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起源与争论.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5034366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豆腐的起源与争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豆腐的起源与争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豆腐的起源与争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豆腐的起源与争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腐的起源与争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豆腐的起源与争论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汉时,淮河流域的农民已使用石制水磨。农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后放入装有漏斗的水磨内,磨出糊糊摊在锅里做煎饼吃。煎饼加上自制的豆浆,是淮河两岩农家的日常食物。农民种豆、煮豆、磨豆、吃豆,积累了各种经验。人们从豆浆久放变质凝结这一现象得到启发,终于用原始的自淀法创制了最早的豆腐。 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始创豆腐术。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封地在淮南。他曾招集大批方士炼丹、制药、求仙。他们懂得化学知识,改进了农民无名氏制豆腐的方法,采用石膏或盐卤作凝结剂用,洁白细嫩的豆腐制作出来了。这是可能的。豆腐,五代时已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

2、“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览的人都要尝尝绵滑细腻的泰安豆腐。古代泰安城里多豆腐作坊,夜间全城磨轮辘辘,豆香四溢。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黄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广西桂林腐竹、浙江绍兴腐乳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制品。 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圆豆腐、水豆腐、冻豆腐、包子豆腐等分别,都是豆腐的鲜货制品(包括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等);豆腐的发酵制品,有臭豆腐、乳腐、长毛豆腐等,这些都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副食品。 人称淮南王的刘安,母亲喜好食用黄豆,一日母亲卧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人将

3、黄豆磨成粉,加水熬成汤以便让母亲饮用,但又怕食之无味,因此加了点盐来调味,没想到居然凝结成块,而这也正是豆腐最初雏形的形成。由于刘安是位炼丹家,因此当豆腐雏形产生后,他便与方士们共同试验,经过多次研究之后,终于发现石膏或盐类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用以烹调十分可口,从此豆腐也就在民间开始流传。而一些文献也都出现过刘安的名衔,为豆腐的起源提供了些许有力的背书。南宋朱熹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说世传豆腐本淮南王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谷部豆腐时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明叶子奇草本子杂制篇说:豆腐,淮南王刘安所作。明苏雪溪平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

4、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暇。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中道:豆腐始于淮南王刘安方士之术也。清初高士奇在天禄识馀中也有豆腐,淮南王刘安造,又名黎祁的记载。而或许有人会认为在唐代以前的河南密县发掘的打虎亭一书籍都未出号汉墓中所发现的大面积画像就有豆腐作坊图的石刻,而墓的主人正是东汉末期,为汉代已有豆腐的生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随着时代的不同,豆腐之名亦有多次的更换。古语称大豆为菽,因此在尔雅中称豆腐为戎菽;陆游的建南诗稿称豆腐为黎祁,在邻曲中自注云:黎祁,蜀人以名豆腐。而由于腐字本有腐烂、腐朽或腐败的意思,因此古人多尽可能的将腐避免,

5、而有了来其、甘旨、无骨肉等许多别名。据明人王志坚表异录、清人坚瓠集豆腐褚人获所载,相传元司业孙大雅嫌豆腐之名不雅,遂改名菽乳。而清异录中有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的记载,而这或许与豆腐在过去是肉品的廉价代替品有很大的关系。 而关于豆腐起源古代即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孔子时代即有豆,一说是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前一种说法支持者不多,后一种说法则自宋以来长期流传。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乃淮南王术”;与朱熹同时代的杨万里,写过一篇豆卢子柔传的文章,副标题为“豆腐”,其中也提到汉代已有豆腐。之后持此类说法者颇多,如李时珍亦认为“豆腐之法

6、,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明叶子奇草木子中有:“豆腐始于汉淮南王之术”句,明罗颀物原也说,西汉时的古籍中有“刘安做豆腐”的记载。可以说,自宋明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豆腐发明始于西汉时期。然而奇怪的是,现存汉唐文献,无论是淮南子、齐民要术,甚至各类文学作品等等,都没有一丁点儿关于豆腐以及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也有许多学者对豆腐“始汉说”提出质疑,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较早的有日本学者篠田统的“始唐说”以及袁翰青的“始五代说”。豆腐到底为何人所创,目前仍旧是没有定论。宋代苏东坡有“豆腐”诗云“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认为这种“乱天真”的豆制品,是由穷人巧手制作而成。我国著名的化学家袁翰青先

