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水学法指导.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503186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水学法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 水学法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 水学法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水学法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水学法指导.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陈代谢类型知识延伸新陈代谢的类型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由于其类型划分因划分依据不同有异,考查时常常通过一些具体的生物,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其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进行考查。例析如下:例1.细菌冶金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冶金中的利用,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细菌的特殊代谢功能开采金属矿石。如氧化亚铁硫杆菌在溶液中能将黄铁矿氧化为硫酸铁,并能使溶液酸性增强,其过程如下:从生物的新陈代谢看,b过程属于_作用,据此来分,新陈代谢类型属于_型;由图中相关信息推断,你认为其异化作用类型属于_型,判断依据是 。氧化亚铁硫杆菌和绿色植物都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但它们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中所利用的_来源是不同的。

2、【解析】依据同化作用中能否利用简单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可将其分为自养型和异氧型两类,依据异化作用中是否需要O2参与可将其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由图可知,氧化亚铁硫杆菌以CO2和H2O为原料,利用黄铁矿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形成有机物,同时释放O2。从同化作用角度看,属于自养型;此过程中有O2生成,在有氧环境中生存的生物一般异化作用类型属于需氧型。氧化亚铁硫杆菌尽管与绿色植物都属于自养型生物,但两者存在一些区别,一是场所不同,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二是能量来源不同,前者利用物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后者利用光能。【答案】 同化自养需氧氧化亚铁硫杆菌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能量【点评】对生物新陈代谢类型的划分,依据

3、不同所得类型不同。本题以细菌冶金为话题,以文字和图示的方法提供给考生相关信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新陈代谢类型的划分依据及基本类型和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异同。生物必需的生活条件水氧CO2葡萄糖氨光ABC例2下列生物都有细胞壁,无核膜、核仁,研究它们生活所需条件的实验后所得结果(表示需要)如下表。它们依次是A衣藻、乳酸菌、变形虫B衣藻、酵母菌、绿眼虫C固氮蓝藻、酵母菌、硝化细菌D固氮蓝藻、乳酸菌、硝化细菌【解析】 结合新陈代谢类型的相关知识,通过各种生物所需条件的差异可判断:需有机碳源(葡萄糖)的是异养型生物;需水和CO2并且还需光的生物为绿色植物或蓝藻;需氨并能以CO2和H2O合成有机

4、物的生物为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需氧与否是判断异化作用类型的依据。【答案】 D【点评】 从题中已知条件中准确获取信息,并将它们之间建立联系是正确答题的关键,本题“有细胞壁”排出动物,“无核膜、核仁”排出真核生物;必需生活条件“是否需氧”确定其同化作用类型,“能否利用二氧化碳”确定其异化作用类型,“需氨”或“需光”确定其同化作用的方式。例3右图为氮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f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完成a、f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分别是、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一般属于 者和 者;完成b的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是 ;c、d、e几种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 、 ;它们的的新陈代谢类型依次是、 ;

5、生态系统中除通过生物实现d过程外,还可通过和等途径来实现。【解析】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涉及到生物与非生物中氮的转化及其生物之间的转化,具体包括:固氮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将N2转化为NH3,硝化细菌通过硝化作用把NH3转化为NO3-, NH3和NO3-主要在植物(还有少数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在动物体内通过脱氨基作用并经肝脏解毒形成尿素后排出体外,再由反硝化细菌通过反硝化作用将NO3-转变为N2后回归到无机环境。此循环中涉及到的固氮菌、硝化细菌、植物、动物和反硝化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依次为异养需氧型、自养需氧型、自养需氧型、异氧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固氮菌一般属于消费者(自生固氮菌可能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反硝化细菌是分解者,植物一般属于生产者,动物一般属于消费者。【答案】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消费生产异养型硝化作用固氮作用反硝化作用化能自养需氧型(自养需氧型)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高能固氮工业固氮【点评】本题通过氮循环示意图考查氮循环转化的途径,发生的主要作用及其进行转化的主要生物,从而考查考生对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