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99179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2012年2015年)发展规划*镇*村二一三年三月*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规划(2012-2015) *村地处*东北部,距市中心21公里,是个地理条件比较优越的行政村,其东与国营八一农场、新粮地村相连,南与*镇金河村为邻,西与*新华村接壤,北靠*镇陈家沟村,大棚蔬菜栽培技术遍布全村,日光温室种植走在了全镇前列,高效农业技术波及全镇。为了加快该村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全面脱贫致富,根据该村实际情况,现将*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村内辖四个自然村民小组,住户280户,人口1125人。有党支部一个,下设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2人,其中女党员19

2、人。全村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6435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80元。全村主要经济以农林牧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洋芋、食葵、黑瓜子、西甜瓜、辣椒等农作物。从1985年开始,先后建成日光温室286座,为金昌市菜篮子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1995年被甘肃省农业厅授予“科技兴农突出贡献奖”称号、先后被市、区评为“市级科技示范村”、“市级双培双带示范点“、“区级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的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环境整治和村镇建设为抓手,以基层党的建设为保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建设投入力度,促进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区域经济不断壮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探索新路。 三、基本原则 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该村玉米、食葵、蔬菜等主导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推进劳务经济开发,大幅度增加农

4、民收入。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运用市场经济办法,鼓励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积极营造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机制激励,形成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坚持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全面覆盖。建立覆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村民主管理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格局,搞好村级规划,形成区域特色,突出发展重点,整村推进扶贫。 坚持改革创新,探索经验。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共性的问题和“三农”工作

5、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实行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协调推进,建设示范样板;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积累经验。 四、总体目标 根据三年取得明显变化,五年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要求,采取科学规划,分段实施推进的办法,通过上下结合,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努力把*村建设成为金川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示范村。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较大幅度提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区域特色,培植主导产业,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专业化、产业化、机械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实

6、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强化农民就业培训,鼓励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支持回乡创业,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劳务输出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41元。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道路通畅便捷,水利设施配套完善,整治步伐加快,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5年,实现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农村安全饮水人口占100%。到2013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目标要求。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

7、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到2015年,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文化活动室,全村通电话,村级体育活动设施完善。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建设整治,做到布局比较合理、功能分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卫生状况改善,逐步消除露天厕所,实行人居与畜禽养殖分离,解决垃圾乱堆、污水乱流的问题,使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乡风文明普遍提高,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规范有序,乡风民风显著改善。到2

8、015年,村级班子健全有力,村党组织达到“五好”标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100%,无计划外生育,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五、总体规划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该村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坚持以全方位发展特色区域经济,抓好基地建设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以扶持大户,打造龙头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为途径,提高农产品品质。以蔬菜、水果、养殖、等为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2015年实现以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1、争取平整土地10000亩。2、修建田间机耕道路25公里。3、修建农渠30公里。4、种植林木200

9、亩。5、新建日光温室120座6、到2013年前完成八石地养殖区建设。7、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契机,全面搞好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创造美好村容村貌。(二)以危旧房改造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面发展。1、全面完成宅前道路硬化及铺装工程2、全面完成新农宅建设任务3、铺设农村公路300米。 4、大力实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5、发展民营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社会发展规划。1、严格控制无计划超生二胎,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出生率。 2、搞好该村教育事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知识,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好“六五”普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3、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广播、电视

10、事业、医疗卫生,使该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4、经常了解掌握群众的疾苦,关心他们生活、生产,把农村社会低保、救灾救济落实好。搞好拥军优属的慰问工作。认真宣传殡葬改革,严禁土葬。 5、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利用各种会议、广播会议经常讲、经常抓,安全工作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严禁乱修乱建、不审批就建。 6、继续做好新村建设工作,严禁一户两基,切实搞好合理规划。做到先拆旧房,后建新房,不占用耕地的原则。七、主要措施1、成立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领导班子 组长:许明成(党支部书记)副组长:村主任成员:村组织成员 2、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3、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广泛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广交天下朋友,招商引资和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共同开发建设。 4、加大该村自然资源、区域优势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给予投资者最优惠政策。 5、大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调解民事纠纷,服务于开发建设。 以上各项发展规划,村党支部在上级党政的正确指导,在全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全体村民的支持下,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与时俱进,一定能够完成各项任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