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古文复习 .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503368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古文复习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古文复习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古文复习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古文复习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古文复习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古文复习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古文复习 .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古文复习22.陋室铭(刘禹锡 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灵验,神奇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品德高尚。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6、何陋之有?:何:什么。提宾的标志 调素琴:弹奏 ,不加装饰的琴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二、译句 1、无丝

2、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三、回答下列问题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点明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典故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9、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0、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它的前一句:君子居之。出自论语 子罕。言外之意是: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居陋室也就不陋了。用它结尾作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开头“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

4、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1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含文体标志的题目如: 马说,五柳先生传,西游记13、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试对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作辩证的分析。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独傲的思想倾向,这是不足取的。1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5、。15、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举一个这样的例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23.爱莲说(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多。2、益:副词,更。3 、植:树立。4、鲜:少。 5、亵:亲近而不庄重。6、宜:应当7独:只,仅8、濯清涟

6、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庄重。9、不蔓不枝:蔓:生藤蔓。枝:长冗枝。不染:沾染。予谓菊:认为。花之君子:的,品德高尚的人。二、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媚。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藕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在远处就更显得清香,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啊。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

7、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

8、的节操。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或托物言志)理解背诵: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

9、,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补充说明: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10、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这还可以从白居易的买花中的“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看出周敦颐,字茂叔,宋哲学家,谥号元公,作品周元公集,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八、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

11、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26.强项令同步练习:26.强项令 范 晔一 阅读下列文段做题: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1 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将何以理天下

12、即以头击楹 宣悉以班诸吏 以宣尝为两千石2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B。因格杀之 C大言数主之失 D。帝令小黄门持之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有何不同。 使宣叩头谢主 古义: 今义: 后特征为洛阳令 古义: 今义: 妻子对泣 古义: 今义:4翻译下列句子。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枹鼓不鸣董少平。 宣悉以班诸吏。5 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宁死不从?(用文中原话回答)6 文中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7 在中国古代,“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有许多。请举出两个历史人物,并简要写出其事迹。8 本文的作者_,是南朝宋_家,字蔚宗。著有

13、,与 、 、 合称“四史”。 答案: 一 1凭,靠 用 拿 因为 2C 3古义:认错 今义:感谢,礼貌用语 古义:特例征召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人的配偶 4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没有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董宣把它全部分发给手下的官吏。 5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6知人善任,英明懂大义的君主。 7文天祥,岳飞等。 示例:文天祥被俘,英勇不屈,誓死不降,光荣就义。岳飞面对“莫须有”的罪名,不肯屈服,最后被杀害。27.包拯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 ,作者是史学家。2注意下

14、列加点字的读音:鬻之()遗权贵()涿州()敛手()惮之()嫉恶()阎罗()大茔()恕()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第归,杀而鬻之(第: 鬻: )前守缘贡率数十倍以遗权贵(遗: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黄河清: )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 )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大茔: )4把下面的话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意思: 理解:5译句: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6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你知道他的哪些事?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第二部分:(一)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