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年纪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0369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2年纪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2年纪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2年纪教学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2年纪教学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2年纪教学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2年纪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2年纪教学目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名称小节标题知识要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都用厘米作单位。2、用直尺量整厘米长的物体的方法。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

2、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认识米、用米量1、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2、米和厘米的关系。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线段的认识1、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它有“直”的特征。2、画线段的方法。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

3、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解并掌握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1、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发现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1、不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

4、数相减。2、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3、用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5、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

5、、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和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1、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

6、算的技能。三、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认识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角的方法。认识直角认识直角和直角的符号,知道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学会辨识直角。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画直角。四、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

7、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4、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5、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掌握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26的乘法口诀1、口诀间的关系。2、用口诀写乘法算式。1、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乘法口诀,学会运乘法口诀求积。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

8、诀的方法。乘加、乘减试题在一道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用数学根据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五、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9、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称图形(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

10、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镜面对称(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11、、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六、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

12、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3、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4、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1、使学生初步

13、建立“倍”的概念。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9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

14、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乘法口诀表1、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2、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

15、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看一看摆一摆(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学会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重点。2、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难点。七、统计(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