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学案例李天照.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499460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思》教学案例李天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思》教学案例李天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思》教学案例李天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思》教学案例李天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思》教学案例李天照.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情画(话)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秋思教学案例江西省万年县梓埠小学 李天照一、 背景分析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和提高朗读能力,并巧妙地将课堂注入诗魂。在人教版秋思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充满灵魂,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 案例描述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于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重点体现在深情朗读,领会诗意。师: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

2、个句子中呢?(默读,划出来)(思维活跃,争相发言)生:欲作家书意万重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并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师:“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师:“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句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并想象当时的场景,并分角色扮演(学生结合所给的相关诗词意思,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课堂活跃)生:表达了对家书的珍视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师:你们都说得很好,演得也很棒,你就是那张籍,你就是那送信之人,那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品读课文(指导朗读,读中体会字里行间流

3、露出的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三、 案例反思 民族文化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根,而古诗词则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因此,学习古诗词既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也是陶冶学生情趣、丰实学生语文积淀的重要途径。所以不仅要学,而且要学实学透 怎么学?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语文老师,要对本课透彻、精辟地加以理解,绝对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本课设计时,我带领学生反复诵读,深层体会。另外,老师的引导要饱含深情,要陶醉其中,不可做旁观者。老师的情绪感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二是引导中要讲究规范。诗要多读,但首先必须读规范,因此学生在自读之前,老师必须作一些规范性的指导,忌“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诗是吟出来的、颂出来的,“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是个性张扬,而是对语文学习的不严肃和不负责任。三是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其诵读的韵味之美和情感之真挚,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在语言文字、布局等方面的结构之美。比如,要求学生默写时,就要按规定的格式写。四是要作适度地拓展。“设计”中安排了一些较丰富的拓展环节,这些环节必不可少的,但拓展要有“度”,即与学生的实际相符,与学习的内容相符,这样才能确保拓展的有效性。 总之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