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生活 .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5028261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与生活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与生活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与生活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与生活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与生活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与生活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时,不注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课”,导致知识在学生那里成了索然无味的死的东西。如此的课堂,怎么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可能让他们拥有学习的热情呢?因此,唯有架起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说:“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

2、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的确,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发展、完善于生活,教师可凭借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这样的教学将学习活动介于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是真正的内部动力驱动下的主动学习。一、教学生活化1、创设情境,在生活中观察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常见

3、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不知其然的,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去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例如在教学第一次真好一文时,我就布置学生回去尝试一下第一次,然后对第一次的感受写下来。如第一次洗碗、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整理房间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第一次真好。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事先让学生回家和家人散步,然后说说你和家人散步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在学课文的时候,就能联系实际,深刻理解课文的主题。在教学绿色蝈蝈

4、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请父母养几只蝈蝈,每天进行观察,并且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把观察到的蝈蝈的情况记录下来,一周后交流观察后的心得,然后再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和自己观察到的有哪些异同,让学生对蝈蝈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再观察另一种你熟悉的昆虫,并写成一篇文章,在班级中交流。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任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2、引导实践,在生活中体验俗话说:

5、“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体验也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并将“知行”之名改为“行知”,可见其态度之坚决,立场之鲜明。同样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新理念时,“体验”一词用得是最多的,这足以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因此,我们应对教材内容加以充分挖掘,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在实践的体验中学习。例如在教学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时,我带领学生上街找错别字、生动有趣的店名、广告牌把搜集到的材料整理成小册子,分门别类。在教学感受自然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体验大

6、自然,并把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3、再现原形,在生活中感悟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为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距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的认识就不会正确,这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的故事情节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生活原形,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

7、悟在教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表演,通过对皇帝、大臣、骗子的神态、语言的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创设了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发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斑羚飞度时,让学生扮演斑羚,通过对斑羚面临绝境时那种无奈的表演,更加能让学生理解斑羚群在面对种群灭绝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牺牲精神,同时也获得了情感的陶冶。 让学生明白在生命面前,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人类不能去任意捕杀生灵。二、作业生活化作业除了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应发挥作业的桥梁作用,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8、发展语文能力,培养生活才干。生活化作业可以做以下几种形式尝试:1、查证型: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文化,及风俗习惯。关于中秋节的诗词进行赏析。2、活动型:有些综合性学习如漫游语文世界,让学生上街寻找“语文”知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3、创作型:学习了竹影后,让学生也画一幅竹影;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也试着创作一个童话。4、鉴赏型:根据教师提供的欣赏资料及线索背景进行鉴赏活动。学习了香菱学诗后,鼓励学生看电视剧红楼梦,学了春、济南的冬天后,让学生收集与课文联系的图片进行欣赏。三、活动面向社会、走向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

9、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又要扩展时空,延伸触角,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让学生综合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1、挖掘教育资源校外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一类是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如鹅鼻嘴公园、黄山湖、刘天华故居、文庙无一不蕴藏着趣味、知识,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生活空间。二是现代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的生活气息。三十现实社会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我们要勇于挖掘。2、拓展语文活动。“生活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让学生与社会生活感应,与自然欢娱,体察社会气息,如为商店设计广告词,帮不识字的老年人写信,动手做贺卡并设计祝福语在学习做人中学习语文,并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为生活服务,使语文学习之流回归社会生活的海洋。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质量,有又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真正达到了“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展示和语文素养提高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