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997364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新建路中学历史学科组 杜清云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起始课。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可谓承前起后,继往开来,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贯穿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本课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统一国家(秦)而层层展开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目标: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

2、要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焚书坑儒”,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进步作用;秦始皇为统一全国,创建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及其评价是本课的难点。教法与手段:为在历史课堂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根据民主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3、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历史情感创意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图示法。1.历史情感创意教学法:初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极富想象力,模拟历史情境或历史场景,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2.探究法:就初中学生的认识能力看,适度提出一些简单易行,难度较低的研究性题目,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3.图示法:有助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复杂的知识概要化。4.讨论法:从初中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来看,讨论法十分适宜于初中的历史教学,它是一种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学方式的有益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秦灭六国的原因,让学生初步

4、掌握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方法以及比较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制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简单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3.指导学生分析“焚书坑儒”所产生的后果,教会学生从具体史料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4.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我看秦始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白板投影:毛泽东诗词读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虽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学生:朗读 提问:诗中隐含的历史人物是谁? 学生:回答“秦始皇”。 过渡:诗中所

5、说的“焚坑事业”、“秦政法”又是怎麽一回事,学习完本节课,你就会明白。二、课文探究白板投影:课题“秦王扫六合”: 过渡:“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下面请看这一精彩片段。播放:秦统一六国的录象。学生:观看录象提问:秦为什麽能灭六国?引导:回顾影片内容、阅读本课第二段小字,并联系商鞅变法的作用。启发:分裂和统一的国家,哪一种是人民所渴望的呢?学生:阅读小字,回顾影片内容、回忆商鞅变法的内容,讨论,回答老师的提问。白板投影:秦灭六国的原因: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的要求。秦通过商鞅变法增加了国力,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秦始皇重用人才,促进了统一的到来。演一演: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

6、建统治,秦朝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你知道这种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请看历史剧:(学生演员上台表演)秦王:本王自起兵以来,东拼西杀,气吞六国,威震四海,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功业。今日与诸位商议国君该如何称呼?李斯:大王的千秋功业亘古未有,即使古代的三皇五帝也无法与您相比,您的功绩可与日月同辉。秦王:既然如此,诸位就称我为“皇帝”吧,我自称为“朕”。我是始皇帝,子孙就是二世、三世。朕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36郡,郡下设县。诸位当尽心尽力,为国效力。退朝。众位大臣:吾皇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过渡:你知道这种政治制度为什么被称为封建专制主

7、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呢?白板投影:讲解:从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使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利的中心。过渡: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秦朝统一初期,在经济、文化、思想方面有哪些影响国家巩固的不利因素?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提问。学生:(1)货币不同 (2)计量混乱(3)文字不同 (4) 思想不统一提问:秦始皇该如何解决呢?白板投影: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提问:这些措施有什麽作用?

8、学生:讨论、回答看一看: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有利于秦朝政治的统一,其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重要影响。过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里有一条与政治、经济制度相配合,那就是加强思想控制,其具体表现就是“焚书坑儒”。播放:“焚书坑儒”录象想一想:1.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这种做法可取不可取?2.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否换来了秦朝的长治久安?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白板投影:显示参考资料:(一)毛泽东评秦始皇“焚书坑儒” 1964年6月24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说: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位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

9、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骂他就是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1964年8月30日,谈到黄河流域的水利建设时说:齐桓公九合诸侯,订立五项条约,其中有水利一条,行不通。秦始皇统一中国,才行得通。秦始皇是个好皇帝,焚书坑儒,实际上坑了460人,淳于越是属于孟夫子一派,主张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属于荀子一派,主张法后王,后王就是齐桓、晋文,秦始皇也算。我们有许多事情行不通,秦始皇那时候,也有许多事情行不通。读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虽死秦犹在,

10、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二) 焚 书 坑唐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山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解释:竹帛烟销:指焚书。 祖龙:指秦始皇。 刘项:指推翻秦朝统治的刘邦、项羽。(三)郭沫若:“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叙述:同学们可借助这些资料,认真思考,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回答白板投影:评一评: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镇压反对派的举动。这些人思想守旧,向往过去的旧制度,心怀不满,反对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始

11、皇对他们采取制裁措施是必然的,不制裁他们就难以推行政令和影响封建国家的统一。事实上,秦始皇并不是见书就烧,见儒就坑。因此,对“焚书坑儒”要做历史的分析。但是秦始皇这种加强思想控制的作法并不可取。这种行动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摧残。“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而采取的一项暴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为许多封建帝王所效法,大搞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而且,“焚书坑儒”也没有阻止秦王朝的短命。过渡: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里,关于国防上的主要措施就是巩固国防、开发南疆。引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三目的内容 ,归纳秦朝在巩固国防、开发边疆方面采取的措施。(学生看书、归纳)

12、教师总结:南方的措施,我们把它归纳一下叫统一南方、修筑灵渠。过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又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请同学们结合地图,掌握秦朝的疆域。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学生:四人组成一小组,动手设计示意图,可相互议论。相互交流。总结:本课内容是围绕统一国家秦朝而展开的,以实现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为线索,将历史史实,历史人物有机地融合,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板书:三、活动与探究:请同学们用各地方言读李白的古风,体会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意义。可联系现今推行普通话、学英语,发表见解。 旁古 风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

13、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升。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脖喷云雷。耆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学生:用各地方言读古诗,思考、讨论。白板投影:看歌词,讲故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歌词讲的是易水送别的场面。战国时期,天下纷争,以强凌弱,大国灭掉小国的情景,随处可见。小国为了抗拒大国的威胁而生存下去,就采取了各种与大国相对抗的办法。其中,派勇士到对方谋刺,就是一招。易水送别,描写的是一个小国派勇士深入一个大国,企图谋杀大国国君。他们意识到此地一别,或成或败,都将是永别,因此送行的人全都穿白衣,戴白帽,击筑高歌,场面极其悲壮。请问,易水送别送的是谁?他要到哪一个国家?谋杀哪一位国君?有一个成语就是说的是这件事,你知道吗?写一写: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及影视作品中,搜集有关秦始皇方面的史实内容,写一篇我看秦始皇的文章。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写出有见地、有水平的小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