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打水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与法规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503153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打水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与法规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苏打水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与法规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苏打水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与法规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苏打水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与法规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苏打水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与法规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打水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与法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打水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与法规(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打水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与法规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必要性分析5三、 质量及相关术语5四、 产品及相关术语14五、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19六、 质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23七、 质量技术创新24八、 质量战略26九、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8十、 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31十一、 公司基本情况33十二、 项目基本情况35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38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40十五、 法人治理结构41十六、 组织架构分析53劳动定员一览表54十七、 发展规划55一、 产业环境分析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既是郑州“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期,更是“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全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将加快由以工业为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动力结构将加快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开放创新双驱动转变,社会结构将加快由区域核心型向国际节点型转变,供给结构加快由政府主导投资为主向市场决定消费拉动转变。全市上下必须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战略机遇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集中精力抓开放,扭住创新不放松,全力推动转型升级,真正做到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可以天然形成或者用弱碱泡

3、腾片、苏打泡腾片以及机器人工生成。苏打水含有弱碱性,医学上外用可消毒杀菌;而作为一种有益健康的饮品,苏打水又富含均衡的人体所需锶、锂、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锶元素含量高且稳定,易于被人体吸收,有助于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可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在近年来其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得到不断扩大。近年来,全球苏打水市场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也随之呈现出良好增长趋势,从2016年的165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已经达到了260亿美元以上,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近27.2个百分点,预计在2019年全球苏打水行业市场规模仍将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并有望突破到300亿美元。另外,从全球苏打水行业区域市场份额来看,其中

4、欧洲国家为主要市场,占比超过整体的一半以上,其次美国市场占比约为13%,紧随其后的便是中国苏打水市场,占比达到7.5%左右,虽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却在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我国民众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苏打水这种对人体有益的饮料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发展到2019年已经增长至160亿元以上,并且预计在2020年,我国苏打水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至180亿元以上,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市场竞争格局情况来看,目前在中国苏打水市场上品牌众多,知名度相对较高的品牌大体包括屈臣氏、名仁、娃哈哈、悦动力等。其中,娃哈哈、屈臣氏等入局较早,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积累,名仁苏打水等后发品

5、牌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市场。众多企业纷纷推出苏打水产品,无疑都是看中了苏打水市场的增长态势。总体来看,中国苏打水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内部尚未形成绝对的领头企业,市场竞争也较为分散。二、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三、 质量及相关术语质量是一个具有十分丰富内涵的多侧面的概念,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挖掘、探究以达到深层的理解。1、

6、质量定义与内涵ISO9000:2005标准对质量(Quality)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注2:“围有的”(其反义词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1)质量的载体。“质量”一词,加上修饰词才使其表达明确、具体。例如,微观的使用质量的载体:产品质量、电视机质量、服装质量、建筑质量、工程质量、住宅质量、服务质量等。宏观的使用质量的载体:系统质量、运行质量、信息质量、人口质量、环境质量等。产品的质量是在设计研制、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实现并得到保证的。产品质量受到“过程质量”或过程中各项活

7、动的影响,过程质量即全部手段和条件的总称。过程质量就是这些手段和条件所达到的水平,从而决定了产品质量。过程的各项活动是工作的内容,工作质量是指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工作质量涉及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人的素质,包括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心、业务水平。(2)质量的内涵。特性。ISO9000:2005标准对特性的定义:“可区分的特征。”注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注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注3: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人体

8、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机械产品的机械性能、化工产品的化学性能、电子产品的速度等技术特性。有的产品只具有一种类别的固有特性,有的产品可能具有多种类别的固有特性。例如,化学试剂只有一类固有特性,即化学性能:笔记本电脑则具有多类固有特性,如处理器、内存容量、硬盘容量、显示卡和续航时间等。赋予特性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售后服务要求等特性。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关联的和相对的。某种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种产品的固有特性(

