用的策略既与所教内容有关,又能有效的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问题情境创设持续使用适当的问题

11、情境以便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例题示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例子或案例,且案例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提供反馈练习有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目标与它们所要支持的目标或内容一致促进相关知识迁移大多数练习使用了一系列不同的问题情境或任务,并能借助工具或真实工具的代替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资源的利用率资源合理有效能充分运用网站以及其它课程资源,这些的选择与应用对突破难点、完成重点和实现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媒体的可用性媒体使用教学中持续使用的媒体与学习内容相关,可提高学习效果课件制作界面非常直观,具有很强的可视性、艺术性和可操作性,且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交

12、往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密切,并体现平等、亲和、协调和相互尊重,能始终贯穿教学主题生生互动学生间有有较多的平等参与和相互协作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人机互动能设计友好的人机交往的界面,在没有指导和帮助的情况就可轻而易举地操作导航路径和使用其它功能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学目标(14)(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2)可操作的程度学习条件(14)(3)学习环境的创设(4)学习资源的处理学习活动的指导调控(16)(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学生活动(20)(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课堂气氛(16)(10)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

13、(11)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教学效果(20)(12)目标达成度(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14)教师学生的精神状态二、多媒体课件的评价要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一般从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和使用性等方面加以评价。科学性:描述概念的科性、问题表述的准确性、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认知逻辑的合理性教育性:直观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针对性、创新性技术性:多媒体性、交互性、稳定性、可移植性、易维护性、合理性艺术性:画面艺术、语言文字、说课评价表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1、能阐明课程标准对教材的总要求和对所说教材的具体目标规定。2、教材分析正确、透彻,并能正确理解所说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

14、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准确分析学生认识能力、思维品质方面的特征。教学目标4、阐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并能阐述目标制定的依据。教材处理5、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6、教材内容的安排与组织合理,取舍得当,有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7、说明选择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方法优选原理,阐明方法选择的依据。8、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9、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尤其阐明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10、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1、说明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及依据。12、说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适时性、适度性及使用。教学过程13、教学结构要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总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14、各环节安排周密,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时间分配恰当合理。15、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阐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16、说明各环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