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499452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动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行动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行动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行动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行动设计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动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动设计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摘要 2一、 提出问题的背景1、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3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二、拟定目标 4三、 实施过程 6四、收集资料 8五、 日程安排 9参考文献 9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全部按年龄入学,面对不同家庭背景和智力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因为课堂上要求太高差生跟不上,要求太低优生又吃不饱,教师处于一种“首尾不能兼顾”的尴尬境地,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

2、合现在课改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实施“导学式分层教学法”,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下面我从“导学式分层教学法”提出的背景、拟定目标、实施过程等五个方面做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式 分层教学一、 “导学式分层教学法”提出的背景1、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体现“数学为人人”的指导思想,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疼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接受数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一般学

3、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连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另外,尤其像现在的农场中学,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而且现在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学生存在着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和学习品质差异,所以他们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

4、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2、“导学式分层教学法”意义“导学式分层教学法”承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成功所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步,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这种教学法的生命力。这种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通过课外自学和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不会感到独立学习困难;(2)能够较多地暴露协商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寻找正确与错误的根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3)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模式,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以培养能力,挖掘潜力

5、为中心;(4)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导学式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博取众长的教学方法,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更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兴趣,弥补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导学式分层教学法”显著特征就是分层与导学两部分。(1)分层:主要是贯彻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分层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素质差异分为ABC三个层次,应注意

6、各种层次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学习等各方面能力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应做出适当调整,这样每个学生根据所处层次,掌握相应层次知识,目的性明确,且容易达到,较有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朝着良性循环发展。(2) 导学:导是关键,学是核心,导学的实质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及操作意识,导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高质、高效的独立学习。导学是指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全面或有侧重的在课堂上及时恰到好处的“导”3、“导学式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

7、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大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原因就是存在着个性差异,宋代朱熹说过:“孔子教人因材施教”长期以来,这项教学法得以继承和发扬,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二、“导学式分层教学法”拟定目标 1、学生分层目标:首先了解学生自己的态度、兴趣、意志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经验,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其中A层为学习习惯较差、知识积累及经验等较贫乏的学生;B层为学习习惯一般

8、、知识积累及经验等一般的学生;C层则为学习习惯好、知识积累及经验等较丰富的学生。但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压力活产生自卑感,不当众公布这一分层细节,而是教师心中要明确的细节。对层的学生要单独谈心,做细致地启发引导工作,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局限和努力的方向。2、分层教学的动机: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

9、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3、课堂目标设计:因为学生层次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可能一样,若教师悉心研究各层次学生的状况,在确定每节课的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对A层学生主攻基础,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可怕,自己原来也能学好数学;对B层次的学生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其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是课堂的最高最求。4、动

10、态管理目标:学生所在层次并非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比较满意的层次,再有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协商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的心理。5、合作交流目标: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6、主体性目标: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

11、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7、反馈性目标: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他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因此,教师要通过作业、练习等反馈及巡回观察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点拨,或引导小组讨论、或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8、预期效果在通过“导学式分层教学法”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运用知识时有更多的方法技巧,使学生在数学探索学习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三、“导学式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学生分层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

12、)差异性原则,研究分层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差异、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一段时间后来缩小差距。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要利用这些差异促进学生的个体优势的发展,做到学有专长,因此,教师要正视差异、承认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发展差异,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努力方向。(2)合理性原则,对“分层”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因此,把建立正确的分层观念作为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内容,务必使他们认识到分层是为了学生发展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只着眼于少数优生或“齐步走”的状况,教师只有提供不同层次

13、的教学,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的发展。(3)主体性原则,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选择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能容忍学生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使学生逐步做到想问、敢问和善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效果才有可能有质的提高。(4)激励性原则,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

14、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等条件和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2、教学目标分层:分层目标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在反复钻研课程标准和知识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及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是共同教学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A层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水平,做到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并独立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会模仿例题解决一些简单的新问题,所以对A层的学生应多给予辅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B层的学生达到教学

15、目标的一般水平,能理解知识的规律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的深刻性。C层的学生要达到教学目标的最高水平,能灵活应用新旧知识,能独立解决综合性、应用性的问题,侧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3、分层授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组合,主意内容的坡度和难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初二代数一道例题:因式分解16(ab)9(ab)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问题分成三步来完成即分解因式(1)X9y(2)16x9y(3)16(ab)9(ab)(3)这样层次就非常清晰了,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