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99367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平陆县实验中学 孙伟丽1.当前,我国经济特区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港澳特别行政区也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C.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都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立2.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5月,大陆将画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

2、交流日益频繁 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3.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请你作为合作学习的伙伴,和他一起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A.党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 洗雪国耻B.党的建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洗雪国耻C.五四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五大召开 D.五四运动 “大跃进” 香港回归4.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A.新中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 C.香港澳门回归 D.西藏和平解放5. 1

3、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了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湾同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对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6.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身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九二共识”的

4、确立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到了台湾。三国时期,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南宋时,澎湖已隶属福建省晋江县,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清朝派水师攻取台湾,设立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海峡两岸分离、敌对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80年

5、以来,两岸关系松动,民间交往的坚冰已打破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材料四: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1) 材料一中,清政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设置的机构是什么?从这一材料的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2) 据材料二,造成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首先在我国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3) 联系材料三、四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 今天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你怎样看待海峡两岸的未来发展趋势。(5)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