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039744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和鹿(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狼和鹿(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狼和鹿(第二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狼和鹿(第二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狼和鹿(第二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狼和鹿(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和鹿(第二课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狼和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品味课文中生动的语句,知道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感悟对比之处,展开想象,积累语言,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三维目标的整合点:森林和鹿群的变化【教学重点、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合理想象,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狼和鹿。(齐读课题)2、 你喜欢狼还是鹿呢?为什么?(狼凶残,贪婪,奸诈,狡猾;鹿乖巧,可爱

2、,美丽,活泼)3、 小结过渡:看来,狼和鹿的形象在你们心中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是对鹿喜爱有加,对狼痛恨有余。二、设置悬念过渡: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也和你们一样的看法,可是后来,他们对狼和鹿的评价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哪儿写出来了?1、指名说说。相机出示两句话: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2、齐读句子,提问:这时人们用哪两个词来形容狼和鹿。(红色显示:“功臣”和“祸首”)3、“功臣”和“祸首”是什么意思?(功臣:对某项事业有显著功劳的人。祸首: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4、说狼是 “

3、功臣”,鹿是“祸首”是人们事先的愿望吗?(不是)所以你们看,这里的“功臣”和“祸首”上都打了引号,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客观后果。5、为什么人们喜欢的鹿成了“祸首”,而人们痛恨的狼却成了“功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到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寻找答案。三、研读文本(一)感受森林变化1、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什么样儿的?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出示句子)“生机勃勃”什么意思?由“生机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3、出示图片。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

4、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4、可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5、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出示句子、图片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划横线)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消退蔓延。森林中的绿色在逐渐减少,意味着森林即将遭遇灾难。)绿色是一点点消退的,还是突然消退的。师引读:一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二十年过去了,整个森林绿色在枯黄在读着这句话,看着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学生带着惋惜、悲伤的心情读好这句话。)5、出示

5、:两种不同森林的图及句子。师: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凯巴伯森林,(女同朗读);二十五年以后,凯巴伯整个森林(男同学朗读这一句话)6、同学们,同一座森林,25年前 郁郁葱葱,25年后却是一片枯黄,看着两幅画面,此时此刻,你最想问什么?(学生质疑)(二)感受鹿的变化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回答。(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2、看来鹿群对于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鹿群。文中有一组数字直观地告诉了我们鹿群的变化。默读课文

6、一、三小节,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出示:(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只剩下八千只病鹿。)3、从这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鹿在森林中自由自在的嬉戏,无忧无虑的生儿育女,然而随着鹿的总数由四千只猛增至十万只,森林遭受到了灭顶之灾,也影响到了鹿群的生存。)25年前,鹿还只有四千多只,现在一下子猛增到十万只,是当年的25倍。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还是鹿,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看看这个景象吧!(出示图片)4、提示:光是数量在变化吗?生活状况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1)引导学生想像:一百多年前的

7、凯巴伯森林,鹿是怎样生活的?那四千只鹿是什么样的?(健康的鹿、强壮的鹿、活泼而美丽的鹿)(2)师述: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狼与鹿共存,狼要吃鹿,鹿时刻提防。(上堂课我们了解到了“提防”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看。)这样,一些生病的、弱小的鹿,就被狼吃了,而逃过狼的毒手,生存下来的鹿则十分健康。(3)而后来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时,起初鹿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时间一久,饥饿和疾病就缠上了鹿群。短短的几个冬天,十万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此时,如果让你在这幅画面上画上这八千只病鹿,这些鹿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被病魔缠身的鹿,无精打采的鹿,被病魔折磨得没法生活的鹿,奄奄一息的鹿)多么悲凉的画面!你能

8、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悲凉吗?(4)生齐读: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出示句子)5、为什么鹿群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谁来说?(预设:人们杀了狼和鹿的其他一些天敌。)6、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当地居民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数量之多,简直可以称为“斩尽杀绝”。你从

9、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蓝色显示词语)7、一只一只,用了25年。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把捕杀狼的数量之多读出来。四、寻根究底,总结原因1、森林由生机勃勃到一片荒凉,鹿群由活泼美丽到疾病缠身,这些都是因为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捕杀了狼。所以,齐读(再次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2、现在谁来回答:为什么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呢?(自由读第4小节,练习说话。)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来回答呢?出示句式:因为 , 所以狼成了人们眼中的“功臣”。因为 ,所以鹿成了人们眼中的“祸首”。

10、(因为狼制约着鹿群的大量繁殖,防止饥荒发生,并吃掉病鹿,防止疾病蔓延,所以它成了人们眼中的“功臣”。因为鹿在森林中过多繁殖,就会破坏森林,毁灭自己,所以它成了人们眼中的“祸首”。)3、同学们,鹿想当这个“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做梦也没想到齐读第四小节。4、同学们,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面对惨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我会种些草,种些树,让鹿不再饿死。 我会再弄些狼放进凯巴伯森林。)师:你真聪明,跟美国总统罗斯福想得一样。在1995年,“引狼入室”的计划终于得以实施,美国政

11、府从加拿大运了一批野狼放入了凯巴伯森林。现在凯巴伯森林又恢复了生机。 (出示幻灯片) 来,为凯巴伯的重生鼓掌。5、同学们,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6、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狼少了,鹿多了,这座天平也就不平衡了,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个故事带给了人类很多的思考,想想它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投影出示:不能随便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

12、!(板书:保护)7、“保护生态平衡”齐读,再次大声呼吁。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五、拓展延伸1、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克但又相关的联系。你还了解哪些?(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给予恰当地引导。)2、你们了解了还真不少,老师这儿也有两份资料让你们课后阅读,谈谈你们的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一个小练笔。3、小练笔“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此时,人们、鹿群、狼群分别会怎样想呢?选择下面的一个句子做开头,把他(它)们的想法写下来。人们如梦初醒(我们真不应该啊!好心做坏事,想要保护鹿,结果成

13、了杀鹿灭林的罪人,我好后悔,我真愚蠢!)鹿群恍然大悟(人类啊,正是由于你们的无知,才让我们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狼群感慨万分(你们征服了我们的身体,可是你们错得很离谱。)4、相机点评。六、课后作业1、阅读资料,谈谈体会。一个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l),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lu)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ku)大。树木变成了一栋(dn)栋房子,变成

14、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po)哮(xio)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蛇与庄稼十几年前,在广东省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海啸。洪水淹没了许多田地和农庄。洪水过后,那里的庄稼总是歉收,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觉得很奇怪。后来,一些老农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那一年,庄稼奇迹般地获得了大丰收。原

15、来洪水淹没田地的时候,深藏在洞里的蛇都淹死了,田鼠却窜出洞来,游到树上或山坡上逃生。洪水退了,田鼠又跑回田里糟蹋庄稼。因为没有了吃田鼠的蛇,田鼠繁殖得特别快,庄稼叫田鼠糟蹋得特别严重,所以歉收了。现在田里有了蛇,蛇又能大量捕捉田鼠了,因此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2、进一步完善写话。【板书设计】狼 和 鹿“功臣” “祸首”保持生态平衡 2013/5/5【教学反思】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认知活动。教学中,我紧扣两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课始,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再让他们谈谈“你喜欢狼,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