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5019652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学校也应努力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完善素质教育的首要表现就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要转变教育观念,而想要转变教育观念的一大途径,就是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来。德育对于完善素质教育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当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这一科目的教学时,教师更需要重视起这一任务,让语文教学发挥它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教育意义。所以,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进行教学时,将德育教学渗透其中。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学;德育渗透;实践研究引言: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起较多的学科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更要求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精神道德素质。为

2、适应社会的这一发展趋势,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好学科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起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过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教育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他们的道德素质也会随之得到提升。在高中教学中渗透入德育教育并不算难,因为高中生本就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基础,在这个时候选择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是在合适不过的,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需采取适当措施,将这一教学进行到底。一、挖掘课文中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社会

3、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谓人人知晓。当代的高中生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而他们中的每个人作为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份子,都应具备起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其他同胞,拥护祖国统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精神,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重视对具有爱国情怀的课文的讲解,以引导学生去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努力。高中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爱国情怀的课文,有的是描写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有的是描写爱国人士的优良事迹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课文,激發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教师在讲解离骚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对屈原行为和思想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屈原所处的年代为战国后期,那时楚国的国力早大

4、不如前,国家内部斗争激烈,坚决进行才有可能帮助这个国家重铸辉煌。屈原是的推行者,他本人就具备极为高尚、高洁的品格,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香草就是他品格的象征。他爱自己的国家,也爱自己国家的人民,坚持推行也是他爱国的表现。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始终被朝廷上的小人排挤,这些小人向楚国国君进谗言,污蔑屈原。国君昏庸,听信了这些谗言,流放了屈原。尽管如此,屈原还是表示:“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整篇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完全可以用其来启发学生培养起爱国主义精神。二、利用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语文教育的初衷里,也有着对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而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

5、行,教师更应该重视起以较高的道德素质标准要求学生的任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在高中这一阶段建立起一定的人格素养。现如今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学校教师来说,应当意识到这种社会状况,努力转变以往只是简单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来,以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使他们具备起较高的素质水平。比如,教师在讲解陈情表这一篇课文时,就可以充分挖掘这篇课文中的“孝”思想。“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高中生年纪尚小,对“孝”的理解一定不深,而教师就可以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抓住课文中的“孝”元素,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素养。李密与祖母相

6、依为命,即便是朝廷下了诏书,依旧想要尽心孝敬祖母,即便请求可能会被朝廷驳回,或者自己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自己还是希望可以为祖母养老送终。这样的故事能打动人心,因此学生对这样的讲解一定能有所思。三、抓住课文中的审美元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的客观评价。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里,明确提出了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起一定的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独特的见解。出于这个原因,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注重对课文知识的讲解,又注重满足学生对情感、审美的需要,将审美教育落到实处,进而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这一篇课文时,就

7、可以对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关荷塘月色的美的探讨。这篇课文作为写景的名篇,用其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课文中的比喻句较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找出这其中描写的比较好的比喻句,让学生讲述其美在何处,并对这些句子进行深入的理解,感受美所能给人们带来的享受。四、结束语总而言之,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品格的教育。而在对学生进行这项教育的时候,可以利用具有德育渗透价值的课文对学生的德育品格进行更为深入的引导,帮助学生具备起较高的素养,进而为未来社会培育一批优秀人才,促进国家建设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