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纲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99706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纲要(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总则一、 规划背景(一)区域背景1、国际视角的旅游城市市位于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余脉的武陵源山区,长江四大支流中澧水的中上游,是省实施湘西战略的龙头城市。为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亚洲生物圈,是“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目前已建成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3处,其中5A级1处,4A级8处,已成为中国最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在大湘西3市州旅游中,凭借其一批世界级或国际区域性旅游核心资源,独居旅游龙头地位,并以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市场知名度极高。2006俄罗斯空军天门山飞行表演,2009年5月邀请不少于 20 个国家的具有典型乡村音乐艺术特色、

2、代表目前世界水准的 22 个民族民间音乐团体参加的“国际乡村音乐节”在举办,其国际知名度日渐提升。2、东中西统筹,湘西发展战略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省在提出“长株潭”这一战略增长极之后,又做出加快湘西开发的战略决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全省14个市级行政单位在间上划分为“两个核心、三大板块、四条黄金旅游带”。即围绕、两大心,构建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三个旅游板块,形成湘西生态民俗旅游走廊、湘东文化与休闲旅游带、长核心发展轴、泛珠旅游发展通道四条黄金旅游带。3、大湘西被现代文明托起的神秘湘西文化诺亚方舟大湘西主要包括湘西自治州、市、市及市的武冈、城步、洞口、绥宁、隆回、新宁和永

3、州市的江华。湘区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中心城市地位,培育、武冈等次中心和若干重点城镇,以慈(利)-通(道)、龙(山)-新(宁)、新(晃)-溆(浦)为三条城镇发展轴,构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湘西旅游“金三角”是大湘西旅游圈中的核心。在行政区上则包括湘区的、湘西州和、的一部分。在旅游资源上,集中了湘西旅游资源的精华,包括的“山水世界”,凤凰的生态人文和民俗风情,凤凰、沅陵的历史古迹,沅陵的“天然水国”,以及湘西其它地区丰富、神秘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资源。大湘西东靠长株潭城市群,3+5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西临成渝城市群;北接城市圈,南应珠三角、大西南北部湾经济区。地处现代文明发展区域的洼地,从区域

4、视角来看,它确是一块被现代文明托起的中国神秘湘西民族文化的诺亚方舟。(二)交通背景目前对外大交通环境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国航线已开通至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班,包括、天津、等;伴随国际旅游地位的提升,荷花机场正在扩建,预测2010年,将建一座能满足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保障飞机起降30000架次,货邮吞吐量10000吨的新型航空港。常花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直接将市纳入全国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公路交通愈加便利。其次处于国焦柳铁路线上,北通、京津冀经济圈,东连长株潭、长三角,南下、珠三角,西进成渝经济圈,铁路交通亦比较便利;其中2008年1月正式开通启用新火车站工程,属于国家“十五”重点工程

5、和省西部开发重点工程,采用现代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成为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新标志。 (三)旅游背景旅游市场呈现出:庞大的客源市场,彰显旅游生机;近20年来客流量及旅游收入变化,客流接待量、旅游收入和游客的人均消费均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2007年的数据,全市各景点共接待国外游客18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25亿元。将近2000万的客源量,真实而有效的证明了旅游市场的勃勃生机。(四)政策背景1、两遗遗产相关政策背景现有的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公约、建议和决议表明: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

6、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在大会第十六届会议上曾决定应就此问题制订一项国际公约,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本公约。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

7、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截至2008年8月,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有六个:九寨沟 Jiuzhaigou Scenic Spot(省,1992.12 世界自

8、然遗产)黄龙寺风景区 Huanglong Scenic Spot(省,1992.12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 Wulingyuan Scenic Spot(省,1992.12 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 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省,2003.7 世界自然遗产) 大熊猫栖息地 Chinas giant panda habitat(省,2006.7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 South China Karst (武隆喀斯特与石林、荔波喀斯特一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2007.6.27)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传承

9、文明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弘扬古代文化的重任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容之一者,可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2、区域发展政策背景(1)“1+8”城市圈政策背景所谓城市圈,是指以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及、黄冈

10、、仙桃、潜江、天门等八个周边城市;是政府落实全民创业政策的窗口。在国家职能部门的具体规划中,以城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已被列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发展区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国家发改委规划的全国七大经济核心区,中部沿江地区排在第四位。在建设部对全国八大都市圈设想中,中部沿江地区都市圈也居第四位。(2)“3+5”城市群政策背景“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基础上,实施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和在的3+5城市群建设战略是实现崛起的核心增长极,是发展的引擎。”“35城市群,是对区域发展政策的最新部署。”为进一步增强长株潭一体化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出了按照“交通同环、电

11、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五同”要求,以长株潭一体化为基础,规划启动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更大规模的城市群建设,以构建经济建设崛起的更大效应,以实现的率先崛起。(3)成渝经济圈政策背景成渝经济圈是“十一五”规划重点推动发展的跨区域经济圈,成渝地区也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民营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成渝都市圈目前还处于雏形阶段,中央及川渝政府在成渝都市圈雏形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培育都市圈成长的基础要素,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区域-城市的协调机制。使成渝都市圈的发展向更高一级的阶段迈进,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4)长三角经济圈背景长三角经济

12、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5)珠三角经济圈背景 珠三角经济圈包括、江门等城市,其“龙头”之争在新一轮规划中得到明确,广佛、珠澳三大都市圈将挺进珠三角“脊梁”。(6)环北部湾经济圈 环北部湾经济圈,包括中国沿海的、广西和三个省区和越南部分省份。它介于东亚与东南亚之间,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已逐渐成为沟通中国大陆、中南半岛与东南亚堵岛国的重要通道;海港条件十分优越,海岸线漫长,有多处大型深水不冻港湾;区域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富集,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

13、之后,环北部湾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第四级。 3、土地流转政策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作、入股、联营、转换等方式进行流转,鼓励集体建设用地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其要点是: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建立以土地为主要容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把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让一部分农民获得股权后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另

14、一部分农民可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4、及湘区发展政策背景省2009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即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坚持扩大需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优化结构和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坚持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进富民强省。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首先是国家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它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省继长株潭城市群之后又提出以长株潭为核心的“3+5”城市群战略,它处于最具活力的经济走廊,是我国促

15、进中部崛起的客观需要。与此同时,为缩小湘东、西的经济差距,省提出按照可持续发展方针,统筹开发湘区特色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大网络、大产业的发展格局,使旅游业成为湘区支柱产业。发展规模农业 规模农业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着力改革、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规模,促进湘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完善基础设施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加快建设通畅的立体交通体系、适用的水利灌溉设施、配套的城镇基础设施、合理的供电网络、发达的通信系统,为湘区产业开发创造条件。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在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加大生态治理和建设力度,重点抓好4大工程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发展机遇背景1、中国主体功能区划2006年3月中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概念。即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开发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在这一政策下,省将全省“七山一水两分田”统筹划分出四类主体功能区,并对不同功能区配套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