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竹影》教学反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991065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竹影》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竹影》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竹影》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竹影》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竹影》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竹影教学反思新课标竹影教学反思有哪些 ?竹影 这篇文章是被我 们组公认的一篇比 较难讲 好的文章, 课文写 “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人影看竹影,充 满童趣。下面是小 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标竹影教学反思,望大家喜 欢。我所讲授的课文是竹影, 这篇课文是一篇略 读课文,需要一 课时 。在 这 45 分钟之内,既 让学生学有所得,又寓教于学, 让学生的自我探索成 为主旋律, 这是一个 摆在我面前的 难题。 对此。我是按照如下思路来 进行的,首先,定好学 习目标,将探究 问题及品位 语言、了解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异同之处作为教学重点和 难点来着重把握。其它的目 标比如积累字词,激发对文化艺术的热爱等,在

2、教学重点解决的 过程中, 这些目标就会一同完成。其次,在 课堂教学 过程中,以有关影子的 谜语导 入,引起学生的 兴趣,并在 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他 们自己搜集的有关丰子 恺的小故事,并 处理字词,以增加他 们对作者的了解,培养他 们自我动手发现学习的能力。丰子恺之所以作 为一名艺术大师,是有其原因的,引 导学生探寻原由。学生在快速默读课文之中,了解文章大概,并用一句 话概括课文内容。 这个问题很好的 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的能力,也就是听 说读写能力中的 “读 ”、“说 ”。接下来, 进入对文章的局部合作探究阶段。由于学生 对问题发现 和解决方式并不是很明确,所以我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中,先作了一个示

3、范,提出一个问题,并于以分析解决,然后让学生按照大致的方式提出 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 问题 ,将小组不明确的 问题 写出来。其中的 问题涉及知 识性的也有 语言特色的,学生的 发现能力是非常敏 锐的,若引 导得法,他们的收获也是比 较大的。在其中,他 们自我讨论,听取 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 让他们运用了 “听”和 “写 ”的能力。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第二个重点,了解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异同, 则是从学生 发现 的问题之中自然引入。 为此,我 给学生呈现许多幅中国画与西洋画, 让他们在直观的欣赏中谈自己的发现,补充一些比 较深入的不同之 处,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这就达到了适

4、 时而教,化繁为简的目的,使学生容易接受。最后,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根据他 们自己的特 长或唱或写一些 东西来赞美自己的童年。这个教学思路代表了我在一年之中的大致教学所得,但其中学情分析、学习目标的定量化、学生的 调动、教学 环节的流畅性、时间的把握、 课堂的教学效果 检测等问题 存在很多不足,自我始 终在探索 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希望能得到其他老 师的指点。我在教学 这篇课文之前,就已听 过,早先也看 过两三遍,有几位老 师开课也谈起过这篇课文。而我自己 现在也要教学 这篇课文在备课时 ,发现课 文后面练习有这么一道 问题:课文写 “我 ”和小伙伴看天看月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 你觉得哪些

5、描写最 为生动 ?为什么 ?)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是不能含糊的。所以,现在备课时 我首先要找出 这些 “充 满童趣 ”的语 句来。但是,我 课文看了好几遍,却始终没有发现 有关 “充满 童趣 ”的 语句。难道题目出错了,课文中本来就没有这类语 句 ?这是不可能的。就是自己没能找出来。怎么办呢 ?俗话: “船到桥头自然直。 ”把其它内容准 备得充分一些, 这一问题就交给学生,学生肯定会 发现 “充 满童趣 ”的语 句来。果然,在 课堂上我提出 这一问题时 ,学生很快地就找出来,纷纷举 手,让他们一说,这些语句果然都是 “充 满童趣 ”的。学生 轻而易举地找出来,而我却不易 发现,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

6、的理解能力不如学生 ?当然不是。根本原因在于我已是成人,已失去童心,所以发现不出 “充满 童趣 ”的 现象。于是,我 颇有感慨:人人在盼望长大,渴望成熟 ,但随着年 龄的增长 ,逐渐地失却童真。儿童的世界新奇而美 丽,充满惊异和 乐趣。可是, 对我们多数人来说,等不到成年, 这种锐利的目光, 爱一切美 丽的和令人惊奇的事物的天性,就已 经迟钝 ,甚至丧失殆尽, 这真是我 们的不幸。 爱因斯坦 说: “想象力比知 识更重要。 ”我真 诚地相信,对儿童来 说,感觉比知识更为重要。得知抽签的结果是竹影,我当 时有点茫然,去年教七年 级时教过一次,当 时是怎么处理教材的,已 记不大清楚了。 这次,我再

7、 读教材,只 觉文章内容太 杂太散,要 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的情感点太多、知 识点过深。艺术,让我们成年人都仰之弥高的东西,怎么 让学生去懂 ?三读教材之 时,文章第一人称 “我 ”突然 让我茅塞 顿开,既然文章是从一个孩子的 视角和心理去写的,我何不把 这节课 也设计成一节带领 孩子们回忆童年、感悟童趣、体 验成长的课 !让孩子们在同伴的游 戏中找趣,在已有的生活体 验中悟理, 让他们也像文中的 “我 ”一样,在玩中学,在玩中与同伴 对话,与 “爸爸 ”对话 ,也与自己的童年交流,与 艺术大师切磋。因此,我把 “赏读 童趣 ”作 为教学的重点,把 “了解中国画 ”作 为一个难点,把 “感悟成 长

8、”作为拓展。在 这节课中,我努力从三个 “关注 ”去做。一是关注 现场生成。在 赏读童趣环节中,学生关注的 许多点都不在我的 预设之中,但我没有刻意地把学生往我的 “圈子 ”中引,而是把自己也当作学生的同 龄人,和他 们平等地交流,引 导学生赏出文中的童真童趣。如一生找到画竹影 时孩子们说的四句 话,认为很有童趣,我除了 评点这是一种 语言之趣、 场面之趣, 马上想到 让这个学生所在的小 组四个人进行角色 对话,读出孩子 们叽叽喳喳议论 的味道。在学生 读得不够出色时,我及时进行了一人表演多个角色的范 读。那一刻,我都 觉得成了孩子。二是关注学生的 认知水平。面 对深奥的 绘画艺术和大段大段的

9、知 识讲解,我去粗取精,抓关键词 “画意 ”,找与之相 对应的句子。学生在文中分 别找到了 “神气 ”“一种美的姿 态,一种活的神气 ”来解 释 “画意 ”,就已 经能证明他们理解了。如果 过多解释,理论性太强,学生也觉枯燥无味,反而成了一 节美术鉴赏课 。事 实证明,当我 让学生在四幅 图中找到中国画时,他们既找对了,也能 说出理论根据, 连中国画的竹与西洋画的竹的 细微差别也没有 说错,让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真的是事半功倍。三是关注学生体 验 。 让学生充分 调动自己的童年感受和 经验,如讲自己平时的游戏 ;对照文中的 “爸爸 ”说 自己的生活启示。关注体 验时又照顾到了个性差异, 为学生提供多个体验角度,如 赏析童趣的角度有三种以上, 谈成长感悟的角度有四种以上。但我总觉得这节课还 没有发挥好,首先是我个人的素 质有局限, 临场激趣的能力不 强,课堂气氛不活 跃;其次是学生的体 验还不充分,如 “童趣 ”赏读 点还可更多一点。如果再上 这节课,我会在 赏读童趣这一环节中设计更充分的学生活 动,在学生自主探究方面加 强学法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