9、转换)。如价格对于硬件产品来说,属于赋予特性,而对于运输服务业而言,就属于固有特性;对于交货期制造业来说,属于赋予特性,而对于零售服务业而言,就属于周有特性。要求。ISO9000:2005标准对要求的定义:“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注5:本定义与ISO/IEC导则第二部分:2004 的3.12.1中给出的定义不同。明示的要求可以理解为规定

10、的要求,如在合同中阐明的规定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通常隐含的要求是指作为一种习惯、惯例或常识,应当具有的不言而喻的,如食品不言而喻的常识就是安全无毒。化妆品对顾客皮肤的保护性等。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组织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必须执行这类标准。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果需要指出,可以采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等。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质量的比较应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和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3)质量具有的属性

11、。由于提出要求的相关方的不同及要求的广泛性、动态性,使得质量具有系统性、经济性、相对性、时效性和社会性。质量的系统性。质量是一个受到设计、制造、使用等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例如,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同时又是涉及道路、司机、乘客、货物、交通制度等特点的使用系统。产品的质量应该达到多维评价的目标。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系统是指具有确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和为交付使用所必需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步骤的网络。质量的经济性。质量不仅从某些技术指标来考虑,还从制造成本、价格、使用价值和消耗等几方面来综合评价。在确定质量水平或目标时,不能脱离社会的条件和需要,不能单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还应考虑使用上的经济合理性,使

12、质量和价格达到合理的平衡。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质量的社会性。质量的好坏不仅要考虑到直接使用者的评价,还要考虑到整个社会角度的评价,尤其关系到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时更是如此。2、质量观念的演进质量具有的系统性、经济性、相对性、时效性和社会性,使得质量内涵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

13、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国际贸易空前活跃,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人们认为质量不仅仅要符合技术标准,还要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具有适用性,更重要的是满足顾客的需要。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了质量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要真正做到满足需要和要求,不仅要站在生产者、消费者、组织相关方的立场上,同时还必须站在全社会立场上,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保护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形成大质量观。因此,质量观念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符合性质量。符合性质量是以产品的技术标准作为衡量顾客需求产品规格的依据。“符

14、合性”就是对技术标准(规范或要求)的符合程度。例如,对各种产品可以设定尺寸、公差、纯度、硬度、强度、外观和性能等不同的规格要求,以此来衡量一个产品合格与否。符合性质量反映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Crosby)在QualityisFree书中指出:质量就是要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达到产品的技术标准,凡是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就表明质量未满足要求。这是自有产品以来人们对质量的认识,认为产品只要符合标准,就满足了顾客需求。狭义的质量观,即在产品生产阶段可以应用技术符合性来检验产品是否合格。到了20世纪的50年代,人们对符合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追求“最佳质量目标值”,最佳质量目标值就

15、是质量水平和成本两者最佳平衡点的对应值。这种观念使符合性质量观念丰富了新的内涵,成为以生产者为主导的企业经营阶段的特征。与这种观念相一致的是广泛采用实验设计、价值工程、可靠性设计和目标管理等方法。(2)适用性质量。适用性质量是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顾客满意的依据。“适用性”就是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包含“使用要求”和“满足要求”。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uran)深刻地指出,对用户来说,质量就是“适用性”,而不仅是符合企业的技术标准,产品的使用者对产品质量的评价总是以到手的产品是否适用,且其适用程度如何为基础的。企业通过市场调查研究,生产适合顾客实际使用要求的产品这一“适用

16、性质量”观念,成为20世纪60年代的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的企业经营阶段的追求。企业在满足“适用性”质量要求的同时,产品成本与价格不得不也随之上升,形成了20世纪70年代企业“符合成本”的质量观念。为此,企业广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全公司的质量管理,采用QC小组、统计工具、质量功能展开和田口玄一方法等质量改进技术,以追求产品的物有所值、代价低、耗能少和安全可靠。质量从“符合性”发展到“适用性”,使人们对质量的认识逐渐把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确定他们有哪些使用需求,并在产品策划时考虑如何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3)需求性质量。需求性质量是以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能力作为衡量相关方满意的依据。“需求性”就是任何对质量有需求的相关方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