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全套优质教案3.5力的分解2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998525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全套优质教案3.5力的分解2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物理全套优质教案3.5力的分解2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物理全套优质教案3.5力的分解2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物理全套优质教案3.5力的分解2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全套优质教案3.5力的分解2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全套优质教案3.5力的分解2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5 力的分解(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会用三角形知识求分力。3、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能够区分矢量与标量。5、会用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相加(二)过程与方法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教学重点1、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2、会分析日常生活中与力的分解相关的问题。3、

2、会用三角形定则成合矢量教学难点1、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替代关系。2、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教学方法分析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教学用具:铅笔,细线,钩码,(或支架、轻杆、橡皮筋、钩码)小车,薄塑料板,多媒体继续新课:教师活动:演示:用薄塑料板做斜面,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让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它并没有竖直下落,而是要沿斜面下滑,那么在物体运动过程中重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教师重点引导,必须让学生明确一定是力在受力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学生活动: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看到的现象:斜面被压弯,同时小

3、车沿斜面下滑。在教师引导下得到: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点评:培养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用物理语言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既然重力产生了这两个效果,那么重力应怎样分解呢?学生活动:可以分解为: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F1,一个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2。点评: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活动:假设这个斜面的倾角为,那么重力的分力与倾角有什么关系?试写出表达式。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推导,交流总结:点评: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教师活动:通过这个表达式分析:1、当变化时,F1和 F2的大小如何变化?2、在车辆上桥和下桥时,F1各起到什么作用?3、通过这个结论,我们再来解释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

4、桥?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用物理语言描述分析过程1、当增大时,F1增大,F2减小。2、上桥时阻碍车辆前进,下桥时使车辆越来越快。3、引桥越长,越小,F1越小:上桥时的阻碍作用减小,从而比较容易上桥,下桥时的加速作用会减小,从而保障行车时的安全。点评:把物理公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现象。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力的分解的现象,让学生知道物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建立物理模型,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用物理语言解释现象的能力。2、对“矢量相加的法则”的学习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都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力的合力时

5、,不能简单地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个矢量位移,两个位移的合位移应如何求解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逐个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反思,阅读课文,讨论后回答:位移相加时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活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个位移与它们的合位移又组成一个三角形,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l、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定则?2、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一样吗?3、什么是矢量?4、什么是标量?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活动:学生看书讨论相关问题,记忆相关知识。点评:前后联系,深入探究,记忆分析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一个物体的速度v1在一小段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变成了v2 ,你能根据v1、v2,按照三角形定则找

6、出变化量 v吗?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定则,让学生体会:末矢量总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等于初矢量与变化量之和。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后,讨论并回答。点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答案,做出评价和讨论。学生活动:仔细思考,认真体会。点评:矢量相加的法则比较抽象,这里利用位移的概念引入,便于理解,这一部分内容课本讲解十分详细,而且便于学生自学,这里教师只做引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三)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

7、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计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四)实例探究4、分解一个力,若已知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以下正确的是A只有惟一一组解 B一定有两组解C可能有无数组解 D可能有两组解解析:分解一个力,若已知其中一个分力的方向,可作出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如图所示,F2=F sin(1)当F2F sin,无解(2)当F2=F sin,有惟一解(3)当F sinF2时,有两组解(4)当F2F时,有惟一解,所以正确答案是点评:利用几何知识求最小值是解本题的关键综合应用5、如图所示,重力G=100N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给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面成=30的拉力F,F=20N,受到力F作用后物体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求: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答案:90N,17.3N 布置作业l、课后完成课本上第70页的练习第2、3题。教学后记: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