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及进化.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503828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及进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及进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及进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及进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及进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及进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及进化.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及进化1(2011年高考江苏卷)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2(2011年高考北京卷)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3(2011年高考安徽卷)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

2、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4(2011年高考海南卷)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5(2011年高考海南卷)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DNA分子中两

3、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6(2011年高考海南卷)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7(2011年高考广东卷)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R蛋白质R型R荚膜多糖R型RDNAR型、S型RDNA(经DNA酶处理)R型A.不能证明

4、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8(2011年高考江苏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9(2011年高考安徽卷)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B替换DNA

5、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10(2011年高考海南卷)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11(2011年高考海南卷)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

6、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12(2011年高考广东卷)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选)()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13(2011年高考海南卷)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

7、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14(2011年高考山东卷)(18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下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

8、;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导致生物进化。(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_;_;_。结果预测: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15

9、(2011年高考浙江卷)(18分)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期中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1的基因型是_。(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_。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

10、钟,其原因是_。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_为终止密码子。16(2011年高考四川卷)(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 、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1)乙、丙品系在培育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的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提供原材料。(2)甲与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_的分开而分离。F1自交所得

11、F2中有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种。(3)甲与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甲与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产生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条染色体。(4)让(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_。17. (2011年高考重庆卷)(16分)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基因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

12、程示意图。(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A,其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CUCUAA”,则Tn比t多编码_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2)图中应为_。若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_。若的种皮颜色为_,则说明油菜Tn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3)假设该油菜Tn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则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型为_;同时,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列最小的个体表现型为_;取的茎尖培养成16颗植珠,其性状通常_(填“不变”或“改变”)。(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_(填“是”或“不是”)同一个物种。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及进化1【解析】选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A项正确;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RNA聚合酶能首先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上,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B项正确;以mR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