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培训课件

上传人:1396****413 文档编号:555034471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26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培训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和预防目录晕针晕针滞针滞针弯针弯针断针断针2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针刺注意事项针刺注意事项血肿血肿3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晕针【原因】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饥饿疲劳、大汗大泄大出血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手法过重而致脑部暂时缺血。【症状】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4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晕针【处理】首先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在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髎

2、、内关、足三里,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应配合其他急救措施。5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晕针【预防】对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思想工作,消除顾虑;正确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尽可能采取卧位),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过重;对于过度饥饿、疲劳者,不予针刺。留针过程中,医者应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出现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6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滞针【处理】嘱患者消除紧张状态,使局部肌肉放松。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需反向捻转。如属肌肉一时性紧张,可取针一段时间,再行捻转出针。也可以按揉局部,或在附近部位加刺一针,转移患者注意力,随之将针取出。8针灸异常情况

3、的处置和预防滞针【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顾虑,进针进避开肌腱,行针时捻转角度不宜过大,更不可单向连续捻转。9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弯针【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或碰到坚硬组织;留针中患者改变体位;针柄受到外物的压迫和碰撞以及滞针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现象】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觉疼痛。10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弯针【处理】如系轻微弯曲,不能再行提插捻转,应慢慢将针退出;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因患者改变体位而致,应嘱患者恢复原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拔针。11针灸异常情况

4、的处置和预防弯针【预防】医生进行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体位要舒适,留针时不得随意改动体镁,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物碰撞和压迫,如有滞针及时正确处理。12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断针【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剥蚀损坏;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捻转提插,肌肉强烈收缩或患者改变体位;滞针和弯针现象未及时正确处理。【现象】针身折断,残端留在患者全内。13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断针【处理】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于指或镊子取出;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针孔两旁,使断端露暴体外,用镊子取出;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以X线下定位,用外科手

5、术取出。14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断针【预防】认真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剥剔出不用。选针时,针身的长度要比准备刺入的深度长5分。针刺时,不要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一部分在体外。进针时,如发生弯针,应立即出针,不可强行刺入。对于滞针和弯针,应及时正确处理,不可强行拔出。15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血肿【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针刺时误伤血管。【现象】出针后,局部呈青紫色或肿胀疼痛。16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血肿【处理】微量出血或针孔局部小块青紫,是小血管受损引起,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青紫较重或活动不便者,在先行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或按揉局部,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预

6、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17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针刺注意事项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体质虎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三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月经周期正常者,最好不予针刺。月经周期不正常者,为了调经可以针。18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针刺注意事项小儿囱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配合,故不宜留针。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19

7、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防止刺伤重要脏器。素部诊要经终论说:“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1)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或长时间留针,支防刺伤眼球和出血。(2)背部第十一胸椎两侧,侧胸(胸中线)第八肋间,前胸(锁骨中线)第六肋间以上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心、肺、尤其对肺气肿患者,更需谨慎,防止发生气胸。20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3)两胁及肾区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肝、脾、肾脏、尤以肝脾肿大患者,更应注意。(4)对于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和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必须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如刺法不当,也可能刺伤胃肠道和膀胱,引起不良后果。(5)针刺顶部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维以上的腧穴,如进针角度、深度不当。易误伤延髓和脊髓,引起严重后果。针刺这些穴位至一定深度如患者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或全身放散,应立即退针,节忌捣针。21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The end,thank you!22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置和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