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北师大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500041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北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北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昪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而知训尤甚,尝召昪饮酒,伏剑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彦能觉之,酒至昪,以手爪掐之,昪悟起走,乃免。后昪自润州入觐,知训与饮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谏以其谋告昪,昪起遁去。知训以剑授刁彦能,使追杀之,及于中途而还,绐以不及,由是得免。后昪贵,以彦能为抚州节度使。知训之用事也,尝

2、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及昪秉政,欲收人心,乃宽刑法、推恩信,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士有羁旅于吴者,皆齿用之。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盛暑未尝张盖、操扇,左右进盖,必却之,曰:“士众尚多暴露,我何用此?”以故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昪。武义元年,拜左仆射,参知政事。温行军司马徐玠数劝温以己子代昪,温遣子知询入广陵,谋代昪秉政。会温病卒,知询奔还金陵,玠反为昪谋,诬知询以罪,以知询为右统军。昪照鉴见白须,顾其吏周宗叹曰:“功业已就,而吾老矣,奈何?”宗知其意,驰诣广陵见宋齐丘,谋禅代。齐丘以为未可,请斩宗以谢吴人,昪黜宗为池州刺史。五年,昪封齐王。已而闽、越诸国皆遣使劝

3、进,昪谓人望已归。天祚三年,建齐国,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七年,昪卒,年五十六,谥曰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陵曰永陵。子景立。(选自新五代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其状貌奇:认为奇特B.伏剑士欲害之伏:倒下C.绐以不及及:赶得上,追得上D.请斩宗以谢吴人谢:谢罪2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杨氏诸子不能容B.及于中途而还C.而吴人颇已归昪D.而吾老矣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_(2)尝阴

4、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_4简要分析李昪为什么能够建立齐国。_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苏洵(xn)欲往京城,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以为六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多也?注释:苏淘:苏轼的父亲。道:选取道路。憩:休息。道:策略。休:停止。闻:听到,懂得。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隐士举/兵家/之道B.隐士/举/兵家之道2解释加点词。以为六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及:_3翻译下列句子。苏洵不以为然:_4文中有一个词语与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一句的“多知”表达的意思

5、相近,这个词语是“_”。5文章苏洵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注释:株:树桩。释:放下耒(l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冀:希望。1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1)兔走触株。(a离开;b跑) (2)因释其来而守株。(a于是;b因为)2下面与“折颈而死”的“而”意思相同的是( )A.因释其耒而守株B.而身为宋国笑3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_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

6、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注)避患:避免灾祸。及:等到。益:更加。遂:于是,就。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的教导)C.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3翠鸟一开始把巢筑在高处的原因是_;而后来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_;结果是_。5. 文言文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7、,以堙于东海。注释:发鸠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今属山西省。 柘(zh)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自詨(xio):自叫其名。詨,叫。堙(yn):堵塞。1本文与夸父逐日一同选自_,是一篇神话传说。2请指出下列“其”字的用法。(1)其上多柘木。(_)(2)其状如乌。(_)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观点。_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学弈(y)弈秋,通国之善弈者

8、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将至,思援弓缴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y?曰:非然也。1文中用_的方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2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两个人学下棋时的不同表现。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_4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并用“/”画出画横线句子的阅读节奏停顿。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zhu而射之7. 课外阅读。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

9、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尝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注释:尝:曾经。贾:做生意。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罢免)B.吾尝三战三走(逃跑)C.鲍叔不以我为愚(可以)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_(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_3管仲以“吾尝,鲍叔不以我,知我”的句式列举了自己的_种不足但却得到鲍叔牙的_。4短文主要讲述了_和_之间的深厚友谊,它与课文_有异曲同工之妙。8. 阅读理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10、“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学宫:学含。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舍近墓舍:_。(2)遂居焉居:_。(3)遂迁居市旁迁:_。(4)此可以处吾子矣处: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_(2)此可以处吾子矣。_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9. 文言文阅读。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

11、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日:“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笑林(注释)鲁:鲁国。初:起初,开始。计:计谋,策略。俄:一会儿,不久。老父(f):对老年男人的尊称。、但:只。而:连词,表承接,然后。遂:于是、就。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鲁有执长竿人城门者 执:_(2)俄有老父至至:_(3)何不以锯中截而人 以: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_(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3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_(2)“执竿人”可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一)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可爱者甚蕃(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11. 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