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教学课例.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4998465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与浮》教学课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沉与浮》教学课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沉与浮》教学课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沉与浮》教学课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沉与浮》教学课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与浮》教学课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与浮》教学课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3课沉与浮教学课例讲课教师:张瑞琳教学内容: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三课沉与浮。教材分析:在前面研究盐的溶解特征后,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的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由此引导学生发现,放到水中的物体除了溶解外还有其他的情况,从而引出沉与浮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亲身感受浮力的存在。接着又通过实验探究“沉到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和拓展,让他们设法“改变鸡蛋的沉浮”,由此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引入生活实际,去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人类对浮力的应用。本节课的重点是下沉物体是否受到了浮力,难点是对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与假设

2、。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稚气未脱,对大千世界的未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过近一年的科学素养训练,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了一些科学的操作习惯,这些都是可供教师利用的教学资源。但同时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思考缺乏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这些都是教师应该注意的。教师应该先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预设,做到对课堂上的教学生成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学目的:1、培养观察现象,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探究能力。2、感知浮力的存在,形成初步的浮力概念,知道浮在水面和沉到水底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3、初步了解可以通过改变哪些条件来控制物体

3、的沉浮。4、培养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下沉物体是否受到了浮力。教学难点:对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与验证。材料准备:水槽、KT泡沫板、铁块、木块、重塑料、轻塑料、测力计、橡皮泥、毛巾每组一份、鸡蛋、盐、水、量杯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复习盐的溶解。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盐放在水里会怎样?生:溶解。2、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像盐一样,放在水里就溶解了呢?师:请大家看老师做一个小实验,重塑料、轻塑料、铁块和KT板能溶解到水里吗?生:不能。师:可见,很多物质在水里并不能溶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沉与浮。(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盐能溶解到水中来导入,使学生认

4、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溶解,再通过铁块和KT板等能否溶解到水里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有沉有浮,从而导入新课。二、探究活动。(一)活动1 认识浮力。做一做,想一想。1、师:第一步(1):把KT板放入水中,用手缓缓向下压KT板时,是否感知到水有向上托起KT板的力?师:请每组的1号同学把KT板放入水中,用手缓缓向下压KT板,你是否感知到水有向上托起KT板的力?(师:向上托起的力就是浮力。)师:换2号同学再做一下,你是否感知到水有向上托起KT板的力?(师:向上托起的力就是浮力。)再换3号。师:向上托起的力就是浮力。什么是浮力呢?请看大屏幕:“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师

5、:记两遍,找同学背,翻开课本第46页,找到这句话,划出来。2、师:现在我们做第二步:(2)将KT板压入水底,松手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每2秒换1人做,KT板马上浮了起来。)师:也就是说KT板受到了水的浮力。说明了(课件出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3、学生试验。【设计意图】学生对“浮力”概念的建构需要在操作中亲身体验并逐步内化,在描述和感受中将自己的体验转化成科学概念。(二)活动2 感知浮力。(探索沉到水底的物体是不是受到水的浮力。)1、师:那沉到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呢?接下来我们来看实验(出示课件):沉到水底的物体是不是受到了水的浮力?(第47页)2、师:我们用什么方法

6、才能知道呢?这时我们要借助这样一种称量工具测力计,请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阅读课本47页右边的“小资料”。(1)什么是测力计? (2)力的单位是什么?简称什么?用字母什么表示?(3)怎样使用测力计?(师:使用前要干什么?先调整指针,让它指在“0”刻度线上。 如何读数?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测力计的指针相平,待测力计指针平稳后读数。测力时不要超过它的测量限度。)3、具体该怎样做实验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学生实验: 正确使用测力计称量铁块得出活动结论。 (1)先测出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记录称量数据。(测三次) (2)再将铁块全部浸入水中,测出铁块在水中的重力,记录称量数据。(测三次) (

7、3)完成活动记录表。生1:铁块重0.4N,铁块浸入水中重0.35N,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生2:铁块重0.45N,铁块浸入水中重0.35N,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生3:铁块重0.4N,铁块浸入水中重0.3N,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师:铁块本身重0.4N, 0.45N可能是铁块上沾了一点水;浸入水中的铁块在不同水位时,测力计的读数也不同。4、师:接下来我们根据刚才的实验来探究两个问题。(出示课件)实验探究: (1)在空气中与在水里分别称量同一铁块,读数一样吗? (2)为什么在水里称量同一铁块时,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小?生1:在空气中与在水里分别称量同一铁块,读数不一样。生2:

8、因为铁块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测力计的读数变小。5、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得出(出示课件):小结:铁块在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变小,说明铁块也受到了水的浮力。6、感知实验小结:通过前面的KT板和铁块两个感知浮力实验,我们知道了(出示课件):浮在水面上和沉到水底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47页找出这句话,并划出来。【设计意图】这是对浮力含义的深化和巩固,体现教材编排的结构性,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浮力的理解。三、沉浮演示。(一)(课件出示):智力冲浪。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是改变沉浮物的形状、改变沉浮物的重力来使沉浮物上浮和下沉的。那么(课件出示),怎样让橡皮泥浮到水面上?生1:改

9、变橡皮泥的形状,将它捏成碗型。生2: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将它捏成空心的。生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将它捏成船型。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在捏的时候要注意让橡皮泥里面凹得深一点,这样,水就不会进去而使橡皮泥沉到水底去。【设计意图】选择橡皮泥作为学习材料,学生很容易想到橡皮泥会变形的性质,这样可以避免陷入泥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教师演示。1、师:下面老师表演一个魔术,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沉入水底。沉在水底的鸡蛋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生:受到了。2、加盐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浮在水面上的鸡蛋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两次的浮力大小一样吗?(课件出示:“谁主沉浮”)生: 加盐后,沉到水底的鸡蛋浮起来了。浮在水

10、面上的鸡蛋受到了水的浮力。两次的浮力大小不一样。3、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个问题。(出示课件):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沉在水底,而在盐水中浮在水面上?生: 因为鸡蛋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所以鸡蛋沉在水底;而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所以鸡蛋浮在水面上。师:刚才老师的小魔术是通过在水中加盐改变液体的密度使鸡蛋上浮的。【设计意图】将普通的科学实验以孩子们乐意接受的“魔法” 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对其产生极大关注,唤起探究欲望。四、生活链接。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浮力的。(出示课件图片)【设计意图】这是利用科学知识分析解释现象的过程,充分体现“科学的本质就是解释”。五、小结。师:这节课大家的收获是什么?师:今天,我们感知了浮力的存在,知道浮在水面上和沉到水底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改变液体的密度、改变沉浮物的形状、改变沉浮物的重力可以使沉浮物上浮和下沉。师:今后,我们将在初中继续学习浮力的有关知识,让浮力为我们生活添彩!让我们尽享浮力的快乐!【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科学知识,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造福人类。板书设计:沉与浮浮浸 浮力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