7、生指出:“豆腐的始创者是农民,是他们在长期煮豆磨浆的实践中,得到了这种优美的食品。”把豆腐的发明创造归功于农民。李治寰先生则提出“豆腐制法与道家炼丹有密切关系”,认为道家炼丹用豆浆来培育丹苗,无意中发明了豆腐。文献中记载最多的是淮南王刘安做豆腐的传说,这与刘安修道炼丹也不无关系。比较中肯的说法是,许多发明创造虽出自群众智慧,但人们总要寻找一个公认的人物作为始作者来尊奉,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并不少见。另外也有一个关于豆腐起源的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家三口,住着一对夫妻与母亲,可惜婆婆待媳妇并不好,连普通的豆浆都不愿让她饮用,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当婆婆前脚一走,媳妇后脚便开始磨豆子、煮豆浆,但当豆浆

8、正开锅,她满心喜悦的要舀装时,院子里竟传来了脚步声,媳妇害怕是婆婆回来了,见着会挨骂,便赶忙端起整锅刚烧好的豆浆往灶边的坛子倒,出门迎接一看才知是丈夫回来了,于是又喜孜孜的拉着丈夫要进屋喝豆浆,哪知打开坛盖一看,豆浆竟成了雪白的凝固剂;原来坛子以前泡过酸菜,里面还有些酸汤底,因此豆浆倒进去便凝固了,小夫妻俩勉强一尝居然发现这凝固的豆浆味道不错、质嫩味美,于是为他取名“逗夫”,而豆腐也由此而来。估不论豆腐是由这儿开始,或由刘安所创,我们都仍应感谢祖先过往的智慧造就了今日此种富含营养的食品。目前发现最早记载关于豆腐的文献,是五代陶谷(公元903公元970年)撰写的清异录,其中官志门“小宰羊”条曰:

9、“时蕺为青阳(今安徽青阳县)丞,洁已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陶谷是五代时新平(今安徽省皖南)人氏,他在五代时的晋、汉、周和北宋初期都做过官,北宋开宝中卒。据他所记载的这件事可以说明,至少在五代时的淮南一带,豆腐已经是大众日常食品了,其制作技术看来也相当成熟。自宋以来,关于豆腐的记载就多了。宋寇宗 本草衍义载:“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苏轼物类相感志:“豆油煎豆腐,有味”;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嘉兴人开豆腐羹店”等等。基于此,不少学者将豆腐起源的时间下限定在晚唐五代,这在学术界已无异辞。但对于豆腐到底起源于何时,依然没有定论。1959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

10、县打虎亭发掘了两座汉墓,该墓为东汉晚期(公元二世纪左右)遗址,其墓中画像石上有生产豆腐的场面。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研究,排除了该图反映的是酿酒或作酱、醋场面,而只能是作豆腐。因此,豆腐起源的时间被确定为汉代,刘安做豆腐的传说似乎也不完全是虚文。 关于豆腐起源的地点,历来少有人述及,盖因为起源的时间还没有确定。根据现有资料,涉及豆腐起源的地点有三个,一是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寿县境;二是打虎亭,今河南郑州密县境;三是青阳,今安徽青阳境。目前看来,起源地指向八公山者居多。八公山位于淮南市南郊,寿县城北淝水之滨,山下为淮北大平原,历来盛产大豆,山上有很多含各种矿物质的泉水,用此泉水磨制豆浆,浆质均匀,做出

11、豆腐洁白细腻,美味可口。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豆腐的发明提供了物质基础。当然,起源地到底在什么地方,尚须进一步的证据。豆腐制作技术的外传始于唐朝。在唐朝时,中国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饮食、宗教、服装等各方面都有交流,而豆腐和酿造食品的制作技术,也随唐代赴日高僧-鉴真之随行人员流传到日本,日本的文献中,豆腐文字的出现比起中国约晚了五百年。在1963年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日本奈良参加纪念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时,有许多日本豆腐的制品行业参加这个盛会,原因是他们认定中国的鉴真和尚正是日本豆腐业的祖师。现代,豆腐类在日本的料理领域中,其功力之深、运用广泛、吃食之众,几乎要与象征大和民族饮食文化的剌身-生鱼片和寿司是等量齐观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