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米难炊为哪般.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03625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米难炊为哪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米难炊为哪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米难炊为哪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米难炊为哪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米难炊为哪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米难炊为哪般.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米难炊为哪般 潘秀云 常听老师们感叹,平时教育教学中好像也常有些感受和想法,可是一提笔 写作,就陷入“提笔已忘言”的尴尬境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姑且称之为“有米难炊”。 有米难炊为哪般呢?细究起来,原因大概有三。 一、笔记研究,习惯没有写教育教学文稿,与通常的文学创作有所不同,这是需要占有大量文献资料、事实材料、个体经验等并以之为依据的写作。不占有材料,就不具备事实说服力;不拥有事实案例,就难有评价话语权;缺乏个体独特的教学经验和经历,文章就会泛泛而谈,难以感染人。早些年,我学写教育文稿时,研究过一些大家的写稿经验,也品读了他们的写作经验之谈。记得周一贯先生介绍过的做法,他用最笨的法子做

2、资料摘录,走在上班的路途上思考构思自己的文稿等。还记得张庆先生做教研员时给自己立下的的规矩:每月写稿4篇,如果没有完成,要想办法补上。他坚持30多年,写出了七八百篇文稿。如此成为语文教育专家,也就不足为怪了。而我现在如果说有一丁点成绩的话,就是学习了诸多前辈的做法。在读书时,每有意会,我通常会用笔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一点意见、一丝感慨等,日后再翻阅时,就可以沿着这些信息获得思考的线索,论文的题目就有了。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校长、老师要备一个日记本,随时记下我们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心得等。我认为,这种好习惯实在重要。西方有句谚语:行动的人最接近上帝。任何伟大的想法,都要靠是微小的切实行动来实现,

3、写教育文稿何尝不是这样?二、资料不多,理论瞎凑前面说过,写教育教学文稿,需要占有丰富的事实材料和文献资料,同时也需要鲜活的感性教育经验。但仅凭点滴感觉和想法,就想写成一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如同用米做饭,仅有三粒米如何做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呢?米粒太少,充其量只能熬一锅一眼见底的清水粥。所以,你必须了解:我的这个想法还算新鲜吗?别人对此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和认识?理论上又有哪些界定和评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阅读。这时候,要把心沉下来,先进入资料收集环节,复印、网络搜索、文献摘录等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还要进行筛选、比较、剔除等。王崧舟老师在介绍“文本细读”这个专题时,就非常准确详实地为

4、我们列举了好几位专家学者对“文本细读”的独特解读,根据他的原文,这里罗列几条。 1.什么是文本细读?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慢慢走,欣赏啊”。这是一句美学名言,大家很熟,我觉得把这个“走”字换成“读”字,就是“慢慢读,欣赏啊”。 2.用谭学纯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 3.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4.用王尚文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 .这就是大家文章学识渊博、事理灼灼的缘故。这种厚实丰盈,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以大量的阅读、专题研究为基础。这样,写作时不就得心应手了吗?三、语言表达,尚欠功夫我们知道,再宏伟的建筑都是由

5、一砖一瓦建成的,再美妙的教育智慧都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许多老师平时说起来感觉条理清楚、有根有据,但写成教育文稿后,往往又不甚满意,情况有二:一是觉得这样的文章缺乏新意,难以打动读者和编辑;二是觉得想的和写出来的意思相去甚远,眼高手低,这是客观存在的。说到底,这是真的“有米难炊”了。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巧妇”,何为巧妇?“为炊”还是要有点功夫的,要用适当的火“煮”、“米水调和”,至于要做香喷喷的八宝饭、风味特别的盖浇饭,那要下的功夫更多;理、配、炒、调等,差一点都不成。说到底,写教育文稿,还需要文字表达的真功夫。因为,教育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一定程度上的精确还是需要的。怎么修炼语言的功夫?别无他法,多读多写多改。读呢,是多读名师大家的文稿,多积累,厚积而广纳,腹有诗书气自华。写是多作,下笔忘言的情境,往往是作者想在写作中一蹴而就,这当然是很难的。改是修改,好文章是需要反复修改的。文章大家,哪个不是用心细改的呢?这样,还愁写不出满意的教学文稿吗?经年累月的写作,积累了点皮毛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见笑于大方之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