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4998995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基础所在,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进行笔算和估算教学的开始,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因此,重点应放在用竖式计算(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竖式格式的书写,还有估算的方法、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学好本单元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内容,掌握基本的笔算和估算的计算方法,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三位数以上)的数的计算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使学生形成应用基本的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情

2、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二年级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情感兴趣。为此,教师要采取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得以不同的提高和发展。【教材的编排特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单元的教材,突出的特点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

3、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数多少的问题。编排的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究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单元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试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方法,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思考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广泛应用。【单元的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应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含义和道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方法。第一课时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1113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2)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

5、格式,会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旧知作引,做好铺垫口算并说出算法:12+7= 13+5= 2+17= 4+13= 8+12= 14+3=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1)动画激趣,导入新知。出示课件(教材11页主题图)学校组织二年级四个班去参观博物馆,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老师告诉同学们: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

6、队。老师问: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老师提问: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算式特点,从而引出课题100以内数的加法(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口算法:35+2=37,先算5+2=7,再算30+7=37。摆小棒法。先摆3捆零5根再摆2根。最后合计3捆零7根。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5个珠子。然后在个位上加2个珠子即7个珠子,合起来是37.(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叫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多媒体展现,感知竖

7、式。3 5 +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a.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b.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c.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学生合作,老师巡视,适时点拨。小结:个位对齐个位。(4)教学例2。多媒体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自由计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抽生汇报。在黑板上展示竖式:3 5 +3 2 6 7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究竟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这个问题上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

8、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35+23= 43+26=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2)当医生诊断。 3 5 4 7 1 7 + 4 +1 2 + 2 2 7 5 5 8 1 9四、知识深化,拓展提高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的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五、作业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35+2=37(人) 35+32=67(人)3 5 3 5 + 2 +3 2 3 7 6 7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教

9、学体会这是一节计算课。过去我们教学笔算,首先教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然后说明加法计算法则,再回来就反复地训练,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从知识的掌握来看,虽然也能达到计算要求,但从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上看,却没有达到我们应有的效果,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先后将两个例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

10、,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第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情境图和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重点、难点重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笔算下面各题。25+42= 36+21= 24+35= (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

11、加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看来,同学们上一节课学得不错,(多媒体出示第14页情境图)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让小组进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37= ,如何计算35+37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35+37尝试计算。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分组讨论,也可用小棒摆一摆)汇报交流。请各小组同学指派代表发言。我是用口算计算的,先算30+30=60,再算5+7=12,最后算60+12=72,这两个班一共有72名学生。(35+37,我也是用

12、口算计算的,先算35+30=65,再算65+7=72,两班一共有72名学生。)(我是用小棒来帮忙的,先摆3捆5根,再摆3捆7根,3捆和3捆合起来是6捆,5根和7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1捆2根,与6捆合起来是7捆2根,是72,一共有72名学生。)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现在请看电脑是怎样摆的!(多媒体出示摆小棒)竖式算法。学生尝试列竖式:3 5 +3 7 提问:从哪一位加起呢?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应怎样写呢?教师介绍“进1”时“1”的写法: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的右下角写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十。那么十位怎样加呢?3加3再加1,为了避免忘记加进位1,也可以从1加起,1

13、加3再加3.板书:3 5 个位和个位对齐 +37 十位和十位对齐 7 2 从个位加起5+7=12,满十向十位进1。比较总结。小组讨论例3和上节课学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都应该从个位加起。不同点:例3出现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情况。(2)反馈练习。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积累提高。(1)森林医生。3 6 4 7 2 6+2 5 +5 +3 3 5 1 9 7 6 9(2)列竖式计算36+45= 47+44=(3)完成练习二第4题。四、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笔算时,我们要注意什

14、么呢?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五、作业。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例3:35+37=723 5 个位和个位对齐 +37 十位和十位对齐 7 2 从个位加起5+7=12,满十向十位进1。教学体会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所以,本节课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完成了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这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