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后原电池-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9913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进后原电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改进后原电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改进后原电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改进后原电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进后原电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后原电池-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电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观察操作及设计能力;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高级技能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原电池形成条件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使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完成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合理分析数据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

2、,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重点、难点: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 2探究实验促学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4归纳、演绎法教学媒体除常用的电极(锌、铜、石墨棒等)及其他仪器、试剂外,实验较多,微观过程需借助投影及多媒体教学图片和软件。教学过程与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电池的知识。板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图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池设疑我们知道,电池是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那么,电池中的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列举:像干电池、蓄电池、钮扣电池、摄象机、手机

3、等的高能电池。从日常生活经验切入,启发引思,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激疑大家请看,这是什么?投影、设问向其中插入两枚大头针,串联上灵敏电流计,会出现什么现象?(重复两次)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引导、设问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水果电池,只不过电流太小,这种电流因此而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它给我们一个启发:电池里的电流产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系。电流与电解质溶液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要构成电路中的电流,电池应具有什么条件呢?板书一、原电池橘子。(同时学生产生疑惑)指针偏转,说明电路里有电流。这种电流可能是从橘子里产生的。学生讨论。回答:电池都有两个极:正极和负极。比如干电池中石墨棒是正极,锌板是负极;还应该有电解

4、质溶液,比如橘子里的橘子汁。通过有趣的水果电池架设探求的桥梁,暗示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设问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电路中要想有电流通过,还应具备什么条件?追问具备了这些条件,电池便可提供电流了。那么,电池是怎样产生电流的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想法。闭合电路。总结:电池中可能是由于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教师没有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度,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同学们以上分析很有道理。真正产生电流的原因是不是这样,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先请大家对照黑板上所列出的仪器和药品

5、名称,检查每组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实验先向水槽中注入体积的稀硫酸,再插入锌板和铜板,观察;然后用导线将锌板和铜板相连,再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在电路中串联上电流计,观察指针有无偏转?怎样确定指针偏转与正负极的关系?同时要动脑,看怎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演示借助投影仪把在培养皿中发生的铜锌原电池反应的现象演示给同学。清点实验用品,开始实验。实验中学生问到的问题有:铜板上为什麽会产生气泡? 当 为什么当电极的两块极板靠近时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较大,远离时偏转较小? 反应中产生的电子为什么不从电解质溶液中流向铜板,而是沿导线流向铜板? 通过学生的讨论,提出对“电流产生原因”的理论假设,再组织学生

6、通过实验来亲自验证假设,整个过程“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欲知而未知”“想弄个明白”的兴奋状态播放多媒体软件:原电池原理。请同学们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关于原电池反应的几个问题:写出铜锌电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指出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指出稀硫酸溶液中H的运动方向;说明反应一段时间后,锌板和铜板的质量各有何变化?指出正、负极;写出各极上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什么叫原电池?导思明白了原电池的原理,同学们能否从锌铜原电池的实例出发,推出如何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展示原电池示意图板书锌板:(负极) Zn2e= Zn2(氧化反应)铜板:(正极)2H2e= H2(还原反应)总反应:Zn2H= Z

7、n2H2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小结】对铜锌原电池原理进行小结观看软件,讨论问题。逐个回答问题。较不活泼的为正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叙述原电池工作的过程:由于锌比铜活泼,锌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板通过导线,经过检流计流向铜板,溶液中H在铜板上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板上放出。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展示原电池反应中微观粒子运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从而使学生在实验验正的基础上归纳得出原电池反应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既培养了能力,又突破了难点重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设疑】那么原电池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同学完成一下几个探究实验,换电极,换溶液

8、,以及盐桥的运用。设疑将稀硫酸换成乙醇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现在我们变换装置的连接方式,情况又该如何呢? 把导线两端连在同一个锌板上,锌板浸入稀硫酸。把导线连接在二个分开的锌板上,锌板浸入稀硫酸。把导线连接在锌板和铜板上,但锌板和铜板都不浸入稀硫酸中。把用导线连接的锌板和铜板分别浸入两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总结盐桥的作用,以及原电池形成的条件。讨论四种装置不能组成原电池的原因。当电极换用铜板和石墨棒插入硫酸中时,电路中也有电流产生,为什么? 当电极为两根石墨棒或两块锌板时,仍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为什么?当换用乙醇水溶液时,电流极小,几乎消失,这一现象对吗?盐桥有什么作用?总结原电池的条件。阅

9、读教材“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既重知识传授,又重技能培养,更突出“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投影如果把铜锌原电池的两极用导线直接连接起来,而不通过用电器会出现什么情况?课堂练习:小结按板书的内容,归纳本书的内容和要点 课后作业:自己做个水果电池。课后讨论作业:课本习题一、l、3、4,二、l、2、3预习:本节“二、化学电源”、“三、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开拓思路,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和基本特征八、课后总结本节课的上述设计仅仅是一种尝试,旨在实验把学习的主动权如何还给学生,特别是在像原电池原理这样的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大胆地采

10、用了“实验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力求通过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每个细节,来体现本学科素质教育的原则和基本特征。从教学效果看,基本上做到了:(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均亲自动手实验,保证了教学效果。(二)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并通过思考、讨论、重新实验等方式解决了一些问题,也借助多媒体软件了解到了一些问题的答案。(三)正是由于课型设计从学生的起点行为出发,因此,整个活动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针对每个学生),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四)重点难点突出,在实验讨论观看软件的过程中巧妙突破,既重知识传授,又重技能传授,更突出“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活动探究课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化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现阶段我们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都应潜心钻研的共同话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