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学而不厌.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504476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诲人不倦学而不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诲人不倦学而不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诲人不倦学而不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诲人不倦学而不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诲人不倦学而不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诲人不倦学而不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思索不止 笔耕不辍让教师形象更美好之根本 大良西山小学 张礼花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在孔子看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两种重要品质。“学而不厌”体现着教师内心的开放、自强不息和不断进取,而“诲人不倦”体现着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敬业精神,也是让教师形象更美好之根本。在我看来,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基础和条件。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否则,诲人不倦就只能是无休无止地唠叨和空洞的说教,就只可能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

2、”得痛苦,就只可能是“教”得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教师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下,对于教师成长有一个很好的概括: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自我反思不是胡思瞎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地对自己的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体现着学与教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此,学记中也有精辟的表达

3、:“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学与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为“教”而日进,而日深;“教”因为“学”而益精,而益新。单独看“诲人不倦”,意思是说,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我想应该把前面一句也一起来分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的理解是,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那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不感到疲倦。所以,我们现在仍然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小学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学而不厌”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我们都知道,现在知识的数量正在以几何级

4、的速度递增着,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能总抱着自己原有的那一桶水不放,而是要让你那一桶水长流长新,不能让它成为死水、臭水,那就必需要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智慧,只有不断学习,也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二、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假如你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是很无奈的事情,厌倦在所难免,又怎能学的下去呢?不知道孔老先生“学而不厌”是否也有这层含义。只有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作生命的必须,你就会心甘情愿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幸福。三、学习还应该掌握好的方法。会学习的人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

5、而不会学习的人则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尤其是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获取知识的渠道有许多,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且获得信息后又能及时进行整合加工,变成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而不厌”,不断探索,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也就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了。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希望学生“学而不厌”,首先教师要“学而不厌”。“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老师,其学生也必然会继承老师的传统养成善学善思的习惯,要是教师厌倦了学习,学生又怎会热爱

6、学习?所以,教师要“学而不厌”。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只有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诲人不倦”。没有前面“学”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不倦的“诲”,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做到“诲人不倦”的,否则的话,“诲”也将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没有趣味、没有创新了,这样的“诲”自然也不会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只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更不会关注学生的心灵、人格、健康了,这样的“诲”甚至可能会误人子弟、害了学生呢。“诲人不倦”,我的理解是乐教、善教。乐教,就是热爱,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享受教育的乐趣,享受教

7、育的幸福,那怎么会“倦”呢?善教,就是方法的问题。“学而不厌”的老师会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诲”的方法,创新“诲”的途径,更新“诲”的内容,达到“诲”的最佳效果,这样的“诲人不倦”一定会是受学生欢迎的,也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的学生的。现如今,“诲”的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课堂上,将课本知识通过教师引据经典、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这是一种比较传统但也是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诲”;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不是先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把皮球踢回去,鼓励学生思考、寻找答案,或者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是“授之以渔”,是现在比较倡导的“诲”;苏格拉底提出问题后步步紧逼

8、他的学生,使学生的认识、理解也在这种追问中逐步加深、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思想,这是苏格拉底式的“诲”;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不断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给予帮助、点拨、鼓励,使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这当是一种较高境界的“诲”;假如这样来理解“诲”的含义,我们的教学就不再是机械的训练、重复的作业、填鸭式的授课,就不会只重结论而忽视过程,就不会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也就不会只是被动的接受、记忆,而变成主动探究、享受学习了,这样的“诲人不倦”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教学如此,教育也是如此。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会求知,还有如何让学生学会生

9、活、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都是我们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但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的时候,当学生的精神抑郁的时候,当学生引各种原因受到打击、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能否去用心倾听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心灵,能否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能否做到“诲人不倦”?所以,今天更需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学”和“诲”是不断循环、相互促进的过程。教育艺术不能靠苍白的说教,而要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可能摸清学生成长规律、对症下药。“师风可学,学风可师”,才是真正出色的教师。所以,作

10、为小学教师,应该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平时在教学之余,我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每天不管工作怎么忙,至少还要读一会儿书,养成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一种是欣赏性读书,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教育书籍,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博采众家之长;一种是研究性阅读,研究某一问题时,寻找不同见解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了解当今的教育思想,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还有一种是积累性读书,背诵学记、论语等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精华的名篇、佳句与书相伴,给我带来的是心灵的享受。霍姆林斯基严谨的治教精神,陶行知的“行知”教育思想,斯霞博大的母爱情怀无一不震撼着我的灵魂;与书为友,给我带来的是智慧的启迪。杜威的儿童中

11、心思想,布鲁纳的课程改革理念,李镇西的走近学生心灵,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法等无一不启迪着我的思维。漫漫长夜里,翻阅那此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欲罢不能通过阅读,我从书中领悟到了:“书是人类的文明,是人格、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积淀。读书不能改变人生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宽度;不能改变人生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终点。每个珍爱生命的人无不珍爱书,而每一个珍爱书的人也必定珍爱生命。” 书读多了点,自然也就想涂点文字,夜深人静,我喜欢写自己的所感,所闻、所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随心所欲,自得其乐,如今成了习惯,几天不写,生活就像缺少点什么似的?心里憋得慌,也就不在乎取得什么结果,而在于奋斗过程中所包含特有的乐趣,视它为生活中的“添加剂”。人生是一种证明,每个人都在不同地用各种方式、方法来证明自身的价值,成败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做了没有,有没有为这付出努力。不过,写不像读,读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愉悦,而写则是“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写到艰难之处,任你抓耳挠腮、苦思冥想,深感江郎才尽,只好抱怨自己“内存太小”,活该“死机”。总之,“读”“写”与我,有如鱼儿之于水,土地之于农民,阳光之于万物。我深切地感到:生活,因读写而美丽!人生,因读写而充实!生命,因读写而永恒!教育,因读写而鲜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